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筵纵赏何由共

出自:明代·刘崧《既四月末予西轩牡丹一枝最后开与戎葵掩映特盛时叔铭适自保定归隐若有相待之意因命酌快赏叔铭再用前绝句韵为寄兴不能已仍用韵奉荅并忆吕本拙佥宪按事中山未还归日当共一笑云》

拼音:[dāng,dàng][yán][zòng,zǒng][shǎng][hé,hē,hè][yóu][gòng,gōng]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有客邯郸久未回,西厅无奈好花开。
当筵纵赏何由共,日日开轩扫翠苔。

查看原文

注释

【何由】1.亦作"何繇"。 2.从何处,从什么途径。 3.怎能。 4.因何。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当】

當【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都郞切,黨平聲。《說文》田相値也。从田,尚聲。

《玉篇》任也。《論語》當仁不讓於師。《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雍。《註》當,猶任也。

《廣韻》敵也。《禮·王制》次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史記·廉頗藺相如傳》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

直也。《禮·內則》妻不在,妾御莫敢當夕。

遇也。《左傳·昭七年》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禮·曲禮》當食不歎。

適可也。《易·履卦》夬履貞厲,位正當也。《左傳·哀元年》逢滑當公而進。《註》當公,不左不右。《禮·學記》當其可之謂時。《史記·禮書》好惡以節,喜怒以當。

主也。《左傳·襄二十七年》慶封當國。《註》當國,秉政。《儀禮·喪服》童子唯當室緦。《註》當室者爲父,後承家事者爲家主。

偶也。《前漢·司馬相如傳》及飮,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戸窺,心說而好之,恐不得當也。《註》師古曰:當謂對偶也。

抵也。《史記·屈賈傳》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

《增韻》蔽也。《左傳·昭二十年》使祝鼃寘戈於車薪以當門。《李白·蜀道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斷罪曰當,言使罪法相當也。《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註》當謂處其罪也。《路溫舒緩書》奏當之成。

《正韻》猶合也。理合如是也。《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當事,則戸外南面。《註》當事,將有事而未至。《史記·萬石君傳》內史慶醉歸,入外門不下車,萬石君讓曰:內史貴人入閭里,里中長老皆走匿,而內史坐車中,自如固當。《註》固當者,反言之,以見其不當如是,責讓之甚也。

過當。《史記·霍去病傳》斬首捕鹵過當。《註》言不啻相等。

勾當。《歐陽修·歸田錄》曹彬平江南,詣閣門求見。其榜子云:奉敕江南勾當公事回。

《職官分紀》奏舉京朝官,知縣資序二人,充本司勾當。

官名。《前漢·宣帝紀》詔單于毋謁,其左右當戸之羣皆列觀。《註》左右當戸,匈奴官名。

排當,宋宮中宴飮名。

州名。《韻會》本羌地,唐置當州,蓋取燒當羌以名之。《後漢·明帝紀》秋九月,燒當羌隴西。

縣名。《正字通》鳳州兩當縣。《後漢·郡國志》南郡有當陽。

《劉隆傳》遣隆屯田武當。《註》武當,今均州縣也。

馬當,武當,山名。

當康,獸名。《山海經》欽山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註》牙豚也。

當魱,魚名。《爾雅·釋魚》鯦當魱。《註》海魚也。

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丁浪切,黨去聲。事理合宜也。《禮·樂記》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韓詩外傳》君子行不貴苟難,惟當之爲貴。

底也。《韓非子·外儲說》堂谿公見韓昭侯曰:人主漏泄羣臣語,譬猶玉巵之無當。

《正字通》凡出物質錢,俗謂之當。《後漢·劉虞傳》虞所賚賞,典當胡夷,瓚復抄奪之。《註》當,音丁浪反。

【筵】

筵【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音延。《說文》竹席也。《周禮·春官》司几筵下士二人。《註》筵亦席也。鋪陳曰筵,藉之曰席。筵鋪于下,席鋪于上,所以爲位也。《釋名》筵,衍也。舒而平之,衍衍然也。《詩·小雅》賔之初筵。《箋》筵,席也。《正字通》經筵,王者講讀之處。

【纵】

縱【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蹤去聲。《說文》緩也。一曰舍也。《博雅》置也。《玉篇》恣也,放也。《書·太甲》縱敗禮。《詩·大雅》無縱詭隨。

《詩·鄭風》抑縱送忌。《註》發矢曰縱。

《禮·仲尼燕居》縱言至于禮。《註》縱言,汎說事。

《左傳·襄二十六年》敢有二心乎。縱有,共其內,莫共其外。

《爾雅·釋詁》縱,亂也。

省作從。《論語》從之純如也。《前漢·王吉傳》放從自若。

《集韻》《韻會》祖動切《正韻》作孔切,音總。《禮·檀弓》喪事欲其縱縱爾。《註》讀如總領之總。急遽趨事貌。

《集韻》足勇切,音䙕。慫或作縱。《前漢·衡山王傳》日夜縱臾。《註》師古曰:縱臾,謂獎勸也。

《廣韻》卽容切《集韻》《韻會》《正韻》將容切,音蹤。《廣韻》縱橫也。《韻會》或作從。《詩·齊風》衡從其畝。《類篇》東西曰衡,南北曰從。《賈誼·過秦論》合從締交。《註》從,與縱同。

