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阳之山夜鹤飞

出自:元代·何中《用欧阳文忠公神清洞韵题罗士鼎所藏米元晖神清洞图》

拼音:[yǐng][yáng][zhī][shān][yè][hè][fēi]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颖阳之山翠烟深,仙人不见劳我心。
丛峰峨峨照空廓,白云时飞石欲落。
此中不到人间客,采药归来花满石。
想当飞舄堕层崖,数声清啸惊瑶台。
缑山苍苍今在眼,举手招之殊未来。
颖阳之山夜鹤飞,仙人不见归何时。
神清之洞有幽客,应向洞中煮白石。
洞前岩下仙家春,几片落花杂飞溜。
高下楼台缥缈霞,绿树不老青山寿。
王生邢子意殊勤,恨我隔此浮空尘。
安得碧云千万叠,栖此人间谪堕身。
元晖昔作西江客,夜飞墨花晓无迹。
春风留此二百年,幸是山中至人识。
有千黄金双白璧,鹅溪白茧才数尺。
颖阳山高风露寒,几处高堂挂生色。

查看原文

字义

【颖】

穎【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餘頃切《集韻》《韻會》《正韻》庾頃切,音潁。《玉篇》禾末也。《詩·大雅》實穎實栗。《傳》穎,垂穎也。《疏》穎是禾穗之挺,言其穗重而穎垂也。《書序》唐叔得禾,異畝同穎。《傳》穎,穗也。禾各生一莖,而合爲一穗。

鐶也。《禮·少儀》刀卻刃授穎。

錐鋩也。《史記·平原君傳》如錐之處囊中,乃穎脫而出。

警枕也。《禮·少議》穎杖琴瑟。《註》穎,警枕也。《疏》穎是穎發之義,故爲警枕。《釋文》穎,京領反。

《韻會》筆頭也。韓愈有毛穎傳。

《正字通》士才能拔類者亦曰穎。《陸機·文賦》拔尤取穎。

姓。《左傳·隱元年》穎考叔爲潁谷封人。後遂以爲氏。《急就篇》亦作潁。○按穎當依《說文》隷禾部,《字彙》《正字通》譌入頁部,今改正。

【阳】

阳【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與陽同。見《字彙補》音羊。《玉篇》營天功,明萬物謂之陽。《說文》高明也。

日也。《詩·小雅》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傳》陽,日也。《左傳·文四年》天子當陽。《禮·祭義》殷人祭其陽。《註》陽謂日中時也。《孟子》秋陽以暴之。

《楚辭·遠遊》集重陽,入帝宮。《註》積陽爲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陽。

《玉篇》雙也。

月建。《爾雅·釋天》十月爲陽。《詩·小雅》歲亦陽止。

《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

《爾雅·釋天》太歲在癸曰昭陽。

五月五日曰端陽,九月九日曰重陽,見《月令廣義》。

《爾雅·釋山》山西曰夕陽,山東曰朝陽。《詩·大雅》度其夕陽。《又》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水北也。《詩·大雅》在洽之陽。《穀梁傳·僖二十八年》水北爲陽。

《釋名》丘高曰陽丘,體高近陽也。

《詩·豳風》我朱孔陽。《傳》陽,明也。

《玉篇》淸也。

《詩·周頌》龍旂陽陽。《傳》陽陽,言有文章也。

《詩·王風》君子陽陽。《傳》陽陽,無所用其心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陽禮敎讓,則民不爭。《註》陽禮謂鄕射飮酒之禮。

國名。《春秋·閔二年》齊人遷陽。《註》陽,國名。《戰國策》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註》博物志,晉陽國侯溺水,因爲大海之神。

《春秋·昭十二年》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註》陽卽唐,燕別邑,中山有唐縣。

縣名。《史記·高祖紀》西過高陽。《註》屬留。

關名。《前漢·西域傳》去陽關七千八百二里。

《左傳·昭二十四年》公孫于齊,次于陽州。

陽城,山名。漢爲縣,屬潁川郡。

古帝號。《史記·五帝紀》帝顓頊高陽氏。

《釋名》立人,象人立也。或曰陽門,在前曰陽,兩旁似門也。

《玉篇》傷也。

《莊子·達生篇》西北方之下者,則泆陽處之。《註》泆陽,鬼名。

《抱朴子·登涉篇》山中樹能人語者,非樹能語也,其精爲之,名曰雲陽。

昌陽,菖蒲別名。《韓愈·進學解》昌陽引年。

姓。《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陽子驂乗。《註》古仙人陽陵。《廣韻》周景王封少子於陽樊,後裔因邑命氏。

