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图谒后尘

出自:明代·史鉴《挽礼部倪尚书谦三十韵》

拼音:[cháng][tú][yè][hòu][chén]

平仄:平平仄仄平

异才钟间气,昭代出名臣。
俎豆勤为习,文章早致身。
探花年最少,中的士咸宾。
抽史三长著,摛词五采新。
丰城初得剑,郢匠巧持斤。
鸣佩趋丹陛,含香侍紫宸。
大官分御膳,中厩给翔麟。
玉笋联班近,金莲送院频。
青宫推辅导,黄阁掌丝纶。
奉使逾辽左,张旃誓海滨。
皇华明赐服,畅毂被文茵。
劳赠能加敏,咨询更绝伦。
赋诗惭译史,仗节耸夷人。
肃慎遥修贡,扶馀悉效珍。
年劳将进秩,策免竟罹屯。
朔漠兵戈老,边城睥睨春。
圣情怜久故,恩诏起沉沦。
浩荡乾坤德,生全造化仁。
南宫司礼乐,北斗筦喉唇。
出纳惟王命,枢机秉国钧。
小心如履薄,大议独垂绅。
蚀壁俄惊月,骑箕忽在辰。
徒歌引虞殡,何处驾尻轮。
嗣子停分直,交朋忆饮醇。
魂招嗟不返,兰槁尚谁纫。
伊昔歆高谊,常图谒后尘
荆州那尔识,蒿里贲吾亲。
拜惠谋通刺,闻丧泪满巾。
买丝空欲绣,絮酒奈无因。
落日悲风里,哀吟寄一颦。

查看原文

注释

【后尘】〈书〉走路时后面扬起来的尘土。比喻别人的后面:步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常】

常【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

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水名。《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書·禹貢》作恆。

旂名。《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大常。《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常服。《詩·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廣韻》倍尋曰常。

車戟名。《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木名。《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姓。《廣韻》出河內。《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與裳同。《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图】

圖【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同都切,音徒。《說文》計畫難也。从囗啚。啚,難意也。《徐鍇曰》圖畫必先規畫之也,故从囗。啚者吝嗇難之意也。

《爾雅·釋詁》謀也。《書·太甲》愼迺儉德,惟懷永圖。

《君牙》思其艱,以圖其易,民乃寧。

《周禮·秋官·大行人》春朝諸侯而圖天子之事。《註》王者春見諸侯,則圖其事之可否也。

度也。《詩·小雅》是究是圖,亶其然乎。《論語》不圖爲樂之至於斯也。

除治也。《左傳·隱元年》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計也。《周禮·秋官·小司寇》孟冬祀司民,獻民數于王,王拜受之,以圖國用,而進退之。

河圖。《易·繫辭》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孔安國曰》河圖者,伏羲氏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通鑒》漢光武帝讀河圖會昌符曰:赤劉之九會命岱宗。《春秋緯》河圖有九篇。

版圖。《周禮·天官·宮正》爲之版以待。《釋文》版,名籍。圖,地圖也。

《地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

《夏官·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註》圖若今司空郡國與地圖也。《史記·酇侯世家》沛公至咸陽,蕭何獨先入,收秦丞相禦史律令圖書,具知天下阸塞戸口多少强弱處。

圖讖,占驗之書也。《後漢·光武紀》李通以圖讖說帝。《又》中元元年,宣佈圖讖於天下。

圖象。《周禮·秋官·司約》小約劑書于丹圖。《註》小約劑萬民約也。丹圖,雕器簠簋之屬有圖象者也。《何晏·景福殿賦》圖象,古昔以當箴規。《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圖畫天地,品類羣生。

浮圖,佛敎也。

寺塔亦曰浮圖。杜甫有和高適登慈恩寺浮圖詩。

《王君玉·國老談苑》李允則守雄州,出庫錢建浮圖。監司劾奏,眞宗使密諭之。允則曰:非留心釋氏,實爲邊地起望樓耳。《韓愈·王仲舒墓誌》禁僧道,不得於境內立浮圖,以其誑丐漁利,奪編氓之產也。

叶他魯切,音吐。《詩·大雅》我儀圖之,惟仲山甫舉之。《易林》爲隸所圖,與衆庶伍。

【谒】

謁【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歇切,堰入聲。《說文》白也。《爾雅·釋詁》告也,請也。《左傳·隱十一年》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註》謁,告也。《禮·曲禮》問士之子,長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註》謁,請也。典謁者,主賔客告請之事。

