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锋挥霍斩绝外

出自:明代·刘崧《竹石图》

拼音:[bǐ][fēng][huī][huò][zhǎn][jué][wài]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东吴妙手不可得,省郎山石兵曹竹。
唐侯座上偶相逢,并写秋光归一幅。
丛篁擢玉分弯环,怪石立铁支孱颜。
笔锋挥霍斩绝外,意匠回斡苍茫间。
物情境态精描貌,紫蔓青苔见班驳。
凤雏濯濯散毛羽,稚子差差露头角。
人生会遇安可常,一时合景如干将。
千年崖谷注明月,九夏庭馆寒飞霜。
唐侯特达参朝政,两君高致谁能并。
嗟哉奇绝真二难,此石此竹谁当看。

查看原文

注释

【笔锋】1.毛笔的尖端。 2.书画的笔势;文章的锋芒:~苍劲ㄧ~犀利。
【挥霍】1.任意花钱:~无度 ㄧ~钱财。 2.〈书〉形容轻捷、洒脱:运笔~。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笔】

笔【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與筆同。詳筆字註。

【锋】

鋒【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敷容切,音丰。《說文》兵耑也。本作鏠。省作鋒。《釋名》刀其末曰鋒,言若鋒刺之毒利也。

《前漢·東方朔傳》變詐鋒起。《荀子·王制篇》嘗試之說鋒起。《註》如鋒刃齊起而難犯。

軍之前列。《前漢·黥布傳》布爲前鋒。

星名。《史記·天官書》斗杓端有兩星,一內爲矛招搖,一外爲盾天鋒。

國名。《史記·五帝紀》帝嚳娶豐。

劒名。《典論》寶劒有三,其二曰華鋒。

【挥】

揮【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輝。《說文》奮也。《廣韻》振也,動也,灑也。《爾雅·釋詁》竭也。《註》揮振,去水也。《禮·曲禮》飲玉爵者弗揮。《註》振去餘酒曰揮。《左傳·僖二十三年》懷嬴奉匜沃盥,旣而揮之。《註》揮,湔也。

散也,揮霍也。《易·乾·文言》六爻發揮,旁通情也。《疏》六爻發越揮散,旁通萬物之情也。

指揮也。《宋三朝政錄》乘快指揮一事誤失,史官必書。

《集韻》吁運切,音訓。亦奮也。

胡昆切,音魂。揮掄,全而不破也。

叶于倫切,音筠。《王桀詩》荆軻爲燕使,送者盈水濵。縞素易水上,涕泣不可揮。◎按《音學五書》引《詩》云:揮古本音熏。《集韻》或作㩣。《正字通》與麾撝通。《說文》分撝揮爲二。

【霍】

霍【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虛郭切《集韻》《韻會》《正韻》忽郭切,音霩。《玉篇》揮霍。《集韻》揮霍,猝遽也。《陸機·文賦》紛紜揮霍。《註》揮霍,疾貌。《馬融·廣成頌》徽嫿霍奕。

《荀子·議兵篇》霍焉離耳。《註》霍焉,猶渙焉也。《司馬相如·大人賦》霍然雲消。

《揚雄·甘泉賦》翕赫曶霍。《註》師古曰:開合之貌。《文選註》曶霍,疾貌。

《前漢·嚴助傳》夏月暑時,歐泄霍亂之疾。

《爾雅·釋山》大山宮,小山霍。《註》宮謂圍繞之。《疏》小山在中,大山在外,圍繞之。山形若此者名霍,非謂大山名宮,小山名霍也。

山名。《爾雅·釋山》江南衡。《註》衡山,南嶽。《又》霍山爲南嶽。《註》卽天柱山。《疏》衡之與霍,一山而有二名也。本衡山,一名霍山。漢武帝移嶽神於天柱,又名天柱,亦爲霍,故漢已來衡霍別矣。《註》卽天柱山。此據作註時霍山爲言也。其經之霍山,卽江南衡是也。○按據此註,霍山有二,南嶽衡山及天柱山,皆名霍山。白虎通:南方爲霍,霍之爲言護也。言太陽用事,護養萬物也。風俗通義,衡山,一名霍山者,萬物盛長,垂枝布葉,霍然而大。

周禮夏官職方氏:河內曰冀州,其山鎭曰霍山。爾雅釋地: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晉語:景霍以爲城。註:景,大也。大霍,晉山名。

國名。《書·蔡仲之命傳》武王克商,封弟叔處于霍。《左傳·閔元年》滅霍。《註》永安縣有霍大山。霍國,姬姓。

邑名。《左傳·哀四年》襲梁及霍。《註》梁南有霍陽山,蠻子之邑也。《公羊傳·僖二十一年》會于霍。

姓。《廣韻》武王弟霍叔之後也。

與藿通。《前漢·鮑宣傳》漿酒霍肉。《註》劉德曰:視肉如藿也。師古曰:霍,豆菜,貧人茹之。

《玉篇》鳥飛急疾貌。

《集韻》歷各切,音洛。艸名。《爾雅·釋草》枹霍首。

《集韻》曷各切,音鶴。義同。或作藿。通作隺。

上聲,音瑣。霍人,地名。《史記·周勃世家》降下霍人。《註》正義曰:霍,音瑣,又蘇寡反。師古曰:山寡反。

【斩】

斬【卯集下】【斤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側減切《集韻》《韻會》阻減切,音蔪。《說文》截也。从車从斤。斬法車列也。《博雅》裁也。《釋文》斬,暫也。暫加兵,卽斷也。《爾雅·釋詁》斬,殺也。《詩·小雅》斬伐四國。《周禮·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

《杜甫詩》斬新花蕊未應飛。《註》禪家有斬新日月之語。

《集韻》莊陷切,音蘸。芟也。

【绝】

絕【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截。《說文》斷絲。从糸从刀从卪,象不連體絕二絲。《廣韻》絕作絶,非。《博雅》斷也。《玉篇》滅也。《書·甘誓》天用勦絕其命。

《詩·小雅》終踰絕險。《箋》踰度陷絕之險。

《禮·月令》振乏絕。《疏》不續曰絕。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七曰絕祭。《註》絕肺以祭,謂之絕祭。

《爾雅·釋木》正絕流曰亂。《註》直橫流也。《史記·天官書》絕漢抵營室。《註》索隱曰:絕,度也。《荀子·勸學篇》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註》絕,過也。

《屈原·離騷》萎絕其何傷兮。《註》絕,落也。

《集韻》租悅切,音茁。義同。

《韻補》叶此芮切。《司馬相如·哀二世賦》以絕叶勢。

【外】

外【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歪去聲。內之對,表也。《易·坤卦文言》義以方外。《家人彖傳》男正位乎外。《禮·祭義》禮也者,動於外者也。《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列子·仲尼篇》遠在八荒之外。

疏斥也。《易·泰卦彖傳》內君子,而外小人。《前漢·霍光傳》盡外我家。

度外,置之也。《後漢·光武紀》暫置此兩子于度外。

方外,散人也。《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

《集韻》五活切,音杌。《黃庭經》洞視得見無內外,存嗽五牙不飢渴,神華執中六丁謁。

叶征例切,音制。《詩·魏風》十畝之外兮。叶下泄逝。《說文》外,遠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于事外矣。會意。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