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织女精灵通

出自:明代·唐之淳《七夕》

拼音:[qiān][niú][zhī,zhì][nǚ,rǔ][jīng][líng][tōng]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江南游子辽东客,元夕辞家今七夕。
塞中烽火几回看,园里嘉蔬三度折。
今夜月色天下同,牵牛织女精灵通
乌鹊桥成夜光湿,黄姑渚落秋机空。
再拜持觞问牛女,乞取河流化甘雨。
净洗天兵归内府,万岁千秋奉明主。

查看原文

注释

【牵牛】1.即河鼓。星座名。俗称牛郎星。亦指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人物。 2.即牛宿。星宿名。 3.指牵牛花。
【织女】1.即织女星。织女与其附近两个四等星,成一正三角形,合称织女三星。《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张守节正义:"织女三星,在河北天纪东,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寶。"后衍化为神话人物。 2.《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真人,则动溶于至虚,而游于灭亡之野……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织女,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汉班固《西都赋》:"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岁华纪丽》卷三引汉应劭《风俗通》佚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后常用此典以咏夫妻暌隔,或借以表达男女相思﹑相爱之情。 3.织纴女工。
【精灵】1.鬼怪。 2.〈方〉机警聪明;机灵:这孩子真~,一说就明白了。
【灵通】1.双方感应相通。语出李商隐《无题》诗:“心有灵犀一点通。” 2.敏捷快速:消息灵通|心思灵通|小灵通。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牵】

牽【巳集下】【牛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摼音岍。《說文》引前也。从牛,象引牛之縻也。《易·夬卦》牽羊悔亡。《書·酒誥》肇牽車牛。《禮·曲禮》效馬效羊者,右牽之。效犬者,左牽之。

《周禮·天官·小宰》掌其牢禮,委積膳獻飮食賔賜之飱牽。《註》飱,夕食也。牽,牲牢可牽而行者。《左傳·僖三十三年》惟是脯資餼牽竭矣。《註》牽,謂牛羊豕。

《玉篇》挽也。《左傳·襄十年》牽帥老夫,以至於此。

《玉篇》連也。《易·小畜》九二牽復吉。《疏》牽謂牽連。

《玉篇》速也。《禮·學記》君子之敎喩也,道而勿牽。《疏》牽謂牽逼人。苟不曉知,亦不偪急,牽令速曉也。

《管子·法法篇》令出而不行,謂之牽。

拘也。《史記·六國表》學者牽於所聞。

牽牛,星名。《禮·月令》旦牽牛中。

地名。《春秋·定十四年》公會齊侯衞侯于牽。《註》魏郡黎陽縣東北有牽城。

人名。《左傳·成十七年》鮑牽見之。

姓。《後漢·皇甫規傳》實賴兗州刺史牽顥之淸猛。

《廣韻》苦甸切《集韻》輕甸切,音俔。《廣韻》牽挽也。

《增韻》挽舟索,一名百丈牽。

叶詳均切。《急就章》盜賊繫囚搒笞臀朋,黨謀敗相引牽,欺誣詰狀還反眞。《韻會》亦作掔。

【牛】

牛【巳集下】【牛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語求切《集韻》魚尤切《韻會》疑尤切,平聲。《說文》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尾之形。《註》徐鍇曰:件,若言物一件二件也。封,高起也。《玉篇》黃帝服牛乗馬。《易·无妄》或繫之牛。

《說卦》坤爲子母牛。《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

《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氣。《疏》月建丑,土能克水,故作土牛,以畢送寒氣也。

樹化牛。《玄中記》千年樹精,化爲靑牛。始皇伐大樹,有靑牛躍出入水。

官名。《周禮·地官》牛人,掌養國之公牛,以待國之政令。

牽牛,宿名。《爾雅·釋天》星紀,斗牽牛也。《註》牽牛斗者,日月五星之所終始,故謂之星紀。

天牛,蟲名。一曰天水牛。《爾雅·釋蟲》蠰齧桑註似天牛。

紫金牛,藥名。見《本草綱目》。

姓。《廣韻》微子裔,司牛父,子孫以王父字爲氏。《風俗通》漢有牛崇。

人名。《史記·虞舜紀》瞽瞍父曰橋牛。

叶音疑。《詩·小雅》我任我輦,我車我牛。叶下哉。哉讀將黎反。

【织】

織【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音職。《說文》作布帛之總名。《小爾雅》治絲曰織。織,繒也。《廣韻》組織。《書·禹貢》厥篚織文。《傳》織文,錦綺之屬。

《廣韻》《集韻》《韻會》職利切,音志。《正韻》支義切,音寘。《禮·玉藻》士不衣織。《註》織,染絲織之,士衣染繒也。

《集韻》昌志切,音熾。幟或作織。《詩·小雅》織文鳥章。《箋》織,幑也。《疏》幟與織,字雖異,音實同也。《前漢·食貨志》旗織加其上。《註》師古曰:織,讀曰幟。《類篇》或作。

【女】

女【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茹上聲。《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陽曰男,隂曰女。《易·繫辭》坤道成女。《詩·小雅》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禮·內則》女子生,設帨於門右。《淮南子·地形訓》土地各以類生,澤氣生女。

已嫁曰婦,未字曰女。《禮·曾子問》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星名。須女四星,主布帛,爲珍寶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

