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托祇园迥

出自:元代·刘永之《池阁独坐怀周伯宁诸公》

拼音:[jìng][tuō][zhǐ,qí][yuán][jiǒng]

平仄:仄平平平仄

沓阁林光合,冰帘水雾消。
虚池含碧鉴,古甃叠青瑶。
境托祇园迥,泉分别圃遥。
双桐阴覆地,疏竹干陵霄。
珍鸟衔珠果,金鱼荫翠苕。
轻飔吹白苧,凉露湿红绡。
鹦鹉怀深酌,空侯想缓调。
含情寄柔翰,幽赏忆清杓。

查看原文

注释

【祇园】"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梵文Jetavana-vih?ra的意译。印度佛教圣地之一。相传释迦牟尼成道后,憍萨罗国的给孤独长者用大量黄金购置舍卫城南祇陀太子园地,建筑精舍,请释迦说法。祇陀太子也奉献了园内的树木,故以二人名字命名。玄奘去印度时,祇园已毁。后用为佛寺的代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境】

境【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音景。《說文》疆也。一曰竟也,疆土至此而竟也。《魯語》外臣之言不越境。《史記·諸侯王表》諸侯比境。《註》地相接次也。《前漢·地理志》開地斥境。通作竟。

【托】

托【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集韻》《韻會》闥各切。同拓。見拓字註。

不托,與餺飥通。《五代史·李茂貞傳》一日食粥,一日食不托。《歐陽脩·歸田錄》唐人謂湯餠爲不托。

柈名。宋曰托子,今曰托盤。

【祇】

祇【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音岐。同示,地神。《說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

安也。《詩·小雅》壹者之來,俾我祇也。《註》壹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大也。《易·復卦》不遠復無祇悔。《韓康伯云》祇,大也。旣能速復,是無大悔。

《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以爲音支。今杜詩韓詩或書作秖,从禾从氏,而俗讀曰質者,非也。《玉篇》秖,竹尸切。《廣韻》秖,丁尼切。皆註曰:穀始熟也。

通作圻。《左傳·昭十二年》是以獲沒於祇宮。《馬融云》圻內游觀之宮。

【园】

园【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五丸切《集韻》《正韻》五官切,音袁。《說文》所以樹果也。《初學記》有藩曰園。《易·賁卦》賁于丘園,束帛戔戔。《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園。《註》園者,圃之樊,其內可樹木也。

《周禮·地官·載師》以場圃任園地。《註》圃,種果蓏之屬。季秋,於其中爲場。樊圃謂之園,任者取正於是也。《又》園廛二十而一。《註》廛無穀,園少利,故僅二十而稅一也。

歷代帝王陵寢曰園。漢制,園陵有令,文帝陵爲文園。《司馬相如傳》爲文園令。

《唐書·李晟傳》臣已肅淸宮禁,袛謁寢園。

桃園,地名。《前漢·地理志》全鳩里,其西名桃園,卽古之桃林也。《潘岳·西征賦》問休牛之故林,感徵名於桃園。

袛園。《梵書》須達多長者,建精舍,請佛住,凡千二百區,謂之祇樹園。

東園公,商山四皓之一。○按史失其姓名,《字彙》以園公爲姓,非。

叶于羣切,音熅。《蘇軾·祭韓琦文》意廣才疏,將歸丘園。公治此邦,歿食其民。(園)

【迥】

迥【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戸頃切《集韻》《韻會》戸茗切《正韻》戸頂切,音泂。《增韻》寥遠也。

《廣韻》光也,輝也。通作泂。俗作逈。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