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恋所知

出自:元代·余阙《题合鲁易之鄞江送别图》

拼音:[yī][yī][liàn][suǒ][zhī,zhì]

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去更还顾,依依恋所知
今朝去京日,似子渡江时。

查看原文

注释

【依依】1.依恋不舍的样子:依依惜别|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傍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2.形容树枝轻柔随风摇动的样子:杨柳依依。 3.依稀:依依灯火光,去去门巷曲。
【依恋】依依不舍;留恋:迷惑依恋,几忘返也|无限依恋。
【所知】1.所知道的;知道。 2.相识的人;要好的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依】

依【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希切,音衣。《說文》倚也。《書·無逸》知小人之依。《註》言稼穡。《詩·小雅》謀之不臧,則具是依。《又》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依稀,猶彷彿也。《劉禹錫詩》宋臺梁館尚依稀。

姓。

《集韻》《韻會》隱豈切,音倚。《詩·大雅》于京斯依。

斧依,與扆通。《儀禮·覲禮》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註》依,如今綈素屛風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

纏弦也。《儀禮·卽夕禮》設依撻焉。《疏》依,以韋依纏其弦,卽今時弓是也。

《儀禮·士虞禮》佐食無事,則出戸負依南面。《註》戸牖之閒謂之依。

喻也。《禮·學記》不學博依,不能安詩。《疏》謂依倚譬喻也。

《韻補》叶烏皆切,音挨。《曹植詩》願爲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白居易詩》坐依桃葉妓。《自註》依,烏皆反。

【恋】

恋【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字彙》俗戀字。(戀)

【所】

所【卯集中】【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數上聲。《說文》伐木聲也。从斤,戶聲。

處所。《詩·鄭風》獻于公所。

《商頌》及爾斯所。

《漢制》車駕所在曰行在所。《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故所在曰行在所。

《關西方言》致力于一事爲所。所謂絕利一源也。《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

《召誥》王敬作所。

語辭。《論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

誓辭。《論語》予所否者。《左傳·僖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

指物之辭。《禮·檀弓》其高可隱也。《註》謂高四尺所。《前漢·疏廣傳》問金餘尙有幾所。《註》幾所,猶幾許也。《張良傳》父去里所復還。《註》里所,猶里許也。

姓。漢武帝時諫議大夫所忠。

叶襄里切,音徙。《班固·西都賦》繚以宮牆,四百餘里。離宮別館,三十六所。

【知】

知【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