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禾黍方芃芃

出自:明代·倪谦《为易太守题日本僧所作田庐图》

拼音:[jiāo][yuán][hé][shǔ][fāng][péng][péng]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在昔寻仙闻祖龙,欲度弱水求瀛蓬。
徐生楼船载男女,沧溟远汎将焉穷。
海洲驻节不复返,至今有国扶桑东。
君民举国奉夷教,诗书亦沾邹鲁风。
圣人在御重柔远,梯航万里车书通。
来宾重译贡方物,授馆致饩恩优隆。
史臣笔底晓词翰,丹青绘事兼能工。
始知文化洽殊俗,意匠彷佛荆关踪。
礼曹郎官青琐客,溪藤数幅陈南宫。
召之放笔恣挥洒,风景写出江南同。
野桥百尺跨溪水,旗亭一簇依林丛。
长途策蹇过行旅,隔岸骑牛来牧童。
居民比屋事耕稼,郊原禾黍方芃芃
岂其经行写所见,家山想是劳形容。
郎官出守分虎铜,携图谒我幽轩中。
为言此画非所重,以出远人聊见崇。
为君乘兴写长句,日华正照东窗红。

查看原文

注释

【郊原】原野。
【禾黍】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仿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郊】

郊【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交。《說文》距國百里爲郊。《爾雅·釋地》邑外謂之郊。《周禮·地官·載師》近郊、遠郊。《註》五十里爲近郊,百里爲遠郊。《書·費誓》魯人三郊、三遂。《註》國外曰郊,郊外曰遂。天子六軍,則六鄕、六遂。大國三軍,故魯三郊、三遂也。

祭名。冬至祀天于南郊,夏至祀地于北郊,故謂祀天地爲郊。

地名。《左傳·文三年》秦伯伐晉,取王官及郊。《註》晉地。

叶姑刀切,音高。《詩·衞風》碩人敖敖,說于農郊。《集傳》叶音高。

【原】

原【子集下】【厂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愚袁切,音元。《說文》高平曰原,人所登。《爾雅·釋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澤墳衍原隰之名物。《禮·月令》孟夏,令野虞出行田原,爲天子勞農。

《前漢·食貨志》農漁商賈四者,衣食之原。《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司馬相如傳》爾陿游原。《註》孟康曰:原,本也。

《爾雅·釋言》原,再也。《疏》重再也。《易·比卦》原筮元永貞。《朱傳》必再筮,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禮·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註》末,勿也。謂所食之餘,不可再進也。《前漢·禮樂志》以沛宮爲原廟。《註》師古曰:原,重也。言已立正廟,更重立也。

《韻會》推原也。《易·繫辭》原始要終。《前漢·薛宣傳》原心定罪。《註》師古曰:原,謂尋其本也。《管子·戒篇》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遊。《註》原,察也。

宥罪曰原。《晉書·潘岳傳》會詔原之。

通作源。《前漢·食貨志》猶塞川原爲潢洿也。《註》師古曰:原,謂水泉之本也。

姓。《廣韻》孔子弟子有原憲。《前漢·趙廣漢傳》潁川大姓原褚。《註》原褚,二姓也。

州名。《韻會》漢高平縣,魏爲鎮州,又攺原州。

《韻補》叶虞雲切。《史記·敘傳》懷王客死,蘭咎屈原。好諛信讒,楚幷于秦。

【禾】

禾【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象其穗。《春秋·莊二十八年》大無麥禾。《疏》麥熟於夏,禾成在秋。

凡穀皆曰禾。《詩·豳風》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疏》苗生旣秀謂之禾。禾是大名,非徒黍稷重穋四種,其餘稻秫苽粱皆名禾,惟麻與菽麥無禾稱,故再言禾以總之。

《山海經》玉山,王母所居。昆侖之墟,其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二月生,八月熟。《註》木禾穀類可食。《鮑照詩》遠食玉山禾。

禾,和也。《尚書序》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王命歸周公於東,作歸禾,周公得命禾,旅天子命作嘉禾。《孔傳》異畝同穎,天下和同之象。《疏》後世同穎之禾,遂名嘉禾,由此。

姓。

【黍】

黍【亥集下】【黍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舒呂切《韻會》《正韻》賞呂切,音暑。《說文》禾屬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種,故謂之黍,从禾,雨省聲。孔子曰:黍可爲酒,禾入水也。《字彙》粟屬。苗似蘆,高丈餘,穗黑色,實圓重,土宜高燥。《詩緝》黍有二種,黏者爲秫,可以釀酒。不黏者爲黍,如稻之有秔糯也。《爾雅翼》黍,大體似稷,故古人倂言黍稷,今人謂黍爲黍穄。《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黍曰薌合。

