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矫矫舞游龙

出自:元代·叶颙《吾琴所为曹令所坏寓居赋秋风破屋歌》

拼音:[xuě][zhōng,zhòng][jiǎo,jiáo][jiǎo,jiáo][wǔ][yóu][lóng]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君不见南山叟,一室容身小如斗。
闭门僵卧学袁安,雪打风吹懒开口。
又不见牛马走,短布单衣寒露肘。
长途汨没笑李斯,咸阳市上牵黄狗。
男儿壮志要似渭川云梦竹,不染尘埃出林麓。
又似苍颜劲节松,偃蹇孤高立岩谷。
雪中矫矫舞游龙,霜里涓涓濯寒玉。
春和长有拂云青,岁寒岂减昂霄绿。
野人旷荡无所归,居无华屋膳无肉。
胸涵胆气欲食牛,世乏才能耻干禄。
高眼不复梦功名,信步何曾限南北。
行藏无碍独纵横,动静随缘少拘束。
从来任运合天真,坦率人皆笑粗俗。
儒生性僻不入时,身老乾坤忘宠辱。
囊虚买誉百两金,日籴充饥五升粟。
顽然空洞腰十围,唯贮文章满斯腹。
谩开电目烛五行,徒援霜毫写千幅。
祗闻张奉贱毛生,未见夷吾怜鲍叔。
短琴一弄固有馀,长铗三弹常不足。
噫戏安得乐天都盖洛阳城里万丈之白裘,杜陵大庇天下寒士万间之广屋。
尊贤重道贻今羞,大厦宽袍遂吾欲。
床头更有酒新熟,绿蚁濡唇斟百斛。
此时不愿万户侯,何心更作九州牧。
山中宰相乐馀年,管领丘园慰幽独。
云边吟咏足逍遥,月下壶觞倍清淑。
闲铺棋局伴炉薰,满吸湖光饮山渌。
含烟细草叠芳茵,过雨馀花呈绣褥。
王侯卿相非我俦,牧圉樵渔是予属。
四时佳景尽来归,泉石烟霞皆素蓄。
笑拖长袖醉春风,寄傲轩窗百斯福。

查看原文

注释

【矫矫】1.勇武貌。 2.刚强貌。 3.卓然不群貌。 4.高峙貌。 5.飞动貌。 6.昂扬得意貌。
【游龙】1.游动的蛟龙。 2.荭草的别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桥松﹐隰有游龙。"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荭草》﹝释名﹞引陈藏器曰:"天蓼即水荭﹐一名游龙﹐一名大蓼。"一说:游﹐谓枝叶放纵;龙﹐草名。见《诗.郑风.山有扶苏》郑玄笺﹑孔颖达疏。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雪】

雪【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音㡜。《說文》本作䨮。凝雨。《元命包》隂凝爲雪。《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詩·邶風》雨雪其雱。

《廣韻》除也。《韻會》洗也。《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廣韻》拭也。《家語》以黍雪桃。《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小雪、大雪,名。見《後漢·律曆志》。

山名。《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

陽春白雪,古曲名。

姓。《正字通》明洪武中巡雪霽。

【中】

中【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矫】

矯【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居夭切《集韻》《韻會》舉夭切,驕上聲。《說文》揉箭箝也。《搏雅》直也。《禮·部韻略》揉曲爲矯。《易·說卦》坎爲矯輮。《疏》使曲者直爲矯,使直者曲爲輮。《史記·平津侯傳》矯矢累弦。《註》正曲使直也。《前漢·成帝詔》民彌惰怠,將何以矯之。《註》矯,正也。《劉勰·新論》搒檠者,矯不正也。

《玉篇》詐也,擅也。《類篇》妄也。《字彙》託也。通作撟。《書·呂》奪攘矯虔。《前漢·高帝詔》作撟虔。《註》稱詐爲矯,强取爲虔。《左傳·昭二十六年》矯誣先王。《史記·汲黯傳》矯制持節,發河南倉廩,以振貧民。《前漢·高帝紀》羽矯殺卿子冠軍。《註》托懷王命而殺之也。《大戴禮》非其事而居之,矯也。