《增韻》訪也,請見也。《後漢·卓茂傳》茂詣河陽,謁見光武。

《釋名》謁,詣也,詣告也。書其姓名於上,以告所至詣者也。《正字通》刺名也。古之門狀,今之拜帖。《史記·高祖紀》高祖乃紿爲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註》謁,謂以札書姓名,若今之通刺。

謁舍,今之客舍也。《前漢·食貨志》里區謁舍。

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謁者,掌賔讚受事。《應劭註》謁,請也,白也,僕主也。《三輔黃圖》內謁者,署在未央宮,屬少府。

星名。《宋史·天文志》謁者一星在左執法東北,主賔客,辨疑惑。

山名。《山海經》謁戾之山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註》山今在上黨郡涅縣。

姓。《後漢·方術傳》汝南太守謁煥。

《集韻》《類篇》乙列切,音䋵。亦白也。李舟說。

《正韻》於蓋切,音愛。與䨠同。隂晦也。引韓愈秋雨聯句:牖變景明謁。一本作藹,義同。

《揚雄·百官箴》殷以顚,秦以酷敗。獄臣司理,敢告執謁。謁叶敗。

《史記·孔子世家》去魯歌云:彼婦之謁,可以死敗。按此歌六句三韻,謁本音愛,與敗叶。《字彙》謁攺音意,敗叶音佩,誤。《正字通》俗作謁,非。

【后】

后【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正韻》胡口切《韻會》很口切,音後。《說文》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發號者,君后也。《書·仲虺之誥》徯我后。《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禮·檀弓》夏后氏堲周。《疏》夏言后者,白虎通云以揖讓受于君,故稱后。

《禮·曲禮》天子有后。《疏》后,後也。言其後于天子,亦以廣後胤也。《白虎通》商以前皆曰妃,周始立后。正嫡曰王后,秦漢曰皇后,漢祖母稱太皇太后,母稱皇太后。

諸侯亦稱后。《書·舜典》班瑞于羣后。

古者君稱臣亦曰后。《書·舜典》汝后稷,播時百穀。《疏》國語云:稷爲天官,單名爲稷,尊而君之,稱爲后稷。

《畢命》三后協心。《註》謂周公君畢公也。

《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傳》后土,社也。《左傳·昭二十九年》土正曰后土。《註》土爲羣物主,故稱后也。其祀句龍焉,在家則祀中霤,在野則爲社。《正韻》后土,亦取厚載之義。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后處字子里。《前漢·儒林傳》后倉字近君。

與後通。《禮·曲禮》再拜稽首,而后對。

《廣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韻會》《正韻》胡茂切,。義同。

叶後五切,音戸。《蔡邕·胡黃二公頌》允兹漢室,誕育二后。曰胡曰黃,方軌齊武。《陸雲·漢高盛德頌》咸陽克殄,旣係秦后。峩峩阿房,乃淸帝宇。○按詩本音云:《周頌》宣哲維人,文武維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後。后後俱音戸,後人誤入四十五厚韻,故於《唐韻》正中歷引經集証之。然自《玉篇》以後,后在厚韻相沿已久,不得不以後五切爲叶音矣。

【尘】

尘【寅集上】【小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字彙補》古文塵字。註詳土部十一畫。(塵)〔古文〕。埃也。《爾雅·釋詁》久也。謂塵垢稽久也。《詩·小雅》無將大車,祗自塵兮。《後漢·班固傳》風伯淸塵。《拾遺記》石虎起樓四十丈,異香爲屑,風起則揚之,名芳塵。《嶺南表異錄》犀角爲簪梳,塵不著髮,名辟塵犀。

淫視爲遊塵,見《穀梁序疏》。

明窻塵,丹砂,藥名。《李白·草創大還詩》髣髴明窻塵。

《梵書·圓覺經》根塵虛妄。《註》根塵,六根之塵,謂眼、耳、鼻、舌、心、意。

《列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見東海三變爲桑田,今將行復揚塵乎。

姓,見《統譜》。

叶直連切,音廛。《班彪·北征賦》忽進路以息節兮,飮予馬兮洹泉。朝露漸予冠蓋兮,衣晻藹而蒙塵。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