織女三星,天女也,主苽果絲帛,見《星經》。

水名。《山海經》嶧臯之山,其水出焉,東流注于激女之水。

女戰法》。

金女,西王母也,厥姓緱氏,見《集仙錄》。

靑女,霜神也,至秋三月地氣下藏,靑女乃出,以降霜雪,見《淮南子·天文訓》。

奼女,丹汞也。河上奼女,得火則飛,見《參同契》。

國名。女子國,在巫咸北。《郭璞·圖贊》女子之國,浴于黃水。乃媷乃字,生男則死。

東女國,女主號賔就。見《唐書·西域傳》。

扶桑東千里有女國,其人容貌端正,身體有毛,見《通考》。

姓。湯賢臣女鳩,女房,漢賢良女敦,晉大夫女叔寬。

梵言阿摩,此言女,言母。蘇弗室利,此言善女。

鸚䳇名雪衣女,見《漢武外傳》。鵲名神女,見《古今注》。蜆名縊女,見《爾雅·釋蟲》。螟蛉名戎女,見《毛詩·註疏》。

《集韻》《韻會》忍與切。同汝,對我之稱。

《廣韻》《集韻》《韻會》尼據切,茹去聲。以女妻人曰女。《書·堯典》女于時。

【精】

精【未集上】【米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晶。《說文》擇也。《廣韻》熟也,細也,專一也。《書·大禹謨》惟精惟一。《易·繫辭》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密也。《公羊傳·莊十年》觕者曰侵,精者曰伐。《註》精,猶精密也。侵,責之不服,推兵入竟,伐,擊之益深,用意稍精密。

靈也,眞氣也。《易·繫辭》精氣爲物。《疏》隂陽精靈之氣,氤氳積聚而爲萬物也。《左傳·昭七年》子產曰:用物精多,則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

《莊二十五年·日有食之疏》日者陽精,月者隂精。

《襄二十八年·春無水疏》五星者五行之精:木精曰歲星,火精曰熒惑,土精曰鎭星,金精曰太白,水精曰辰星。《老子·道德經》其中有精,其精甚眞。《莊子·德充符》勞乎子之精。

《廣韻》正也,善也,好也。《禮·經解》潔靜精微易敎也。

明也。《前漢·京房傳》隂霧不精。《註》精,謂日光淸明也。

鑿也。《論語》食不厭精。《屈原·離騷》精瓊爢以爲粻。《註》精,鑿也。

《韻會小補》巧也。

《增韻》凡物之純至者皆曰精。

古者以玉爲精。《楚語》一純二精。

地精,黃精,草名。《博雅》地精,人葠也。黃精,一名仙人餘糧。

精衞,鳥名。《山海經》發鳩之山有鳥,名精衞。

米曰精。

精絕,國名。《水經注》南河又東經精絕國。《前漢·西域傳》精絕國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餘里。

精廬,精舍。《前漢·儒林傳論》精廬暫建。《註》精廬,講讀之舍。《後漢·李充傳》充立精舍講授。

《廣東新語》猺之渠帥,號曰精夫。

《韻會》同睛。

鳥名。與鶄通。《司馬相如·上林賦》交精旋目。《註》交精,似鳧而脚高,有毛冠,辟火災。

與菁同。《爾雅·釋草·茢薽註》一名天蔓精。

叶咨良切,音將。《左思·吳都賦》婺女寄其曜,翼軫寓其精。《註》精,咨良切,叶上疆。

《廣韻》子姓切《集韻》子正切,音婧。强也。

【灵】

灵【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郞丁切,音靈。《字類》小熱貌。

《正字通》俗靈字。(靈)〔古文〕霛郞丁切,音鈴。《玉篇》神靈也。《大戴禮》陽之精氣曰神,隂之精氣曰靈。《書·泰誓》惟人萬物之靈。《傳》靈,神也。《詩·大雅》以赫厥靈。

《大雅·靈臺傳》神之精明者稱靈。

《詩·鄘風》靈雨旣零。《箋》靈,善也。

《廣韻》福也。

《廣韻》巫也。《楚辭·九歌》思靈保兮賢姱。

靈氛,古之善占者。《屈原·離騷》欲從靈氛之吉占兮。

《周禮·地官·鼓人》以靈鼓鼓社祭。《註》靈鼓,六面鼓也。

《禮·檀弓》塗車芻靈。《註》芻靈,束茅爲人。

《左傳·定九年》載蔥靈。《註》蔥靈,輺車名。

《楚辭·天問》曜靈安臧。《註》曜靈,日也。

《揚雄·羽獵賦》上獵三靈之旒。《註》如淳曰:三靈,日月星垂象之應也。

《廣韻》寵也。

《禮·禮運》何謂四靈,麟鳳龜龍。《爾雅·釋魚》二曰靈龜。《註》卽今觜蠵龜。一名靈蠵,能鳴。《史記·龜筴傳》下有伏靈,上有兔絲。

《諡法》亂而不損曰靈,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好祭鬼怪曰靈,極知鬼神曰靈。

州名。《史記·匈奴傳》丁靈。《註》魏略云:丁靈,在康居北。《後漢·西羌傳》擊零昌於靈州。《韻會》魏武置靈州,取靈武縣名。

姓。《廣韻》風俗通云:齊靈公之後。或云宋公子靈圉龜之後。

叶靈年切,音連。《道藏歌》冥化自有數,我眞法自然。妙曲發空洞,宮商結仙靈。《說文》本作。

【通】

通【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

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暢也。《爾雅》四時和爲通正。《註》通,平暢也。

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

道之也。

凡人往來交好曰通。《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

《陸賈傳》剖符通使。

書名。《白虎通》班固著。《風俗通》應劭著。

書首末全曰通。《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

凡物色純者謂之通。《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旃。《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通鼓。《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云通鼓。

井地名。《前漢·法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廣韻》州名。

《韻會》馬矢曰通。《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叶他郞切,音湯。《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衆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