俯身殪貙獳

出自:明代·孙承恩《拟古二十七首 其九》

拼音:[fǔ][shēn][yì][chū][nòu,rú]

平仄:仄平仄平平

金风振肃杀,原野草木黄。
畋猎方及辰,命侣百夫行。
丽服多妍姿,骏马如龙骧。
拓弓作满月,鸣镝飞秋霜。
飞腾如猿猱,捷下千仞冈。
飞驰与电逝,矫捷莫可当。
耳后生风声,鼻尖出火光。
俯身殪貙獳,仰首射欃枪。
妖狐无遁迹,狡免无留藏。
田猎何足言,聊尔猛气张。

查看原文

注释

【俯身】低身弯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俯】

俯【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方矩切《集韻》匪父切,音府。俛也。《禮·樂記》執其干戚,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焉。《又》進俯退俯。《註》曲也,不齊一也。《禮·月令》季秋之月,蟄蟲咸俯,在內皆墐其戸。

通府。《荀子·非相篇》府然若渠堰櫽括之於已也。《註》府俯通。《韻會小補》古音流變,字亦隨異。如俯仰之俯,本作頫,或作俛,今皆作俯。而頫音兆,俛音免,不復音俯矣。

【身】

身【酉集中】【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

《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

《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殪】

殪【辰集下】【歹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音翳。《說文》死也。《左傳·隱九年》鄭伯禦戎,前後擊之,盡殪。《杜註》殪,死也。

殄絕也。《書·康誥》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

盡也。《左傳·宣六年》中行桓子曰:使疾其民,以盈其貫,將可殪也。《杜註》殪,盡也。

仆也。《後漢·光武紀》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奔殪百餘里閒。《註》殪,仆也。

一矢而死曰殪。《詩·小雅》殪此大兕。《司馬相如·上林賦》弦矢分,藝殪仆。

與瘞通。《儀禮·覲禮》祭川沈,祭地瘞。《鄭註》古文瘞作殪。

與翳通。《韓詩·大雅》其葘其殪。《釋文》葘,反草也。殪,因也。因高塡下也。今《詩》作其葘其翳。

【貙】

貙【酉集中】【豸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敕俱切《集韻》《韻會》椿俱切,音踰。《爾雅·釋獸》貙獌似貍。《註》今貙虎也。大如狗,文如貍。《字林》似貍而大。一云似虎而五爪。《前漢·武帝紀》膢五日。《註》蘇林曰:膢,祭名也。貙,虎屬。常以立秋日祭獸,王者亦以此日出獵,還以祭宗廟,故有貙膢之祭也。《後漢·禮儀志》貙劉之禮,祠先虞。《正字通》按膢、劉字別義同。劉音留,膢音閭,劉亦讀閭,膢亦讀劉,《禮儀志》貙劉,卽《武帝紀》貙膢也。

《左思·蜀都賦》拍貙氓於葽草。《註》貙氓,謂貙人也。江漢有貙人,能化爲虎。

《集韻》敕居切。虎之大者。

【獳】

獳【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奴豆切《集韻》乃豆切,音耨。《說文》怒犬貌。讀若耨。《玉篇》犬怒也。

《唐韻》乃侯切《廣韻》奴鉤切《集韻》奴侯切,犬,如獳犬。《註》獳犬,怒犬也。《范檞·蜀都賦》叫窱之獳。

人名。《左傳·僖二十八年》曹伯之豎侯獳。

《廣韻》人朱切《集韻》汝朱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