岧峣城宇俯城闉

出自:明代·周忱《谒北京城隍庙》

拼音:[tiáo][yáo][chéng][yǔ][fǔ][chéng][yīn]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岧峣城宇俯城闉,圣代褒崇赐额新。
石刻尽题灵应事,香烟不断往来人。
经年树暗长廊昼,落日风清古砌尘。
粉署政閒来伏几,敢将心术愧明神。

查看原文

注释

【岧峣】见"岧嶤"。
【城闉】城内重门。亦泛指城郭。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岧】

岧【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徒聊切《集韻》田聊切,,山形。

【峣】

嶢【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古僚切《廣韻》五聊切《集韻》《韻會》倪幺切,音堯。《說文》嶕嶢,山高貌。《前漢·揚雄傳》泰山之高嶕嶢。《註》高也。音樵堯。

《集韻》亦作嶤。《何晏·景福殿賦》岧嶤岑立。

【城】

城【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姓。城渾。

司城,複姓。

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宇】

宇【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穻《唐韻》《集韻》王矩切《等韻》于矩切,音禹。《說文》宇,屋邊也。《釋名》宇,羽也,如鳥羽翼,自覆蔽也。《易·繫辭》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詩·豳風》八月在宇。《註》宇,簷下也。《大雅》聿來胥宇。

《廣韻》大也。《玉篇》方也,四方上下也。尸子曰:天地四方曰宇。《史記·秦本紀》包舉宇內。

《孔穎達·正義》于屋,則簷邊爲宇。于國,則四垂爲宇。《周語》先王規方千里,以爲甸服,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

隤下曰宇。《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上欲尊,而宇欲。

籀文作㝢。《張衡·東京賦》德㝢天覆。《集韻》亦作㡰。

【俯】

俯【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方矩切《集韻》匪父切,音府。俛也。《禮·樂記》執其干戚,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焉。《又》進俯退俯。《註》曲也,不齊一也。《禮·月令》季秋之月,蟄蟲咸俯,在內皆墐其戸。

通府。《荀子·非相篇》府然若渠堰櫽括之於已也。《註》府俯通。《韻會小補》古音流變,字亦隨異。如俯仰之俯,本作頫,或作俛,今皆作俯。而頫音兆,俛音免,不復音俯矣。

【闉】

闉【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於眞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音因。《說文》城內重門也。《正韻》城內曲重門也。《詩·鄭風》出其闉闍。《傳》闉,曲城也。《前漢·揚雄傳》欃槍爲闉。《註》障蔽如城門外女垣也。

塞也。《周禮·地官》掌蜃掌斂互物蜃物,以共闉壙之蜃。《註》闉,猶塞也。《淮南子·兵略訓》獵者逐禽,車馳人趨,各盡其力,無罰之威,而相爲斥闉要遮者,同所利也。《註》塞也。

《易·屯卦註》窮困闉厄。

姓。《左傳·定五年》吳子乃歸,囚闉與罷。《莊子·德充符》闉跂支離無脤。《註》闉跂支離,言脚常曲,行體不正卷縮也。無脤,名也。

《集韻》因蓮切,音煙。曲也。《莊子·德充符》闉跂,司馬彪讀。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