《爾雅·釋訓》矯矯,勇也。《博雅》武也。《詩·魯頌》矯矯虎臣。《周頌》作蹻蹻。《註》武貌。

强也。《禮·中庸》强哉矯。《荀子·臣道篇》作撟然剛折。《註》强貌。

《類篇》舉也。《陶潛·歸去來辭》時矯首而遐觀。《揚雄·甘泉賦》作撟首。

《博雅》飛也。《孫綽·遊天台山賦》整輕翮而思矯。《揚子·方言》作䎗。

姓。《風俗通》晉大夫矯父之後,前漢右將軍矯望,後漢逸民矯愼。矯,一作蟜。

《韻會》嬌廟切,驕去聲。與撟同。

詐也。

强亢貌。

高舉貌。本《毛氏韻增》。

《集韻》《韻會》居妖切,音驕。矢躍出也。《神異東荒經》東王公與玉女投壷,每投千二百矢矯。

矯矯,高舉貌。《前漢·敘傳》賈生矯矯,弱冠登朝。《師古曰》合韻音驕。

《字彙補》其嬌切,音橋。亦姓也。《史記·仲尼弟子傳》江東人矯子庸疵。《註》矯,音橋。師古云:矯疵,字子庸。與撟蹻蟜通。《正韻》作同橋,非。

【舞】

舞【未集下】【舛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武。《說文》舞樂也。《玉篇》足相背也。《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左傳·隱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前漢·高帝紀》軍中無以爲樂,請以劒舞。

鍾體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銑閒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註》此四名者,鍾體也。

變弄也。《前漢·張湯傳》舞文巧詆。《又》舞知以御人。

官名。《周禮·地官》有舞師。

地名。《戰國策》秦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則南國必危矣。《前漢·地理志》舞隂,縣名。

姓。

【游】

游【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汓《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猷。水名。《水經注》淮水於淮浦縣枝分,北爲游水。

浮行也。《爾雅·釋水》順流而下曰遡游。《詩·秦風》遡游從之。

《周禮·天官》閽人,王宮每門四人,囿游亦如之。《註》游,離宮也。

《管子·首憲篇》分理以爲十游,游爲之宗。

《尚書·考靈曜》地有四游,常動而人不知。

玩物適情之意。《禮·少儀》士依於德,游於藝。

閒曠也。《禮·王制》無游民。

自適貌。《詩·小雅》愼爾優游。

枝葉扶疏貌。《詩·鄭風》隰有游龍。《傳》龍紅草也。《箋》游,猶放縱也。言紅草放縱枝葉于隰中。

《集韻》徐由切,音囚。義同。

《集韻》《正韻》力求切,音留。旌旗之旒也。本作斿。亦作旒。《左傳·桓二年》鞶厲游纓。

九游,星也。《史記·天官書》九游九星,在玉井西南。

《韻補》叶延知切,音移。《司馬相如·上林賦》拖蜺旌,靡雲旗。前皮軒,後道游。

叶衣虛切,音於。《萬震南州異物志贊》合浦之人,習水善游。上視層潭,如猿仰株。

【龙】

龍【亥集下】【龍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竜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

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

《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

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

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註》龍,魯邑。在泰山博縣西南。

《前漢·地理志》燉煌郡有龍勒縣。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

句龍。《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馬名。《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爲龍。《禮·月令》駕蒼龍。

龍輔,玉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

草名。《詩·鄭風》隰有游龍。《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生水澤中,今人謂之小葒草。

神名。《山海經》有神名燭龍。《屈原·離騷》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姓。漢有龍且。

複姓。夏關龍逢,卽豢龍氏後。漢御史擾龍羣,卽劉累之後。

人名。奢龍,黃帝臣。《管子·五行篇》奢龍辨乎東方,故使爲土師。

舜臣名。《書·舜典》帝曰:龍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

《廣雅》龍,君也。

《廣韻》通也。

《玉篇》寵也。《詩·商頌》何天之龍。我龍受之。《毛傳》讀如字。《朱傳》寵也。

《玉篇》和也,萌也。

《正韻》與寵同。《詩·商頌·何天之龍釋文》鄭讀作寵,榮名之謂也。○按朱傳作叶音。

《正韻》音曨。《孟子》有私龍斷焉。

《集韻》《韻會》莫江切,音厖。《集韻》黑白雜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上公用龍。《註》謂雜色,非純玉也。

叶蒲光切,音龐。《易·坤卦》故稱龍焉。叶上嫌於無陽。《揚雄·解嘲》以鴟梟而笑鳳凰,執蝘蜒而嘲龜龍。《說文》从肉飛之形,童省聲。《徐鉉曰》象宛轉飛動之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