漢複姓,有二十二氏:歐陽、高陽、靑陽、孫陽、子陽、周陽、涇陽、偪陽、梗陽、戲陽、鮭陽、葉陽、陵陽、鮮陽、櫟陽、濮陽、太陽、老陽、安陽、成陽、朱陽、索陽。

通作揚。《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註》顚,讀爲闐。揚,讀爲陽。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若陽氣之體物也。《釋名》陽,揚也,氣在外發揚也。

與佯同。《禮·檀弓》陽若善之。《前漢·高帝紀》陽尊懷王爲義帝,實不用其命。

音腸。《爾雅·釋詁》陽,予也。《註》魯詩云:陽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疏》漢書藝文云:魯申公爲詩訓,故是爲魯詩。其經云:陽如之何,申公以陽爲予,故引之。《釋文》陽,音腸。《五音集韻》俗作陽氜。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夜】

夜【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

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

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

子夜,晉曲名。《樂府·解題》昔女子名子夜者造此聲,其聲甚哀。

國名。西夜,去長安萬三百五十里,見《前漢·西域傳》。

夜郞,在播州。見《蜀記》。

《史記·夏本紀》桀鑿池爲夜宮。

使夜,漢宮官名,見《外戚傳》。

不夜,城名,在西夏。《杜甫詩》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邵氏聞見錄》無風塞,不夜城,西夏有其地,王詔經略西邊至其處。《齊地記》齊有不夜城,古者有日夜照于東境,萊子立此城,以不夜爲名。

墓穴曰夜臺,一曰長夜。《古詩》築此長夜室。

嘉夜,草名。《前漢·禮樂志郊祀歌》俠嘉夜,蘭芳。《註》俠挾同。嘉夜,芳草也。《楊愼·轉注》作液,非。

姓,見《通志》。

《集韻》夷益切,音亦。東海縣名。

他歷切,音惕。列子湯問篇,師曠方夜擿耳,俛首而聽之,弗聞其聲,見《古今轉注》。

通御韻。《屈原·離騷》吾令鳳凰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率雲霓而來御。

古通箇韻。《作叶,非。

叶羊洳切,音豫。《詩·唐風》夏之日,冬之夜。叶下居,居音倨。

叶以灼切,音龠。《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叶下惡。《說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

【鹤】

鶴【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下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曷各切,鶴也。古謂之仙禽,亦名露禽,或又謂之隂羽。《本草》鶴白色㿥㿥,故又名八公。《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詩·小雅》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淮南子·說山訓》雞知將旦,鶴知夜半。《左傳·閔二年》衞懿公好鶴,鶴有乗軒者。

地名。《史記·衞世家註》鶴城在滑州匡城縣正南十五里。

《莊子·徐無鬼》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郭註》鶴列,陳兵也。

鶴膝,矛名。鶴之膝隆起,故吳矛骹大者爲鶴膝。

《逸雅》鋤,助也。齊人謂其頭曰鶴,似鶴頭也。

姓。鶴壽,見《金史》。

《正韻》與翯同。《詩·大雅》白鳥翯翯。《孟子》作鶴鶴。

叶胡沃切,音礐。《嵆康·琴賦》下逮謠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別鶴。

【飞】

飛【戌集下】【飛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非。《玉篇》鳥翥。《廣韻》飛翔。《易·乾卦》飛龍在天。《詩·邶風》燕燕于飛。

官名。《前漢·宣帝紀》西羌反,應募佽飛射士。

《釋名》船上重室曰飛廬。在上,故曰飛也。

六飛,馬名。《前漢·袁盎傳》騁六飛,馳不測山。《註》六馬之疾若飛也。別作騛。

桑飛,鷦鷯別名。

飛廉,神禽名。《三輔黃圖》能致風,身似鹿,頭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郭璞云》飛廉,龍雀也。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其實則禽也。

《本草》漏蘆一名飛廉。

《廣韻》古通作蜚。《史記·秦紀》蜚廉善走。

借作非。《漢·長蔡君頌》飛陶唐其孰能若是。《說文徐註》上旁飞者,象鳥頸。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