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拔各在目

出自:明代·刘崧《题筠雪斋》

拼音:[tǐng][bá][gè,gě][zài][mù]

平仄:仄平仄仄仄

我昔游云中,爱此万筠绿。
萧萧锦江浒,亭亭凤山澳。
友有宋子者,卜居俯平陆。
虚庭带深窈,苍簳拥森肃。
时维玄冬厉,大雪遍原谷。
脩条与佳卉,狼藉向摧蹙。
维筠于此时,挺拔各在目
气清神益旺,心远意愈足。
澹然一室间,对此乐真独。
寒光射檐隙,缟素被林麓。
凄凄岁云暮,炳炳情内属。
闭门有高卧,敝履无往躅。
高洁良可希,贫困聊自淑。

查看原文

注释

【挺拔】1.直立而高耸。亦形容高超出众。 2.刚健有力。
【在目】在眼前;在视线之中。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挺】

挺【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徒鼎切《集韻》《韻會》待鼎切,音艇。讀若庭上聲。《說文》拔也。《廣韻》挺出也。《吳語》挺鈹搢鐸。《前漢·師丹傳》挺力田。《註》特拔異力田之人,優寵之也。《晉書·宣帝紀論》以天挺之資,應期受命。

直持也。

寬也。《禮·月令》仲夏挺重,囚益其食。

引也。《前漢·劉屈氂傳》挺身逃亡其印綬。《註》獨引身而逃難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膠東國挺縣。

《集韻》《韻會》他頂切,音珽。讀若㕔上聲。直也。《左傳·襄五年》周道挺挺,我心扃扃。《前漢·蓋寬饒傳》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詘。

荔挺,香草名。《禮·月令》仲冬荔挺出。《註》馬䪥也。

與脡通。《儀禮·鄕飮酒禮》薦脯五挺。《註》挺猶膱也。

《唐韻》特丁切《集韻》《正韻》唐丁切,音庭。挺縣別音。

《集韻》丈梗切,棖上聲。亦直也。

【拔】

拔【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蒲八切,辦入聲。《說文》擢也。《增韻》抽也。《易·乾·文言》確乎其不可拔。

《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後漢·蔡邕傳》連見拔擢,位在上列。《晉書·胡母輔之傳》甄拔人物。

《爾雅·釋詁》殲拔殄,盡也。

《增韻》攻而舉之也。《前漢·高帝紀》攻碭,三日拔之。《註》破城邑而取之,若拔樹木幷得其根本。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撥切,音跋。回也。

《增韻》疾也。《禮·少儀》毋拔來。《疏》拔,速疾之意。《前漢·項傳贊》拔起隴畝之中。《註》疾起也。

挺也。特立貌。《杜甫詩》友于皆挺拔。

括也。矢末也。《詩·秦風》舍拔則獲。《疏》以鏃爲首,故拔爲末。

除也。《周禮·秋官·赤犮氏註》赤犮猶言捇拔。《疏》拔,除去之也。

與茇通。《前漢·禮樂志》拔蘭堂。《註》拔,舍止也。

《集韻》北末切,音撥。把也。

《集韻》《韻會》蒲蓋切,音旆。《詩·大雅》柞棫拔矣。《疏》拔然生柯葉也。

《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音佩。《詩·大雅·朱傳》挺拔而上,不拳曲蒙密也。

拂取也。

《唐韻》《集韻》房越切,音伐,草名。《爾雅·釋草》拔蘢葛。《註》似葛,蔓赤,葉多。

《集韻》筆別切。讀若分別之別。晉俗謂平地除曰拔。

《張華·鮑文泰誄》抱道冲虚,執義貞厲。栖遲無悶,不營不拔。厲音列。

【各】

各【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音閣。《說文》異辭也。从口从夂。夂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書·湯誥》各守爾典,以承天休。

屠各,北方種落名。《後漢·公孫瓚傳》瓚子續爲屠各所殺。

《字彙補》借作部落之落,見諸葛銅鐺。

《字彙補》引沈括筆談云:又借作洛。《石鼓文》大車出各。

【在】

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

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

存也。《論語》父母在。

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

姓。晉汝南太守在育。

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

昨代切,音載。義同。

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目】

目【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莫六切,音牧。《說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韓詩外傳》心之符也。《禮·郊特牲》氣之淸明者也。易說卦離爲目。《註》南方之卦,主視。故爲目。《書·舜典》明四目。《註》廣四方之視,以決天下壅蔽。

《博雅》視也。凡注視曰目之。《史記·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

動目以諭也。《前漢·高帝紀》范增數目羽擊沛公。

含怒側視也。《周語》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小爾雅》要也。《周禮·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疏》是要目之事。

見也。《公羊傳·桓二年》內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遠也。《註》目,見也,斥見其惡也。

稱也。《穀梁傳·隱元年》段,鄭伯弟也。以其目君,知其爲弟也。《註》謂稱鄭伯。

條目。《論語》請問其目。《註》條件也。《前漢·劉向傳》校中祕書,各有條目。

節目。《禮·學記》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方氏曰:節則木理之剛,目則木理之精。

題目。《後漢·許劭傳》曹操微時,常求劭爲己目。《註》命品藻爲題目。《晉書·山濤傳》甄拔人物,各有題目,時稱山公啓事。

凡目。《周禮·天官·小宰》師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公羊傳·僖五年》一事而再見者,前目而後凡也。《春秋·繁露》目者,偏辨其事也。凡者,獨舉其事也。

科目。《舊唐書·懿宗紀》以宋震胡德融,考科目舉人。《宋史·選舉志》宋之科目有進土,有諸科,有武舉,常選外又有制科,有童子舉,而進士得人爲盛。

黃目,周彝名。《禮·明堂位》鬱尊用黃目。

暉目,鴆鳥也。《淮南子·繆稱訓》暉目知晏。《註》晏,無雲也。天將晏靜,暉目先鳴。

比目,魚名。不比不行。亦謂之鰈。見《爾雅·釋地》。

橫目,傅草別名。鬼目,苻草別名。俱見《爾雅·釋草》。

海外有一目國,一目中其面而居。見《山海經》。

天目,山名。《元和地志》上有兩峰,峰頂各一池,若天左右目。

縣名。《前漢·地理志》河目縣,屬幷州。

州名。《唐書·地理志》目州隷隴右道。

姓。《潛夫論》目夷氏,子姓,宋微子後。

目宿,草名。通作。《前漢·西城傳》馬耆目宿。《史記·大宛傳》作苜蓿。

叶莫筆切,音密。《夏侯湛抵疑》心有窮志,貌有飢色。吝江河之流,不以躍舟船之檝。惜東壁之光,不以寓貧婦之目。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