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肿烦庄辩

出自:唐代·陆龟蒙《奉和袭美古杉三十韵》

拼音:[yōng][zhǒng][fán][zhuāng][biàn]

平仄:平仄平平仄

众木尽相遗,孤芳独任奇。锸天形硉兀,当殿势頫危。
恐是夸娥怒,教临嶻嶭衰。节穿开耳目,根瘿坐熊罴。
世只论荣落,人谁问等衰。有巅从日上,无叶与秋欺。
虎搏应难动,雕蹲不敢迟。战锋新缺齾,烧岸黑黑兹黧。
斗死龙骸杂,争奔鹿角差。肢销洪水脑,棱耸梵天眉。
磔索珊瑚涌,森严獬豸窥。向空分荦指,冲浪出鲸鬐。
杨仆船橦在,蚩尤阵纛隳。下连金粟固,高用铁菱披。
挺若苻坚棰,浮于祖纳椎。峥嵘惊露鹤,走历趚阂云螭。
傍宇将支压,撑霄欲抵隵。背交虫臂挶,相向鹘拳追。
格笔差犹立,阶干卓未麾。鬼神应暗画,风雨恐潜移。
已觉寒松伏,偏宜后土疲。好邀清啸傲,堪映古茅茨。
材大应容蝎,年深必孕夔。后雕依佛氏,初植必僧弥。
拥肿烦庄辩,槎牙费庾词。咏多灵府困,搜苦化权卑。
类既区中寡,朋当物外推。蟠桃标日域,珠草侍仙墀。
真宰诚求梦,春工幸可医。若能嘘嶰竹,犹足动华滋。

查看原文

注释

【拥肿】1.臃肿。隆起﹐不平直。 2.臃肿。引申为无所可用或无用。 3.臃肿。肥大;肥胖。 4.臃肿。指重沓累赘。 5.臃肿。淳朴自得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拥】

擁【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於隴切《集韻》《韻會》委勇切,。抱也。《禮·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疏》肆餘也,謂束帶之餘組及帶之垂者。收謂斂持在手,擁謂抱之於懷也。《前漢·夏侯嬰傳面雍樹馳註》南方謂抱小兒爲雍樹,面偝也,雍抱持之,令面背己而抱之以馳。雍讀曰擁。

持也。《前漢·高帝紀》太公擁彗。《註》如今卒持帚也。

衞也,羣從也。

《爾雅·釋言邕支載也疏》邕,又作擁。擁護支持,皆載任之義。

《集韻》於容切,音雍。遮也。《禮·內則》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註》擁,猶障也。或作。

【肿】

腫【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之隴切《集韻》《韻會》主勇切,音種。《說文》癰也。《廣韻》疾也。《周禮·天官·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註》腫瘍,㿈而上生創者。《爾雅·釋訓》腫足爲尰。《疏》膝之下有瘡腫,是涉水所爲。

膚肉浮滿也。《史記·倉公傳》後五日當腫。《前漢·五行志》公閉門而泣之,目盡腫。《後漢·梁皇后紀》從閒以來,加以浮腫。

《釋名》腫,鍾也。寒熱氣所鍾聚也。

《增韻》脹也。《管子·輕重篇》無鹽則腫。

瘣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旁不腫。《註》瘣也。

【烦】

煩【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附袁切《集韻》《韻會》符袁切,音樊。《說文》熱頭痛也。

《增韻》不也。《書·說命》禮煩則亂。

《玉篇》干煩也。《左傳·僖二十九年》敢以煩執事。

《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註》煩,勞也。

《左傳·定二年》嘖有煩言。《註》煩,言忿爭。

《增韻》悶也。《史記·倉公傳》病使人煩懣。

鳥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煩鶩鷛。《註》徐廣曰:煩鶩,一作番䴌。《漢書·音義》煩鶩,鳧也。郭璞云:煩鶩,鴨屬。

地名。《戰國策》襲燕樓煩數縣。《註》樓煩,屬鴈門。

叶符筠切。《陳琳·大暑賦》料救藥之千百兮,祇累熱而增煩。燿靈管之匪念兮,將損性而傷神。

叶汾洽切。《宋玉·神女賦》淡淸靜其愔嬺兮,性沈祥而不煩,意似近而旣遠,若將來而復旋。《嵆康·琴賦》更唱迭奏,聲若自然,流楚窈窕,懲躁雪煩。

【庄】

庄【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五音集韻》薄庚切,音彭。平也。(莊)〔古文〕側羊切,音裝。草盛貌。《六書正譌》艸芽之壯也。

嚴也。《論語》臨之以莊則敬。

《韻會》盛飾也。

《左傳·襄二十八年》得慶父之木百車于莊。《註》莊,六軌之道。《爾雅·釋宮》六達謂之莊。

田舍也。《通鑑·史炤·釋文》唐置莊宅使。《胡三省註》蓋主莊田及外舍之事。

《公羊傳·定八年》矢著于莊門。《註》莊門,孟氏之門名。

姓。《通志·氏族略》楚莊王之後,以諡爲氏,楚有大儒曰莊周。

《雲南通志》海貝一枚,土人謂之莊。

《篇海》側亮切,音壯。恭也。《說文》作壯。《干祿字書》通作荘。俗作庄,非。(莊)

【辩】

辯【酉集下】【辛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4画

同辨。《說文》判也。《廣韻》別也。《易·履卦》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詳審也。《周禮·天官》惟王建國,辯方正位。

明悉也。《易·大有》明辯晳也。

《集韻》巧言也。《禮·王制》言僞而辯。《史記·荀卿傳》鄒衍之術,迂大而閎辯。

爭辯也。《禮·鄕飮酒義》不慢不爭,則遠于鬭辯矣。

《說文》治也。《書·酒誥》勿辯乃司。《左傳·昭元年》主盟者誰能辯焉。《註》辯,治也。

微辯,諷諭也。《禮·儒行》其過失可微辯而不可面數也。

與徧通。《禮·樂記》其治辯者其禮具。《註》辯,徧也。《史記·五帝紀》辯于羣神。《書·舜典》作徧。

與平通。《字彙補》平均也。《史記·五帝紀》辯秩東作,辯秩西成。《書·堯典》作平。

《五音集韻》下辯,地名。在武鄕。

《集韻》《韻會》筆列切《正韻》必列切,罰、國事有所貶損。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