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焉成阻脩

出自:明代·周是修《夏夜有怀王兄学》

拼音:[yú][yān][chéng][zǔ][xiū]

平仄:平平平仄平

明月何烛烛,良夜亦悠悠。
揽衣历前除,閒咏以销忧。
俯褰幽兰芳,仰视天汉流。
鹑火司夏令,玉衡指炎州。
感兹气象易,念彼平生俦。
山高而水深,于焉成阻脩
嘉会邈难即,何以结绸缪。
阴阳无停机,荣枯递相酬。
百年苦短短,况若参辰游。
美酒聊足挥,丹经安可求。
愿君固贞节,岁寒保康休。
终朝拾瑶草,三山寻十洲。

查看原文

注释

【于焉】从此;于此。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于】

于【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迂。《爾雅·釋詁》于,曰也。

往也。《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詩·小雅》王于出征。

《儀禮·士冠禮》宜之于假。《註》于,猶爲也。宜之見爲大矣。

《聘禮》賄在聘于賄。《註》于讀曰爲。言當視賓之禮,而爲之財也。

《司馬相如·長門賦敘》因于解悲愁之辭。

未定之辭。《公羊傳·僖二十八年》歸于者何。歸于者,罪未定也。

行貌。《韓愈·上宰相書》于于焉而來矣。

于于,自足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

鐘兩口之閒曰于。《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兩欒謂之銑,銑閒謂之于。

《前漢·元后傳》衣絳緣諸于。《註》大掖衣也。

《唐書·元德秀傳》明皇命三百里內刺史縣令,以聲樂集,德秀惟樂工十人,聮袂歌于蔿于。

草名。《爾雅·釋草》茜,蔓于。《註》生水中。一名軒于。《司馬相如·子虛賦》菴閭軒于。

木名。《爾雅·釋木》棧木,于木。《註》僵木也。江東呼木觡。

淳于,縣名。今密州安丘縣,古淳于國。

姓。周武王第二子邘叔之後,以國爲氏,後因去邑爲于。

淳于,宣于,鮮于,多于,于,皆複姓。

三氏姓。勿忸于,阿伏于,見《魏書·官氏志》。

助語辭。《詩·召南》于沼于沚。《朱傳》于,於也。《周易》《毛詩》於皆作于。于於古通用。

《集韻》邕俱切,音紆。廣大貌。《禮·檀弓》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弔含。有司曰:諸侯之來辱敝邑者,易則易,于則于,易于雜者,未之有也。

《文王世子》仲尼曰: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聞之曰:爲人臣者,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爲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與迂通。

《正韻》休居切,與吁通。歎辭。《詩·周南》于嗟麟兮。

【焉】

焉【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於乾切《集韻》《韻會》於虔切《正韻》因肩切,音嫣。《說文》焉鳥,黃色。出於江淮。象形。《廣韻》鳥雜色。《禽經》黃鳳謂之焉。

《玉篇》安也,疑也。《廣韻》何也。《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史記·歷書》太初元年,歲名焉逢。《註》索隱曰。漢書作閼逢。

山名。《史記·匈奴傳》過焉支山。

國名。《前漢·西域傳》焉耆國,治員渠城。

《唐韻》有乾切《集韻》《韻會》尤虔切《正韻》夷然切,音䗡。《玉篇》語巳之辭也是也。《易·坤卦》爲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

《廣韻》語助。《詩·邶風》已焉哉。

《鄘風》終焉允臧。

《淮南子·時則訓》天子焉始乗舟,薦鮪子寢廟。《註》焉,猶於也。

《正韻》延知切,音夷。《周禮·秋官·行夫》焉使則介。之《釋文》焉,劉音夷。《註》夷使使於四夷,則行夫主爲之介。一謂夷發聲。◎按周禮本作焉,而註直攺作夷,是焉。夷古通用不獨音同也。《正字通》云:周禮焉字,連上句讀,居于其國,則掌行人之勞辱事焉,使則介之。焉,語助也。當如字讀。讀作夷,非。《正字通》之說,於文義極順。但二鄭作夷,必非無據,今仍之。

《廣韻》謁言切《集韻》依言切,音蔫。《廣韻》安也。

不言也。

叶於堇切。《劉向·列女贊》齊女徐吾,念績獨貧。夜托燭明,李吾絕焉。《讀書通》焉通作案。禮三年問:焉使倍之。荀子禮論篇作,案使倍之。〇按荀子內案字頗多,皆係方言,不與焉通,讀書通非。說文焉鳥之焉,徐鉉作有乾切,讀若䗡。韻會因之。今从玉篇、廣韻讀嫣。

【成】

成【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城。《說文》就也。《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

