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宣一路惜分携

出自:明代·倪岳《送沈时昜少参赴闽藩专理矿事》

拼音:[xún][xuān][yī][lù][xī][fēn,fèn][xié]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旬宣一路惜分携,天路霜风送马蹄。
过浙有山皆置冶,入闽无水不通溪。
梅花香冷吟情健,榕叶阴浓望眼迷。
闻说征徭应到骨,好施霖雨向群黎。

查看原文

注释

【旬宣】周遍宣示。语本《诗.大雅.江汉》:"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毛传:"旬,徧也"。
【一路】1.一条道路。 2.引申为一种途径。 3.沿途。 4.引申为谓事物在整个的进程中。 5.一类;同一类。 6.犹言一带或一个方面。 7.一边;一面。 8.一起。
【分携】离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旬】

旬【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紃。《說文》徧也。十日爲旬。《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大禹謨》三旬。《傳》旬,十日也。《禮·曲禮》凡卜筮日,旬之外曰遠某日,旬之內曰近某日。

《詩·大雅》來旬來宣。《傳》旬,徧也。

《易·豐卦》雖旬无咎。《註》旬,均也。

《前漢·翟方進傳》旬歲閒,免兩司隷。《註》師古曰:旬,滿也。旬歲猶言滿歲也。

旬始,星名。《史記·天官書》旬始出於北斗旁,狀如雄雞。

《正韻》須倫切,音荀。義同。

《集韻》規倫切。本作均。《周禮》作旬。《周禮·地官·均人》豐年,則公旬用三日焉。《註》旬,均也。讀如㽦㽦原隰之㽦。《易·坤》爲均,今書亦有作旬者。

《韻補》叶松宣切。《柳宗元·祭從兄文》留連遊歡,涉月彌旬。夜膏炬,晝凌風煙。

【宣】

宣【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聲。《徐鉉曰》从回,風回轉,所以宣隂陽也。

《爾雅·釋言》徧也。《詩·大雅》旣順廼宣。《註》順,安。宣,徧也。

《左傳·賈註》通也。《詩·周頌》宣哲維人。《註》宣,通。哲,智也。

布也,散也。《書·臯陶謨》日宣三德。《禮·月令》季秋,會天地之藏,無有宣出。《註》物皆收斂,無有宣露出散也。

《增韻》召也。《包佶詩》隔屛初聽玉音宣。

《爾雅·釋言》緩也。

盡也,明也,示也。《周語》爲川者,決之使導。爲民者,宣之使言。

《左傳·成十三年》是用宣之,以懲不壹。

《詔書別錄》唐故事,中書舍人掌詔誥,皆寫兩本,一爲底,一爲宣,在中書可檢覆,謂之正宣。

《諡法》善聞周達曰宣。一曰聖善周聞曰宣。

《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之事,半矩謂之宣。

《爾雅·釋器》璧大六寸,謂之宣。《郭璞註》漢書瑄玉是也。瑄宣同。

州名。吳宣城郡,唐改宣州。

姓。《正字通》東漢人宣秉。

頭髮皓落也。《易·說卦》巽爲宣髮。《註》髮早白也。今文譌作寡髮。《釋文》寡本作宣。

叶相倫切,音荀。《徐幹·齊都賦》日不遷晷,。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路】

路【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

《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

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門,寢曰路寢,車曰路車。

鼓也。《周禮·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註》路鼓,四面鼓也。

弓也。《史記·孝武紀》路弓乗失。

傾貌。《荀子·富國篇》田疇穢,都邑路。《註》路謂無城郭牆垣也。

與輅同。《禮·月令》乗鸞路。《釋文》路本又作輅。

姓。《急就篇註》路,水名也。

因爲縣,在涿郡,居者氏焉。漢有大夫路溫舒。

《集韻》歷各切,音洛。《前漢·揚雄傳》爾廼虎路三嵏以爲司馬。《註》晉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師古曰:落,纍也。以繩周遶之也。

【惜】

惜【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昔。《說文》痛也。从心昔聲。《廣韻》悋也。《增韻》憐也,愛也。一曰貪也。

叶息約切,音削。《曹植·贈丁儀詩》思慕延陵子,寶劒非所惜。子其寧爾心,親交義不薄。

【分】

分【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方文切,音餴。《說文》別也。从八刀,刀以分別物也。《易·繫辭》物以羣分。

《增韻》裂也,判也。

《廣韻》賦也,施也。《增韻》與也。

《玉篇》隔也。

《前漢·律歷志》一黍之廣爲一分。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別也。

半也。《公羊傳·莊二年》師喪分焉。《荀子·仲尼篇》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

徧也。《左傳·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後敢食。

與紛通。《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終始也。《淮南子·繆稱訓》禍之生也分分。《註》猶紛紛。

《周禮·天官》以待國之匪頒。《註》匪讀爲分。

《唐韻》扶問切《集韻》《韻會》符問切,汾去聲。名分也。《禮·禮運》禮達而分定。

均也,分劑也。《禮·曲禮》分毋求多。

分位也。《漢諸葛亮出師表》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集韻》方問切,紛去聲。均也。《左傳·僖元年》救患分災。

《正韻》府吻切,音粉。《爾雅·釋器》律謂之分。《註》分音粉,律管可以分氣。

《韻補》叶膚容切,音丰。《曹植·七啓》太極之初,渾沌未分。萬物紛錯,與道俱隆。

叶膚眠切,音近徧。《班固·西都賦》九市開場,貨別隊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災字原刻从。

【携】

携【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俗攜字。(攜)《唐韻》戸圭切《集韻》懸圭切,音畦。《說文》提也。《六書故》縣持也。《書·立政》左右攜僕。《註》攜持僕御之人。《詩·大雅》如取如攜。《疏》物在地上,手舉攜之。《禮·曲禮》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註》提攜,謂牽將行。

離也。《左傳·僖七年》招攜以禮。《周語》節度不攜。

連也。《前漢·天文志》杓攜龍角。《註》杓,斗柄也。

姓。見《姓苑》。或省作㩦。俗作携㩗擕,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