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尾东南隈

出自:明代·刘崧《咏怀一首》

拼音:[yè][wěi,yǐ][dōng][nán,nā][wēi]

平仄:仄仄平平平

惊风吹阴霾,惨澹从南来。
群山不可见,赣水流喧豗。
浮梁限舟楫,苍茫使人哀。
窃闻闽寇发,跳梁驱驽骀。
啸呼千百辈,日甚蚁垤培。
倒廪夺官粟,揭竿事行枚。
汀州前月破,属县如缀鋂。
寨营少构结,仓卒罹罿䍙。
脱身锋刃徒,潜行哭焚灰。
长缨陨巨弩,紫绶窜草莱。
邻邑号虎狼,具状檄所该。
月中羽书下,邮吏疲鞍{革雋}。
百步不回头,夜呼城门开。
人心实危慄,天意固久胚。
夜来大星坠,血色烛九垓。
见者不及瞬,曳尾东南隈
父老行叹息,儿童且嗤咍。
承平亦既久,敢谓无遗才。
干戈在穷谷,战马或虺隤。
奔腾捷猿狖,何以收渠魁。
石城界其左,剽掠易历陔。
繁云接巉壤,杀气侵崇峐。
奈何墟烬者,直以封利媒。
我兄蓝田寓,阻修困炎埃。
似闻饥窜日,饮水不满杯。
独辞主翁宅,寄迹莲花台。
消息苦不真,出滩何悠哉。
令我引睇之,泪眼如凝衃。
武山当我前,落日红焞焞。
大军动地至,笳鼓生风雷。
旌旂蔽积水,参差溯云桅。
所幸气候时,清霜折群荄。
长风肃金气,槁振枯亦摧。
鼎汤宁跃鳞,沙日会曝腮。
终然不遑寐,念此怀忧悝。
起瞻华盖尊,紫气明三台。
再拜览馀辉,天庭正高傀。
中原蓄精锐,金城屹龙堆。
计日荆棘除,道路终恢恢。
便当引轻缆,往迎泛沿洄。
归来慰亲娅,为兄具樽罍。
复此当几时,愁肠日周回。
仰彼林表翮,双飞故毰毸。
谁怜失群鸟,悲鸣正徘徊。

查看原文

注释

【曳尾】见"曳尾涂中"。
【东南】1.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2.(Dōngnán)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市。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曳】

曳【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余制切《集韻》《韻會》以制切,音跇。《說文》臾曳也。《易·睽卦》見輿曳,其牛掣。《詩·唐風》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儀禮·士相見禮》執玉者則唯舒武,舉前曳踵。

河名。《類篇》西戎有河名曳咥。《說文》作曳。曳字从臼作。

【尾】

尾【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委。《說文》微也。从倒毛在尸後。《玉篇》鳥獸魚蟲皆有之。

末後稍也。《易•未濟》狐濡其尾。《書•君牙》若蹈虎尾。

《詩•邶風》瑣兮尾兮,流離之子。《註》瑣,細。尾,末也。

《戰國策》王若能爲此尾。《註》終也。

東方星名,十八度尾爲大辰。

次名。《禮•月令》日月會於鶉尾,斗建申之辰也。

底也。《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註》尾猶底也。言其源深出於底下者名瀵。瀵猶灑散也。

《書•堯典》仲春鳥獸孶尾。《註》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因物之生育,驗其氣之和也。

陪尾,山名,在江夏安陸縣。一名橫尾。一曰負尾。

姓。《左傳》殷民六族有尾勺氏。

漢劉虞吏尾敦。

【东】

東【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

《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詩·大雅》東有啓明。

《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

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

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

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按《說文》東自爲部,今倂入。

【南】

南【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那含切,音男。《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

樂名。《詩·小雅》以雅以南。《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

姓。《韻會》魯大夫南遺。《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

雙南,金也。《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翻譯名義》合掌作禮曰和南。《淳化帖衞夫人書》衞和南。

《韻補》叶尼心切,音寧。《詩·邶風》遠送于南。沈重讀。《陸雲·喜霽賦》朱明啓,凱風自南,復火正之舊司,黜后土于重隂。

【隈】

隈【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烏恢切《集韻》《韻會》烏回切《正韻》烏魁切,音煨。《說文》水曲也。《爾雅·釋地》隩隈。《疏》隩一名隈也。隈卽厓內深隩之處也。《又》厓內爲隩,外爲隈。《疏》厓內近水爲隩,其外爲輷。隈,當作輷,傳寫誤也。《左傳·僖二十五年》秦人過析隈。《註》析,楚邑。隈,隱藪之處。《管子·形勢篇》大山之隈,奚有於深。《楚辭·天問》隅隈多有,誰知其數。《淮南子·原道訓》舜釣於河濵朞年,而漁者爭處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

《正字通》弓之曲處曰隈。《儀禮·大射儀》大射正執弓,以袂順左右隈。《註》隈,弓淵也。

《廣韻》《集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