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皪玉无瑕

出自:唐代·刘叉《冰柱》

拼音:[dí,dì,de][lì,luò,bō][yù][wú][xiá]

平仄:平平仄平平

师干久不息,农为兵兮民重嗟。骚然县宇,土崩水溃。
畹中无熟谷,垄上无桑麻。王春判序,百卉茁甲含葩。
有客避兵奔游僻,跋履险厄至三巴。貂裘蒙茸已敝缕,
鬓发蓬舥。雀惊鼠伏,宁遑安处。独卧旅舍无好梦,
更堪走风沙。天人一夜剪瑛琭,诘旦都成六出花。
南亩未盈尺,纤片乱舞空纷拏。旋落旋逐朝暾化,
檐间冰柱若削出交加。或低或昂,小大莹洁,随势无等差。
始疑玉龙下界来人世,齐向茅檐布爪牙。又疑汉高帝,
西方未斩蛇。人不识,谁为当风杖莫邪。铿镗冰有韵,
的皪玉无瑕。不为四时雨,徒于道路成泥柤。不为九江浪,
徒为汩没天之涯。不为双井水,满瓯泛泛烹春茶。
不为中山浆,清新馥鼻盈百车。不为池与沼,
养鱼种芰成霪霪。不为醴泉与甘露,使名异瑞世俗夸。
特禀朝澈气,洁然自许靡间其迩遐。森然气结一千里,
滴沥声沈十万家。明也虽小,暗之大不可遮。
勿被曲瓦,直下不能抑群邪。奈何时逼,不得时在我目中,
倏然漂去无馀些。自是成毁任天理,天于此物岂宜有忒赊。
反令井蛙壁虫变容易,背人缩首竞呀呀。
我愿天子回造化,藏之韫椟玩之生光华。

查看原文

注释

【的皪】光亮﹑鲜明貌。
【无瑕】指玉上没有斑点。比喻没有缺点或毛病。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的】

的【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書·徐陵傳》的的宵烽。

《增韻》實也。《魏志·崔林傳》各國遺子來朝,林恐或非眞的。《南齊書禮志》泛之爲言,無的之辭。《宋史·歐陽修傳》的的有表證。

《正韻》端的也。

指的要處也。

《玉篇》射質也。《正韻》射侯之中。《前漢·鼂錯傳》矢道同的。《註》射之準臬也。《荀子·勸學篇》質的張而弓矢至焉。《註》質,射侯也。的,正鵠也。

平的,縣名。《前漢·地理志》屬靑州。

婦人面飾曰的。《王粲神女賦》施華的兮結羽儀。《仙經》鮑姑以艾灼龍女額,後人效之,謂之龍的。《集韻》作䵠。

蓮子曰的。《爾雅·釋草》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註》的,蓮中子也。《集韻》通作菂。

馬名。《易·說卦》其於馬也爲的顙。《註》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爾雅·釋畜》作馰。

《集韻》胡了切,音皛。亦蓮子也。

叶丁藥切,當入聲。《詩·小雅》發彼有的,以祈爾爵。《傳》發,發矢。的,質也。

叶之若切,音灼。《潘岳·芙蓉賦》丹輝拂紅,飛鬚的。斐披赩赫,散煥熠爚。

楊愼曰:的,音灼。婦人以點飾額也。《史記·五宗世家程姬註》的,以丹註面,婦人有月事,妨于進御,難于自言,故點的以見。○按《釋名》以丹注面曰勺。勺,灼也。謂有月事者注面,灼然爲識,是的、勺同爲一字。《說文》本作的。《類篇》或作無的字。

今人小的字,亦當作小底。如宋史內班小底,遼史承應小底之類是也。

【皪】

皪【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5画

《廣韻》郞擊切《集韻》《韻會》狼狄切《正韻》朗狄切,音瀝。《廣韻》的皪,白狀。《左思·魏都賦》丹藕凌波而的皪。《註》光明也。或作㿨。

《玉篇》明珠也。《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明月珠子,的皪江靡。《註》明珠光也。與玓瓅同。

《集韻》歷各切,音洛。白色。或作。

北角切,音剝。皪犖,雜色。

【玉】

玉【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獄。《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易·鼎卦》鼎玉鉉。《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說卦》乾爲玉爲金。《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詩·大雅》金玉其相。《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水玉,水精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註》水玉,水精也。

美貌也。《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記·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珍食曰玉食。《書·洪範》惟辟玉食。《釋文》漢書云:玉食,珍食也。

時和曰玉燭。《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地名。《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註》凡六邑。

河名。《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關名。《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星名。《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註》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註》五釆玉樹。

草名。《爾雅·釋草》蒙,玉女。《註》女蘿別名。

《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

鳥名。《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觀名。《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又蚌名。《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

姓。《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註》公玉,姓。帶,名。《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愛也,成也。《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註》玉,寶愛之意。《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音肅。《廣韻》朽玉。

琢玉工。《集韻》或作璛。

姓。《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索隱曰:玉又音肅。《後漢·光武紀》留太守玉况爲大司徒。《註》玉,音肅,京兆人。

《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韻補》叶音域。《漢費鳳》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叶音龠。《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叶音迂。《洞頌》韞產寶玉,叶含耀明珠。《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瑕】

瑕【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乎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音遐。《說文》玉小赤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赤瑕駁犖。《註》赤瑕,赤玉也。

玉玷也。《左傳·宣十五年》瑾瑜匿瑕。《禮·聘義》瑕不揜瑜。《註》瑕,玉之病也。

過也。《詩·大雅》烈假不瑕。《註》烈,光,假,大,瑕,過也。《左傳·僖七年》予取予求,不汝疵瑕也。《註》不以汝爲罪釁也。

《博雅》瑕,裂也。

遠也。《詩·衞風》不瑕有害。《傳》瑕,遠也。《箋》瑕,猶過也。

《管子·制分篇》故凡用兵者,攻堅則軔,乗瑕則神。《註》瑕,謂虛脆也。

《管子·法法篇》令入而不至謂之瑕。《註》相閒曰瑕。

《字彙補》嚴利之狀。《周禮·冬官考工記》深瑕而澤。

國名。《左傳·成六年》晉人謀去故絳,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註》郇瑕,古國名。

地名。《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註》瑕,隨地。《春秋·哀六年》城邾瑕。《大全》邾瑕如魯濟之類,魯有負瑕,故稱邾以別之。《禮·檀弓》公叔文子升于瑕丘。

滋陽,古瑕縣,宋大觀四年,因犯宣聖諱,以西北有嵫山,攺爲嵫陽。

姓。《左傳》周大夫瑕禽。

複姓。《史記·項羽紀》瑕丘。申陽。《註》文穎曰:姓瑕丘。臣瓚曰:瑕丘,縣名。《五音集韻》漢複姓有瑕呂氏。

獸名。《史記·司馬相如傳》格瑕蛤。《前漢·書音義》瑕蛤,獸名。

與遐通。《禮·表記》引《詩·小雅》瑕不謂矣,註瑕之言胡也。

與霞同。《前漢·揚雄傳》翕靑雲之流瑕。《文選》作霞。

《五音集韻》古牙切,音嘉。垂瑕,地名。

古下切,音檟。已也。《詩·大雅》烈假不瑕。鄭康成讀。

《字彙補》呼加切。與蝦同。《張衡·南都賦》駿瑕委蛇。《註》瑕,蝦通。

《韻補》叶音舒。《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黃金有疵,白玉有瑕。事有所疾,亦有所徐。

叶音何。《陸機·文賦》混姸媸而成體,累良質而爲瑕。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