與蹤通。《前漢·蕭何傳》發縱指示獸處者,人也。《註》師古曰:讀者乃爲蹤蹟之蹤,非也。○按隷釋袁良:比縱豹產。皆以縱爲蹤。師古之說非是。

《集韻》徂聰切,音叢。髻高大貌。

【赏】

賞【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書兩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兩切,音曏。《說文》賜有功也。《書·大禹謨》賞延于世。

《仲虺之誥》功懋懋賞。《周禮·天官·大宰》三載,則計羣吏之治而誅賞之。

《戰國策》故賞韓王,以近河外。《註》賞,猶勸也。

《類篇》一曰玩也,嘉也。《陶潛·移居詩》奇文共欣賞。

凡貽與者亦曰賞。《柳宗元·送薛存義序》于其往也,賞以酒肉,重之以辭。

姓。《姓纂》晉人賞慶,註《周易》。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由】

由【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音猷。《廣韻》从也。《韻會》因也。《爾雅·釋詁》自也。《註》猶从也。《論語》觀其所由。《註》經也,言所經從。《禮·內則》由衣服飮食,由執事。《註》由,自也。《儀禮·士相見禮》願見無由達。《註》言久無因緣,以自達也。

《博雅》由,行也。《書·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禮·經解》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疏》由,行也。

於也。《詩·大雅》無易由言。《箋》由,於也。

《博雅》由,用也。《書·盤庚》冲人非廢厥謀,弔由靈。《註》弔,至,由,用,靈,善也。言我非廢衆謀,乃至用爾衆謀之善者,指臣民以爲當遷者言也。《詩·小雅》君子無易由言。《箋》由,用也。《左傳·襄三十年》以晉國之多虞,不能由吾子。《註》由,用也。

《博雅》式也。

《揚子·方言》胥由,正輔也。燕之北鄙曰由。《註》胥,相也。由,正皆謂輔持也。

《揚子·方言》由迪,正也。東齊靑徐之閒相正謂之由迪。

所由,州郡官也。《唐書·崔成傳》舉觴罰裴度曰:丞相不宜與所由呫囁耳語,度笑受之。

《孟子》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註》由由,自得之貌。《管子·小問篇》至其成也,由由兹免。《註》由由,悗懌實貌。兹免,謂益有謹厲。

由庚,由儀,笙詩也。見《束晳·補亡詩》。

國名。《戰國策》昔智伯欲伐厹由,遺之大鐘。《註》厹由,國名。《釋文》漢志由作猶。

縣名。《後漢·郡國志》吳郡由拳。《搜神記》秦始皇東巡,望氣者云:五百年後,江東有天子氣。始皇至,令囚徒十萬人掘汙其地,表以惡名,曰由拳縣。

姓。《史記·秦本紀》戎王使由余於秦。

由吾,複姓。

由胡,草名。《爾雅·釋草》繁,由胡。

夷由,鳥名。《爾雅·釋鳥》鼯䑕夷由。

雔由,蟲名。《爾雅·釋蟲》雔由樗繭。《註》食樗葉。

與猶通。尚可之辭。《孟子》王由足用爲善。

通作繇。《董仲舒·賢良策》道者所繇,適於治之路。《註》與由同。

許由。《前漢·古今人表》作許繇。

通作䌛。《前漢·宣帝紀》上亦無䌛知。

《楊愼·丹鉛錄》由與農通。韓詩外傳,東西耕曰橫,南北耕曰由。呂氏春秋,管子曆紀皆云:堯使后稷爲大由。註大由,大農也。錢譜,神農幣文,農作由。

借作㽕。《類篇》按說文徐曰:說文無由字,惟㽕字註:木生條也,古文省弓,而後人因省之,通用爲因由等字。《書·盤庚》若顚木之有由蘖。《註》古作㽕,顚仆也。㽕木生條也。○按《說文》註:古文省弓,則㽕係正字,由乃古省。據《尚書註》則㽕屬古文,似誤。

《韻補》叶延知切,音夷。《馮衍·顯志賦》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病歿世之不稱兮,願橫逝而無由。

叶羊諸切,音余。《古詩·爲焦仲卿妻作》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正字通》音妖。冶由,女子笑貌。

【共】

共【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渠用切,蛩去聲。《說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會意。《玉篇》同也,衆也。《廣韻》皆也。《增韻》合也,公也。《禮·王制》爵人于朝,與士共之。《史記·張釋之傳》法者,所與天下共也。

《唐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音恭。《前漢·王褒傳》共惟秋法,五始之要。《註》服虔曰:共,敬也。師古曰:共,讀曰恭。

姓。《氏族略》以國爲氏。

地名。《詩·大雅》侵阮徂共。《韻會》阮國之地,在河內共城。

《集韻》古勇切《正韻》居竦切,恭上聲。《前漢·百官公卿表》垂作共工,利器用。《註》應劭曰:垂,臣名也。爲共工,理百工之事。共讀曰龔。

向也。《論語》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姓。《前漢·匈奴傳》太守共友。《註》師古曰:共友,太守姓名也。共讀曰龔。

《集韻》《正韻》居用切,恭去聲。《左傳·僖四年》敢不共給。《前漢·成帝紀》無共張繇役之勞。《註》師古曰:共音居用反,謂共具張設。

《律歷志》共養三德爲善。◎按,共給,共養,有平、去二音,音別義同,故《正韻》東、送二韻共供兩存之。

《正韻》忌遇切,音具。《周禮·天官·內饔》掌共羞修膴胖骨鱐,以待共膳。《註》掌共,共當爲具。

《集韻》胡公切,音洪。共池,地名。《字彙》本作卄,象兩手合持之形。今作共。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