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熙熙事耕凿

出自:明代·倪谦《送徐泰士亨知罗田》

拼音:[bǎi][lǐ][xī][xī][shì][gēng][záo]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我帆才向清源落,君舟亦来闸河泊。
客边相见喜无涯,握手交驩叙畴昨。
自惊别君数载馀,不知出处今何如。
为言已预乌台选,一官左授罗田除。
闻君之言为君惜,无乃多财被时疾。
明经乡校旧无双,射策君门曾第一。
时遭诋訾妄见疑,覆试禁垣文益奇。
真金百鍊愈精彻,烨烨四海声名驰。
从此材华日增重,宜侍清班居法从。
何为犹以富生嫌,造物于人真戏弄。
龙媒逸步游天衢,局促乃同辕下驹。
牛刀小试众称屈,感事抚时增叹吁。
此去罗田亦不恶,百里熙熙事耕凿
得官且足为亲荣,临治应须究民莫。
君毋自馁当自宽,人心感化知非难。
好敷仁惠及封内,自有美誉闻朝端。
绿杨两岸摇晴色,冰满官河留不得。
丈夫壮志贵远图,九万从兹展修翮。

查看原文

注释

【百里】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百里之命"。 3.亦谓地小。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 5.借指县令。 6.宝剑名。 7.复姓。春秋秦有百里奚。见《孟子.万章上》。
【熙熙】1.和乐貌。 2.平易貌。 3.广大貌。 4.繁盛貌。 5.纷杂貌。 6.象声词。
【熙事】吉祥的事。熙,通"禧"。
【耕凿】1.耕田凿井。语出古诗《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后常用"耕凿"形容人民辛勤劳动﹐生活安定。 2.泛指耕种﹐务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百】

百【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博陌切,音伯。《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眾多也。《易·繫辭》百官以治。《書·堯典》平章百姓。《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百足,蟲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百合,草名。《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

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國名。《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姓。百豐,列子弟子。

複姓。《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陌。勵也。《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

唐謂行杖人曰五百。《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叶伯各切,音博。《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叶畢吉切,音必。《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㱃,對花空嘆息。

【里】

里【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

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

百里、相里,複姓。

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山名。《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註》沒里者,河也。

古夫稱妻曰鄕里。《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釋文》里,音以。

【熙】

熙【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焈《唐韻》許其切《集韻》《韻會》虛其切《正韻》虛宜切,音僖。《爾雅·釋詁》緝熙,光也。《詩·大雅》於緝熙敬止。

《爾雅·釋詁》熙,興也。《詩·周頌》時純熙矣。《朱傳》亦光也。

《周語》熙,廣也。《書·堯典》庶績咸熙。《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史記·吳世家》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

《廣韻》和也。《老子·道德經》衆人熙熙。

《說文》燥也。

人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少皥氏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

《韻會》州名。土蕃地。宋置熙州。

《正韻》與禧同。《前漢·禮樂志》熙事備成。《註》師古曰:福熙之事也。

與嬉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出咸陽熙邯鄲。《註》熙,戲也。

《淮南子·修務訓》木熙者非眇勁。《註》木熙今之走高竿緣繩者,言其援豐條舞扶疎踴躍紆徐自如也。

《集韻》盈之切,音飴。《揚子·方言》鬱熙,長也。《註》謂壯大也。

人名。《左傳·襄八年》鄭公子熙。◎按釋文熙,許其反,徐音怡,二音俱可讀。《六書故》別作。〇按字彙,《正字通》,熙字音義俱詳十畫熈註。考說文玉篇廣韻,諸書俱作熙,不作熈,則熈當爲俗字。今特將音義備載於此。

【事】

事【子集上】【亅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叓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

《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

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叶詩紙切,音始。《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叶疎語切,書上聲。《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叶常御切,音樹。《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耕】

耕【未集中】【耒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畊《唐韻》古莖切《韻會》古庚切《正韻》古衡切,音更。《說文》犂也。古者井田,故从井。《易·无妄》六二不耕穫,不葘畬,則利有攸往。《禮·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山海經》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正字通》凡致力不怠,謂之耕。

假它事代食,若力田然,亦曰耕。《揚子·法言》耕道得道,獵德得德,是獲饗也。吾不睹參辰之相比也。《拾遺記》賈逵門徒來學,不遠千里,獻粟盈倉。或云:逵非力耕,所謂舌耕也。《任彥昇·薦士表》旣筆耕爲養。《唐書·王勃傳》心織而衣,筆耕而食。《宋史·王韶傳》家酷貧,執卷不輟。家人誚其不耕。韶曰:我嘗目耕。

人名。《史記·仲尼弟子傳》司馬耕,字子牛。

鬼名。《山海經》東南三百里曰豐山,神耕父處之。《張衡·東京賦》囚耕父於淸冷。《註》耕父,旱鬼。

鳥名。《山海經》西北一百里,曰堇里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鵲,靑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靑耕,可以禦疫。

琴曲名。《張衡·思賦》嘉曾氏之歸耕兮。《註》琴操曰:歸耕者,曾子之所作也。

【凿】

鑿【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27画部外筆画:19画

〔古文〕音昨。《廣韻》鏨也。《古史考》孟莊子作鑿。《師古曰》鑿所以穿木也。

《說文》穿木也。《易·繫辭·刳木爲舟疏》刳鑿其中。

《詩·豳風》二之日鑿冰冲冲。《朱註》鑿冰,取冰於山也。

黥也。

開也。《前漢·張騫傳》然騫鑿空。《註》鑿,開也。空,通也。騫始開通西域道也。

造也。《公羊傳·成十三年》公鑿行也。《註》鑿,猶更造之意。《釋文》鑿,在洛反。猶造意也。

《韻會》六情曰六鑿。《莊子·外物篇》心無天游,則六鑿相攘。《註》六情也。

《正字通》恣意不求合義理,謂之鑿。《孟子》爲其鑿也。《前漢·禮樂志》以意穿鑿。

書名。緯書有《乾坤鑿度》。

《廣韻》則落切《集韻》《韻會》《正韻》卽各切,音作。《集韻》鮮明貌。《詩·唐風》白石鑿鑿。《傳》鑿鑿,鮮明貌。《釋文》鑿,子洛反。

《九章算術》粟率五十,鑿二十四。言粟五斗,爲米二斗四升。《左傳·桓二年》粢食不鑿。《註》不精鑿。《釋文》鑿,子洛反。《杜甫詩》秋菰成黑米,精鑿傳白粲。

《廣韻》《集韻》昨木切,音族。《廣韻》鑿鏤花葉。

《集韻》《韻會》《正韻》在到切,漕去聲。《集韻》穿空也。《增韻》孔寵。《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凡輻,量其鑿深以爲輻廣。《釋文》鑿,曹報反。

如字。《前漢·楚元王傳》羊入其鑿。《師古註》鑿,在到反。謂所穿冢藏者。《楚辭·九辯》何時俗之工巧兮,滅規矩而攺鑿。獨耿介而不隨兮,願慕先聖之遺敎。

《集韻》七到切,音操。宂也。

《唐韻正》平聲,音漕。《水經注》桓有問鼎之志,乃漕一洲,以充百數。漕卽鑿字。

《韻補》叶脞五切,租上聲。《易林》鉛刀攻玉,無不鑽鑿。龍體具舉,魯班爲輔。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