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得不醇笃

出自:明代·刘崧《答赠王子启》

拼音:[yān][dé,děi,de][bù,fǒu][chún][dǔ]

平仄:平平仄平仄

晨得故人书,握发再三读。
缠绵数百言,肝胆豁倾覆。
上承起居问,下感进脩勖。
虽劳鸿燕思,且慰泥涂辱。
去年所寄诗,徵我当和复。
谫材本迟钝,往报愧不速。
置书怀袖间,汗出颜腼恧。
永怀通家好,先世辑姻睦。
呜呼我大父,文雅动季叔。
追惟所自出,实本王氏族。
风流齐阀阅,情谊均骨肉。
兔丝附长松,柔弱易摧蹙。
矧我后生辈,疏略坐拘束。
饥寒役道路,时序少攀属。
缅思老成会,光景同转烛。
每过城西隅,低回怆心目。
时寻贤者居,邈在?湾曲。
方畦带寒蔬,斜径出脩竹。
升堂奉甘旨,宴客湑醽醁。
委蛇伯仲间,颜色何婉郁。
往时客南浦,公馆蕃乐育。
学子来趋风,簦笈奋远躅。
襜襜讲帷侧,济济森立玉。
敷扬六义旨,骈叠雅颂录。
咏歌逾金石,剖析见丝粟。
似闻厌尘鞅,欲访匡庐麓。
重湖涉深渺,把卷面飞瀑。
云林固深窈,问学伤寡独。
岂必远人群,终然起岩谷。
贱子罕所谐,微陋等朴?。
偶从将军幕,未决詹尹卜。
老亲困痹疾,稚子抱寒瘃。
内顾环堵空,何以甘藿菽。
筠阳近留滞,风土渐谙熟。
锦水流郡西,闾阎散平陆。
长云亘浮梁,车马竞驰逐。
风激仙洞凉,江浮凤山绿。
苏扬遗赋咏,草木含清淑。
至今民俗淳,守业不出屋。
反思好游子,奔走何碌碌。
故园久芜秽,荷耒思穜稑。
轩裳苦乖违,农圃岂污渎。
勉意慰所亲,志愿在昔夙。
感君同心言,义重秋兰馥。
抽辞酬远意,焉得不醇笃
扬矣合并期,悲歌睇鸿鹄。

查看原文

注释

【得不】能不;岂不。
【醇笃】1.亦作"醇笃"。 2.敦厚诚笃。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焉】

焉【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於乾切《集韻》《韻會》於虔切《正韻》因肩切,音嫣。《說文》焉鳥,黃色。出於江淮。象形。《廣韻》鳥雜色。《禽經》黃鳳謂之焉。

《玉篇》安也,疑也。《廣韻》何也。《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史記·歷書》太初元年,歲名焉逢。《註》索隱曰。漢書作閼逢。

山名。《史記·匈奴傳》過焉支山。

國名。《前漢·西域傳》焉耆國,治員渠城。

《唐韻》有乾切《集韻》《韻會》尤虔切《正韻》夷然切,音䗡。《玉篇》語巳之辭也是也。《易·坤卦》爲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

《廣韻》語助。《詩·邶風》已焉哉。

《鄘風》終焉允臧。

《淮南子·時則訓》天子焉始乗舟,薦鮪子寢廟。《註》焉,猶於也。

《正韻》延知切,音夷。《周禮·秋官·行夫》焉使則介。之《釋文》焉,劉音夷。《註》夷使使於四夷,則行夫主爲之介。一謂夷發聲。◎按周禮本作焉,而註直攺作夷,是焉。夷古通用不獨音同也。《正字通》云:周禮焉字,連上句讀,居于其國,則掌行人之勞辱事焉,使則介之。焉,語助也。當如字讀。讀作夷,非。《正字通》之說,於文義極順。但二鄭作夷,必非無據,今仍之。

《廣韻》謁言切《集韻》依言切,音蔫。《廣韻》安也。

不言也。

叶於堇切。《劉向·列女贊》齊女徐吾,念績獨貧。夜托燭明,李吾絕焉。《讀書通》焉通作案。禮三年問:焉使倍之。荀子禮論篇作,案使倍之。〇按荀子內案字頗多,皆係方言,不與焉通,讀書通非。說文焉鳥之焉,徐鉉作有乾切,讀若䗡。韻會因之。今从玉篇、廣韻讀嫣。

【得】

得【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醇】

醇【酉集下】【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純。《說文》不澆酒也。《前漢·曹參傳》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飮以醇酒。《註》醇酒不澆,謂厚酒也。《後漢·劉盆子傳》乃益釀醇酒。

《玉篇》專也。

粹淸也。《嵆康·養生論》神氣以醇白獨著。

厚也。《前漢·景帝紀》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老子·道德經》其政悶悶,其民醇醇。《註》其政敎寬大,而民醇醇富厚,自相親睦。

精也。《易·繫辭》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疏》萬物變化而精醇也。《朱子·本義》醇謂厚而凝也。

謹重也。《史記·萬石君傳》事不關決于丞相,丞相醇謹而已。《前漢·衞綰傳》醇謹無他。

《博雅》醇鉤,劒也。

同純。《書·說命》惟厥攸居,政事惟醇。《註》居者,止而安也。安於義理之所止,故政事不雜也。

《前漢·禮樂志》河龍供鯉醇犧牲。《註》師古曰:醇謂色不雜也。

《食貨志》天子不能具醇駟。《梅福傳》一色成體謂之醇。《集韻》或作䣩。

【笃】

篤【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冬毒切《集韻》《韻會》《正韻》都毒切,音督。《廣韻》厚也。《易·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書·洛誥》篤前人成烈。《詩·大雅》則篤其慶。《爾雅·釋詁》篤,固也。《疏》物厚者牢固。

純也。《禮·儒行》篤行而不倦。《註》猶純也,純壹之行。

馬病也。《說文》馬行頓遲。

人疾甚曰篤。《史記·范睢傳》應侯遂病稱篤。

地名。《水經注》平原縣有篤馬河,東北入海五百二十里。

叶徒對切《楊戲·贊趙到》鎭南祖疆,監軍尚篤。豫戎任,任自封內。《正韻》亦作竺。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