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虎狉狉

出自:明代·刘崧《七噫歌》

拼音:[chái][hǔ][pī][pī]

平仄:平仄平平

陟彼高丘,言望新城。
烟焰勃烈,金铁锵鸣噫。
豺虎狉狉,啖人肝脑。
阴风薄云,僵尸横道噫。
彼奔曷从,楫人相仇。
牵衣蹈河,骨肉漂流噫。
负载橐囊,牛羊交驰。
号哭振野,俘系累累噫。
孰繁生息,而玩厥虞。
城垒葺矣,而无人乎噫。
曰予有弟,孰往讯旃。
河不可冯,泪下如泉噫。
白日下照,幽幽其光。
孰诉上天,尔民卒痒噫。

查看原文

注释

【豺虎】1.豺与虎。泛指猛兽。 2.喻凶狠残暴的寇盗﹑异族入侵者。
【狉狉】群兽奔走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豺】

豺【酉集中】【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士皆切《集韻》《韻會》《正韻》牀皆切,豺虎。《疏》豺虎食人。《禮·月令》季秋之月,豺乃祭獸。《干祿字書》與犲通。

【虎】

虎【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滸。《玉篇》惡獸也。《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鉉註》象形。《易·乾卦》風從虎。《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姓。《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灘名。《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山名。《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便器名。《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與琥通。《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干祿字書》通作。

【狉】

狉【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韻會》。《集韻》本作豾,貍子也。

《集韻》貧悲切,音邳。《柳宗元·封建論》草木榛榛,鹿豕狉狉。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