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借董孤笔

出自:明代·刘麟《赠顾华玉》

拼音:[jùn][jiè][dǒng][gū][bǐ]

平仄:仄仄仄平仄

彪炳得之子,郁然沧海精。
词华追往哲,道范迪群英。
雄章时倚马,声价日连城。
簪组已文铎,铅丹仍短擎。
郡借董孤笔,乡归李劭评。
鞚发真千里,笼收擅八琼。
偶遭倾盖语,遂辱断金盟。
载酒论奇字,题铭谢大烹。
移舟乘月曙,挥麈坐参横。
幕卷霏微雨,灯挑长短更。
一夕持衡去,三秋荐剡成。
感时精鉴别,慎职尽才名。
燕集归无几,莺迁去有程。
能将此别意,播入古人声。
慷慨上世训,徘徊知己情。
椽笛随歌咽,匏樽杂泪倾。
籍籍今安定,翩翩老向平。
清欢苦未足,远道本难轻。
自合酬天子,何因变友生。
惟余儆义范,垂死独牵萦。

查看原文

字义

【郡】

郡【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渠運切《集韻》《韻會》《正韻》具運切,羣去聲。《釋名》郡,羣也。人所羣聚也。《韻會》《說文》云: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爲百縣,縣有四郡,是縣大而郡小也。秦幷天下,置三十六郡,以統其縣。漢遂因之。自隋唐以來,廢置不一。宋元設府于州,明制屬州於府,而郡之名遂廢。

【借】

借【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夜切,嗟去聲。假也,貸也,助也,推獎也。《家語》在貧如客,使其臣如借。《註》言不有其身,如借使也。《前漢·文帝紀》假借納用。

艸履曰不借。《釋名》言賤易有各自蓄之,不假借人也。

設辭。《詩·大雅》借曰未知,亦旣抱子。

與藉耤通。

與假通。《後漢·李充傳》無所借借。《註》下音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隸省作借,別作徣。

【董】

董【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懂。《爾雅·釋詁》董,督,正也。《書·大禹謨》董之用威。

《博雅》固也。

深藏也。《史記·倉公傳》氣當大董。

《周禮·春官》辨九,四日振動。《鄭註》動讀爲董。書亦或爲董。振董,以兩手相擊也。

《玉篇》藕根也。

董蕖。《續博物志》董蕖者,婆羅門云阿苗根,似白芷。

亭名。《左傳·文六年》改蒐于董。《註》河東汾隂縣有董亭。

澤名。《後漢·郡國志》文喜邑有董池陂,古董澤。

姓。《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龍多歸之,服事帝舜,賜之姓曰董。

《宣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

《集韻》主勇切,音腫。《羣經音辨》短也。《左傳》余髮董董,今本作種種。

《字彙補》董正之董,讀若督,東谷切。《集韻》通作蕫。

【孤】

孤【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姑。《說文》無父也。《釋名》孤,顧也,顧望無所瞻見也。《禮·曲禮》君子已孤不更名。

窮民之一曰孤。《禮·月令》養幼少,存諸孤。

王侯謙稱。《禮·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曲禮》諸侯與民言,自稱曰寡人。其在凶服,曰適子孤。

官名,三公之次也。《書·周官》立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註》三孤,雖三公之副貳,非其官屬,故曰孤。

凡孑處亦曰孤。《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玉篇》特也。《書·禹貢》嶧陽孤桐。《註》特生之桐也。

《集韻》負也。《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毛曰》凡孤負之孤,當作孤。俗作辜,非。

獨孤,複姓。《徐鉉曰》于文子瓜爲孤,瓜聲也。子不見父,則泣呱呱也。會意。

【笔】

笔【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與筆同。詳筆字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