角黍。《續齊諧記》角黍,菰叶裹黏米爲之,楚俗投汨羅水祠屈原。

地名。《左傳·哀七年》宋人築五邑,一曰黍丘。《註》梁國下邑縣西南有黍丘亭。

《史記·秦本紀》秦取韓負黍。

弓名。《荀子·性惡篇》繁弱鉅黍,古之良弓。

黃鳥,一名搏黍。

蟲名。《爾雅·釋蟲》委黍。《註》䑕婦別名。

蓬名。《爾雅·釋草》薦黍蓬。《六書·精薀》黍下從氽,象細粒散垂之形。

【方】

方【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船也。

《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

《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釋文》視日景,以別東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別也。《禮·內則》敎之數與方名。《註》方名,如東西也。

《易·未濟》君子以愼辨物居方。《疏》各居其方,皆得安其所。《詩·大雅》萬邦之方,下民之王。《箋》方,猶嚮也。《疏》諸言方者,皆謂居在他所,人嚮望之,故云:方,猶嚮也。

道也。《易·恆卦》君子以立不易方。《註》方,猶道也。《禮·樂記》樂行而民鄕方。《註》方,猶道也。

《易·復卦》后不省方。《註》方,猶事。《疏》不省視其方事也。

術也,法也。《易·繫辭》方以類聚。《疏》方謂法術性行。《左傳·昭二十九年》官修其方。《註》方,法術。

放也。《書·堯典》方命圯族。《釋文》方,放也。

有之也。《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方之。《傳》方,有之也。

今也。《詩·秦風》方何爲期。《箋》方今以何時爲還期。《莊子·天地篇》方且本身而異形。《註》凡言方且者,言方將有所爲也。

穀始生未實也。《詩·小雅》旣方旣皁。《箋》方,房也。謂孚甲始生而未合時也。

倂也。《儀禮·鄕射禮》不方足。《註》方,猶倂也。

旁出也。《儀禮·大射禮》左右曰方。《註》方,旁出也。

板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於方。《註》方,板也。《禮·中庸》布在方策。《註》方,板也。策,也。

常也。《禮·檀弓》左右就養無方。《註》方,猶常也。

文也。《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註》方,猶文章也。

義之宜也。《左傳·隱三年》臣聞愛子,敎之以義方。

《閔二年》授方任能。《註》方百事之宜也。

比方也。《論語》子貢方人。《何晏註》比方人也。

《博雅》方,大也,正也。

祭名。《詩·小雅》以社以方。《傳》迎四方氣於郊也。

地名。《詩·小雅》侵鎬及方。《註》鎬,方,皆北方地名。

姓。《詩·小雅》方叔涖止。《傳》方叔,卿士也。

官名。《周禮·夏官·司馬》職方氏,土方氏,懷方氏,合方氏,訓方氏,形方氏。《前漢·朱雲傳註》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御器物。

醫方。《史記·扁鵲傳》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前漢·郊祀志》少君者,故深澤侯人主方。《註》侯家人主方藥也。

《廣韻》《集韻》符方切,音房。方與,縣名。《前漢·高帝紀》沛公攻胡陵方與。《註》音房預,屬山陽郡。

《集韻》蒲光切,音旁。彷或作方。《前漢·揚雄傳》方皇於西淸。《註》方皇,猶彷徨也。

文紡切。蝄或作方。《周禮·夏官·方相氏》敺方良。《註》方良,罔兩也。木石之怪夔罔兩。《張衡·東京賦》腦方良。《註》方良,草澤之神也。○按《說文》作蝄蜽。

《集韻》甫兩切,音倣。效也。

《韻補》叶膚容切《道藏·左夫人歌》騰躍雲景轅,浮觀霞上空。霄軿縱橫舞,紫蓋記靈方。

【芃】

芃【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薄紅切《集韻》《韻會》蒲蒙切,音篷。《說文》草盛也。《詩·鄘風》芃芃其麥。《傳》麥芃芃然方盛長。

《詩·小雅》有芃者狐,率彼幽草。《傳》芃小,獸貌。《註》芃,尾長貌。

草名。《山海經》成侯之山,其草多芃。

《唐韻》房戎切《集韻》《韻會》符風切《正韻》符中切,音馮。義同。

《唐韻古音》讀凡,引《說文》云芃,从艸凡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