平也。《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詩·大雅》虞芮質厥成。

《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

終也。凡樂一終爲一成。《書·益稷》簫韶九成。《儀禮·燕禮》笙入三成。《註》三成謂三終也。

善也。《禮·檀弓》竹不成用。《註》成,猶善也。

《周禮·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

《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註》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時決事比也。《釋文》凡言成者,皆舊有成事品式。

必也。《吳語》勝未可成。《註》猶必也。

倂也。《儀禮·旣夕》俎二以成。《註》成,猶倂也。

《禮·王制》司會以歲之成質于天子。《註》計要也。《周禮·天官·司會》以參互攷日成,以月要攷月成,以歲會攷歲成。

《司馬法》通十爲成。《周禮·冬官考工記》方十里爲成。《左傳·哀元年》有田一成。

重也。《爾雅·釋地》丘一成爲敦丘。《註》成,猶重也。周禮曰:爲壇三成。《疏》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

《釋名》成,盛也。

《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州名。古西戎白馬氏國,西魏置成州,唐同谷郡。

姓。周武王子成伯之後。

盆成,陽成,皆複姓。

《集韻》辰陵切,音承。本作郕。或省作成。地名。

《韻補》叶羊切,音常。《范蠡曰》得時不成,反受其殃。

《史記·龜筴傳》螟螽歲生,五穀不成。叶上祥。

【阻】

阻【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側呂切《集韻》《韻會》《正韻》壯所切,以知阻。《詩·秦風》遡洄從之,道阻且長。

《商頌》罙入其阻。《周禮·夏官·司險》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釋名》山巇曰險,水隔曰阻。若泛言則山水通用。《集韻》同岨。

《釋名》水出其後曰阻丘,此以水爲險也。

《爾雅·釋詁》阻,艱,難也。《書·舜典》黎民阻饑。

止也。《讀書通》通作沮。《詩·小雅》亂庶遄沮。《禮·儒行》沮之以兵。《正字通》與阻同。

《左傳·隱四年》州吁阻兵而安忍。《註》阻,恃也。《史記·秦本紀》阻法度之威,以督責於下。

《玉篇》疑也。

《廣韻》憂也。

與淹通。《史記·魯世家》勤勞阻疾。《註》徐廣曰:阻作淹。

《廣韻》《集韻》。

【脩】

脩【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息流切《集韻》《韻會》《正韻》思留切,音羞。《說文》脯也。《正字通》肉條,割而乾之也。《釋名》縮也。腊脯乾燥而縮。《周禮·天官·膳夫》凡肉脩之頒賜皆掌之。《註》脩,脯也。

《內饔》凡掌共羞脩膴胖骨鱐,以待共膳。《註》脩,鍛脯也。《左傳·莊二十四年》女贄不過榛栗棗脩。《註》脩,脯也。《釋文》鍛脯加薑桂曰脩。

治也,習也。《書·說命》爾交脩子。《疏》令其交更脩治己也。《詩·大雅》脩爾車馬。《禮·禮運》講信脩睦。

《韻會》長也。《詩·小雅》四牡脩廣。《傳》脩,長也。

《大雅》孔脩且張。《屈原·離騷》路曼曼其脩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註》長也。

掃除也。《周禮·天官》掌百官之誓戒,與其具脩。《註》脩,掃除糞酒。《禮·祭義》宮室旣脩。《註》脩,設,謂除及黝堊。

備也。《周語》脩其簠簋。《註》備也。

久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目不荼,則及其大脩也,筋代之受病。《註》脩,猶久也。

儆也。《魯語》吾冀而朝夕脩我。《註》儆也。

乾也。《詩·王風》中谷有蓷,暵其脩矣。《傳》脩,且乾也。

《爾雅·釋樂》徒鼓鍾謂之脩。

草名。《山海經》賈超之山,其中多龍脩。《註》郭曰:龍須也。似莞而細,生山石穴中。

魚名。《山海經》橐山,橐水出焉,其中多脩辟之魚。

姓。《韻會》漢有屯騎校尉脩炳。

人名。《屈原·離騷》吾令蹇脩以爲理。《註》蹇脩,伏羲氏之臣也。

《正韻》云九切,音有。《周禮·春官·鬯人》廟用脩。《註》脩,器名,漆尊也。鄭康成曰:脩讀爲卣。

《集韻》他彫切,音祧。縣名,在信都。周亞夫封邑。《前漢·恩澤侯表序》孝景將侯王氏,脩侯犯色。《註》脩,讀曰條。

《類篇》思邀切,音宵。脩脩,羽敝也。《正字通》說文脩,脯也。修,飾也。分爲二。今脩修通。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