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卬鼻濆惊波

出自:元代·吴师道《舟行得风》

拼音:[jiāng][tún][yǎng,áng][bí][fén,pēn][jīng][bō]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江豚卬鼻濆惊波,秋来江风西北多。
掣帆鼓篷疾于电,银屋怒拥高嵯峨。
江南江北青山色,著意相看忽如失。
我行小迟亦何害,人生取快宁多得。
贾人舟子勿啸呼,野有垂泣耕田夫,三月不雨田水枯。

查看原文

注释

【江豚】哺乳动物,生活在江河中,形状很像鱼,没有背鳍,头圆,眼小,全身黑色。吃小鱼和其他小动物。通称江猪。
【卬鼻】谓鼻露而向上。
【惊波】惊险的巨浪。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江】

江【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

《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松江爲三。《前漢·地理志註》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

九江,在荆州。《書·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爲江。

州名。春秋時爲吳楚地,秦爲九江郡,晉爲潯陽郡,卽古江州。《地理通釋》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攺爲江州,實非古江州地也。

姓。本伯益之後,爵封于江,後以國爲氏。

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

帝江,神鳥。出天山,識歌舞。見《山海經》。

《韻補》叶古紅切,音公。《楚辭·九章》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今滇語呼江爲公。

名江魚爲公魚。

【豚】

豚【酉集中】【豕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徒䰟切《集韻》《韻會》徒渾切《正韻》徒孫切,音屯。《說文》小豕也。《小爾雅》豬子曰豚。《易·中孚》豚魚吉。《孔疏》豚,獸之微賤者。《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豚曰腯肥。《周禮·天官·庖人》春行羔豚,膳膏香。

地名。《左傳·定六年》公侵鄭,往不假道于衞。及還,陽虎使季、孟舍于豚澤,衞侯使彌子瑕追之。

水名。《字彙補》豚水,在牂柯郡。

姓。《印藪》有豚少公,漢人。

河豚,魚名。與魨同。《博雅》鯸䱌,魨也。背靑,腹白,觸物卽怒,其肝殺人。《註》正今人名爲河豚者也。

《廣韻》或作㹠。《莊子·德充符》適見㹠子食于其死母者。《晉書·謝混傳》每得一㹠,以爲珍膳。《音義》㹠,卽豚字。

《集韻》通作肫。《晉書·王濟傳》蒸肫甚美。

書作蜀。《釋文》作豚。

書作。《釋文》作豚。

《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上聲。

《集韻》或作腯。《禮·曲禮》豚曰腯肥。《釋文》腯亦作豚。

《韻會小補》徒困切,屯去聲。義同。

《字彙補》都昆切,音墩。土豚,土墩也。《魏志·蔣濟傳》豫作土豚,遏絕湖水。

叶徒丁切,音庭。《李尤·席銘》施席接賔,士無過賢。値時所有,何必羊豚。賢音。

【卬】

卬【子集下】【卩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五剛切《集韻》魚剛切《韻會》疑剛切,諤平聲。《說文》我也。《詩·邶風》卬須我友。《爾雅註》卬,猶姎也。《疏》女人稱我曰姎,由其語轉,故曰卬。

《玉篇》卬卬,君之德也。《詩·大雅》顒顒卬卬。

《前漢·食貨志》萬物卬貴。《註》師古曰:卬,物價起。音五剛反,亦讀曰仰。

激厲也。《司馬相如·長門賦》貫歷覽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唐韻》魚兩切《集韻》語兩切《正韻》魚向切,,譌字。

【鼻】

鼻【亥集下】【鼻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自《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發爲鼻。《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爲初,或謂之祖。祖,居也。

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爲鼻祖。《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

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

炊鼻,地名。《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杜註》炊鼻,魯地。

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前漢·昌邑哀王傳》舜封象於有鼻。《師古註》有鼻在零陵。《孟子》作有庳。

鼻息,西方國名。見《風俗通》。

《後漢·杜篤傳》共川鼻飮之國。《註》相習以鼻飮也。

反鼻,蝮蛇別名。

類鼻,草名。生田中,葉如天名精。《李時珍曰》卽豨薟。

《內典》阿鼻,此曰無閒。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濆】

濆【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符分切,音汾。《說文》水厓也。《詩·大雅》鋪敦淮濆。

《爾雅·釋水》汝爲濆。《註》大水溢出別爲小水之名。《水經注》汝水逕奇雒城西北,濆水出焉。

《廣韻》普䰟切《集韻》鋪䰟切,音歕。潠水也。通作噴。

《玉篇》扶刎切《集韻》《韻會》父吻切《正韻》房吻切,音憤。涌也。《公羊傳·昭五年》濆泉者何,直泉也。直泉者何,涌泉也。

去聲。《杜甫詩》撇漩捎濆無險阻。《註》今川語漩濆皆去聲。○按字从賁,十三畫。《正字通》附十二畫,非,今改正。

【惊】

惊【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

《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音京。《說文》馬駭也。《玉篇》駭也。《易·震卦》震驚百里。《詩·大雅》震驚徐方。《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

叶居陽切,音姜。《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波】

波【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博禾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禾切,音皤。《說文》水涌流也。《爾雅·釋水》大波爲瀾,小波爲淪,直波爲徑。

水名。《水經注》波水,出霍陽西川大嶺東谷。

澤名。《書·禹貢》滎波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雒,其浸波溠。《註》波讀爲播。

洛之別名。《爾雅·釋水》水自洛出爲波。

潤也。《左傳·僖二十三年》晉公子曰: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

搖動也。《莊子·外物篇》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其孰能不波。

目光曰波。《曹植·洛神賦》托微波以通辭。

金波,月光也。《前漢·郊祀歌》月以金波。

沸波,鳥名。《禽經》王睢,魚鷹也。詩謂之睢鳩,淮南子謂之沸波。

偃波,書名。《歐陽詢·書法》偃波書,卽版書,狀如連文,謂之偃波。

流波,山名。在東海中。見《山海經》。

長年之稱。《范成大·吳船錄》蜀中稱尊者爲波,祖及外祖皆曰波。

《李翊·俗呼小錄》跑謂之波,立謂之站。

縣名。《前漢·地理志》河內有波縣。

郡名。《廣輿記》寧波府,屬浙江。本越甬東地,隋曰越州,唐曰明州,明曰寧波府。

《集韻》班麋切《正韻》逋眉切,音羆。與陂同。阪也。一曰澤障也。《前漢·江都易王傳》後游雷波天大風。《註》波讀爲陂。

《集韻》《韻會》彼義切,音賁。循行水也。《前漢·西域傳》傍南山,北波河。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