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诘屈逗云萝

出自:明代·吴与弼《石井山家》

拼音:[qīng][xī][jié,jí][qū][dòu][yún][lu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清溪诘屈逗云萝,白屋青烟绿树多。
散马平冈人待爨,閒教稚子度云和。

查看原文

注释

【诘屈】也作“诘诎”。曲折;弯曲: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云萝】1.藤萝。即紫藤。因藤茎屈曲攀绕如云之缭绕﹐故称。 2.指深山隐居之处。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清】

圊【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七情切《集韻》親盈切,音淸。《說文》厠淸也。《徐鍇曰》厠古謂之淸者,言汚穢常當淸除也。《博雅》圂厠也。《釋名》雜也,言人雜厠其上也。

《集韻》倉經切,音靑。義同。

【溪】

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苦奚切《集韻》《韻會》牽奚切。與谿同。《說文》山瀆無所通者。

水註川曰谿。《廣韻》或作磎。

【诘】

詰【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去吉切《集韻》喫吉切,音蛣。《說文》問也。《廣雅》讓也,責也。《玉篇》治也,譴也,問罪也。《書·立政》其克詰爾戎兵。《傳》治也。《禮·月令》詰誅暴慢。《註》謂問其罪,窮治之也。《老子·道德經》此三者,不可致詰。《註》問也。《史記·平津侯傳》汲黯庭詰弘。《註》責讓也。

《周禮·天官·大宰》五曰典,以詰邦國。《註》詰,猶禁也。

《秋官·大司邦國,詰四方。《註》詰,謹也。

詰屈。《晉書·衞恆傳》字勢云:硏桑不能數其詰屈。

《小爾雅》詰朝,明旦也。《左傳·僖二十七年》詰朝相見。《說文長箋》本作喆朝。喆,古哲字。借明也。故明朝爲喆朝。今俗以喆爲詰,因詰喆形溷,誤。

《集韻》丘傑切,音憩。喬詰,意不平也。《莊子·在宥篇》喬詰卓鷙。

【屈】

屈【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詘。《說文》無㞑也。从㞑出聲。

曲也,請也。

《增韻》鬱也,軋也。《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易·繫辭》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孟子》威武不能屈。

作絀。《荀子·非相篇》緩急羸絀。《註》猶屈伸也。

通作詘。《史記·晏嬰傳》詘於不知已,而信於知己。

《集韻》《韻會》《正韻》通。

與倔通。倔彊,梗戾貌。《史記·陸賈傳》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彊於此。《師古曰》不柔服也。

《集韻》《韻會》《正韻》。地名。晉公子夷吾所居,出良馬。在今河東縣。《左傳·僖二年》屈產之乗。

姓。楚公族屈原,楚大夫屈宜申。

屈侯,複姓。

大屈,弓名。《左傳·昭七年》楚靈王享公於新臺,好以大屈,旣而悔,公反之。

《廣韻》九月切《集韻》《類篇》丘月切,墓銘》不學而剛,有摧必折。毅毅程公,其剛不屈。

與絀通。《禮·玉藻》君命屈狄。《註》狄,翟也。后夫人之服,刻雉爲五采,子男之妻,受王后之命者,刻繒不畫,故曰屈狄。《周禮》作闕翟。

叶居詣切,音計。《曹植·王陵贊》從漢有功,少文任氣。高后封呂,直而不屈。

【逗】

逗【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田音豆。《說文》止也。《玉篇》住也。《後漢·張衡傳》逗華隂之湍渚。

《集韻》曲行也。《前漢·韓安國傳》逗撓當斬。《註》逗,曲行避敵也。撓,顧望也。《後漢·光武紀》追鹵料敵,不拘以逗遛法。

《廣韻》持遇切《集韻》㕑遇切,音住。義同。

姓也。

《集韻》去智切,音跂。

他同。

通作投。《正韻》物相投合也。《杜甫詩》遠逗錦江波。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萝】

蘿【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5画部外筆画:19画

《唐韻》魯何切《正韻》郞何切,音羅。《玉篇》女蘿託松而生。《詩·小雅》蔦與女蘿,施于松柏。《傳》女蘿,兔絲,松蘿也。《疏》松蘿,自蔓松上生,枝正靑,與兔絲殊異。《韻會》陸佃云:在木爲女蘿,在草爲兔絲。《屈原·離騷》被薜茘兮帶女蘿。

《說文》莪也。《爾雅·釋草》莪蘿《註》今莪蒿也。

《爾雅·釋草》葖蘆萉《疏》今謂之蘿蔔。

苧蘿,山名。見苧字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