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宁

出自:明代·刘崧《赵江宁鸣玉为余写武山云气图赋此奉酬》

拼音:[zhào][jiāng][níng,nìng,zhù]

平仄:仄平平

赵江宁,才且清,烱如白露凝金茎。
鸣弦佐政重京邑,潇洒独怀遗世情。
人言江宁好文彩,越土王孙著前代。
乃翁旧图八骏马,电影风行破云海。
江宁好画水与山,意比八骏尤高閒。
近追高公远董氏,神气正在苍茫间。
伯兄侍郎我同事,邂逅兵曹见高致。
偶携雪楮问乡山,便写嵯峨出云势。
朝怀武山景,暮看武山图。
披林指涧忆所历,云中似有人相呼。
我昔游山时,秋风落松子。
泉泻洞门青,霞翻石屏紫。
北岩千丈高且虚,骑虎曾到仙人居。
菖蒲石上看残弈,柿叶林中闻读书。
一从南京来,奔走愧尘鞅。
钟山只在城东北,日日见之未能往。
都门杨柳青入云,黄莺乱啼终日闻。
秦淮楼高花似锦,安得烂醉江宁君。
江宁欲别当奈何,乘兴更与挥云萝。
他年载酒鉴湖上,却唱武山归隐歌。

查看原文

注释

【江宁】地名,旧江宁府所在地,在今南京市。如:江宁之龙蟠…皆产梅。(龙蟠:地名。龙蟠里,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下。以产梅著称。)——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赵】

趙【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治小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紹切,音肇。《說文》趍趙也。

《釋名》趙,朝也。本小邑,朝事于大國也。

《廣韻》趙,少也,久也。

姓。《史記·趙世家》繆王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爲趙氏。

國名。《前漢·地理志》趙地,昴畢之分野。趙分晉,得趙國。

《揚子·方言》牀杠,南楚之閒謂之趙。《註》趙當作兆,聲之轉也。中國亦呼杠爲挑牀,皆通也。

《集韻》徒了切,音窕。㨄或作,通作趙。刺也。《詩·周頌》其鎛斯趙。《傳》趙,刺也。《箋》以田器刺也。

《集韻》起了切。《詩·周頌·釋文》沈重讀。

同掉。《荀子·賦論篇》頭銛達而剽趙繚者耶。《註》趙,讀爲掉。掉,繚長貌。

《韻補》叶文呂切。《崔駰·達旨》魯連辨言以退燕,包胥單辭而存楚。唐且華顚以悟秦,甘羅童牙而報趙。

【江】

江【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

《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松江爲三。《前漢·地理志註》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

九江,在荆州。《書·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爲江。

州名。春秋時爲吳楚地,秦爲九江郡,晉爲潯陽郡,卽古江州。《地理通釋》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攺爲江州,實非古江州地也。

姓。本伯益之後,爵封于江,後以國爲氏。

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

帝江,神鳥。出天山,識歌舞。見《山海經》。

《韻補》叶古紅切,音公。《楚辭·九章》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今滇語呼江爲公。

名江魚爲公魚。

【宁】

宁【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直呂切《集韻》《韻會》展呂切,音佇。《爾雅·釋宮》門屛之閒謂之宁。《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註》門內屛外,人君視朝所宁立處。

《集韻》通作著。《詩·齊風》俟我于宁乎而。今作著。

《廣韻》直魚切《集韻》《韻會》《正韻》音除。義同。

《說文》宁辨積物也。象上隆四周之形。○按積物,與《爾雅》正意相背。《韻會》六麌分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