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拜峡前

出自:唐代·卢纶《送夔州班使君》

拼音:[sān][jūn][bài][xiá][qián]

平仄:平平仄平平

晓日照楼船,三军拜峡前。白云随浪散,青壁与城连。
万岭岷峨雪,千家橘柚川。还知楚河内,天子许经年。

查看原文

注释

【三军】1.春秋时期大国对军队的合称。有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中军为统帅。 2.《商君书·兵守》所称三军,即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 3.《六韬·犬韬·战车》所称三军,即车、步、骑三个兵种。 4.陆、海、空三军的合称。 5.军队的通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军】

軍【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君。《玉篇》衆也。《周禮·地官》五師爲軍。《註》萬二千五百人。周制: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軍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平邦國。《註》謂威其不協僭差者。

師所駐曰軍。《左傳·桓六年》軍於瑕以待之。《戰國策》軍于邯鄲之郊。《註》屯也。

姓。冠軍侯之後,因氏。

《說文》軍,圜圉也。一曰軍,兵車也。

【拜】

拜【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不再拜也。八,褒拜,謂答拜也。九,肅拜,謂直身肅容而微下手,如今婦人拜也。

膜拜,舉兩手伏地而拜也。《天子傳》膜拜而受。

《荀子·大略篇》平衡曰拜。《註》謂磬折,頭與腰平。

朝廷授官曰拜。《史記·淮隂侯傳》至拜大將,乃信也。《後漢·左雄傳》拜除如流,缺動百數。

屈也。《詩·召南》蔽芾甘棠,勿翦勿拜。《詩詁》攀下其枝,如人之拜也。

草名。《爾雅·釋草》拜蔏藋。《註》疑卽商陸。本作。

【峡】

峽【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侯夾切《集韻》《韻會》轄夾切《正韻》胡夾切,音洽。《廣韻》巫峽,山名。蜀楚之交,山有三峽。《左思·蜀都賦》經三峽之崢嶸。《註》三峽在巴東永安縣,謂西陵峽,歸鄕峽,巫峽也。《盛弘之荆州記》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無斷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非亭午不見日月。

州名。秦將白起攻楚,燒夷陵,卽其地。魏武於此置臨江郡。後魏爲拓州,取開拓之義。周以其居三峽之口,因曰峽州。

山峭夾水,亦曰峽。見前岬字註。《集韻》本作陜。或作陿。

【前】

前【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歬音錢。《增韻》前,後之對。

進也。《廣韻》先也。

《禮·檀弓》我未之前聞也。《註》猶故也。

《儀禮·特牲》祝前主人降。《註》前猶導也。

《集韻》《韻會》《正韻》子淺切,湔上聲。《說文》齊斷也。俗作剪。

《正韻》淺黑色。《周禮·春官·巾車》木路前樊,鵠纓。《註》前,讀爲緇翦之翦。淺黑也。

《韻補》叶慈鄰切,淨平聲。《劉向·九歎》陸魁堆以蔽視兮,雲冥冥而暗前。山峻高以無垠兮,遂曾閎而廹身。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