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殿虚廊灯烛光

出自:明代·严嵩《遣祭皇子于西苑长春宫寓宿苑中纪述 其四》

拼音:[gāo][diàn][xū][láng][dēng][zhú][guāng]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高殿虚廊灯烛光,残河欲没树苍苍。
长安万户瞢腾里,不信蓬莱刻漏长。

查看原文

注释

【灯烛】1.指用油脂作燃料的照明物。 2.灯火;灯光。
【烛光】1.烛炬的亮光。亦指光亮。 2.传说中舜女之名。 3.俗称电灯泡的功率单位。即瓦。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高】

高【亥集上】【高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貴賤位矣。《註》高謂天體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

《集韻》《韻會》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釋文》高,古報反。

如字。

叶居侯切,音鉤。《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叶居何切。《蘇黃門·嚴顏》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韻會》俗作髙。

【殿】

殿【辰集下】【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音電。堂高大者。《初學記》《倉頡篇》殿,大堂也。商周以前,其名不載。按《史記·秦始皇本紀》始作前殿。《漢書》則有甘泉、函德、鳳凰、明光、臯門、麒麟、白虎、金華諸殿。歷代殿名或沿或革,惟魏之太極,自晉以降,正殿皆名之。《摯虞·決疑要註》其制有陛,右墄左平。平以文塼相亞次,墄者爲階級也。九錫之禮,納陛以登,謂受此陛以上殿。顏師古曰:古者屋高嚴。皆名爲殿,不必宮中。《前漢·黃霸傳》令郡國上計吏條對,有舉孝子者先上殿。《註》殿,丞相所坐屋也。今唯天子宸居稱殿。

重殿。謂有前後殿,天子之制也。《前漢·佞幸傳》重殿洞門,皆言其僭。

休息閑宴之殿曰便殿。《師古·漢書註》凡言便殿、便室、便坐者,皆非正大之處,所以就便安也。

飛行殿,輦名。《王嘉·拾遺記》漢成帝好夕出遊,造飛行殿,方一丈,如今之輦,選羽林士負之以趨,帝於輦上,聞其中若風雷聲,名曰雲雷宮。

殿下,次於陛下之稱。《葉適·石林燕語》制獨天子稱陛下,殿下則諸侯皆得通稱。至唐初制令,惟皇太子皇后,百官上疏稱殿下,至今循用之。

《廣韻》都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丁練切,音唸。軍前曰啓,後曰殿。《左傳·襄二十六年》析公奔晉,晉人寘諸戎車之殿,以爲謀主。

軍敗後奔曰殿。《左傳·宣十二年》晉隨季殿其卒而退。

上功曰最,下功曰殿,戰功曰多。見《史記·絳侯世家註》。

《前漢·宣帝紀》丞相御史課殿最之閒。《註》師古曰:殿課居後也,最課居先也。《春秋·繁露》考試之法,九分,三三列之,一爲最,五爲中,九爲殿。

鎭也,定也。《詩·小雅》殿天子之邦。《毛傳》殿,鎭也。正義曰:軍行在後曰殿,取其鎭重之義。《左傳·成二年》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爾雅·釋訓》殿㕧,呻也。《註》呻吟之聲。《詩·小雅》民之方殿屎。《說文》作唸。《集韻》或作〈。今相沿已久,不能復正,附記於此。殿㕧的㕧字原从口从屎作。殿㕧或作殿屎。

【虚】

虛【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噓。空虛也。

《易·繫辭傳》周流六虛。《註》六虛,六位也。《疏》位本無體,因爻始見,故稱虛也。

《大戴禮》虛土之人大。《註》虛,縱也。

孤虛。《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

星名。《書·堯典》宵中星虛。

姓。《通志·氏族略》虛氏。見《姓苑》。

虛無,山名。《顏氏家訓》柏人城東有一孤山,或呼爲虛無山。

《廣韻》去魚切,音祛。《說文》大丘也。《集韻》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

地名。《春秋·桓十二年》會宋公于虛。《註》宋地。

水名。《前漢·地理志》琅邪郡虛水。

次也。《晉語》實沉之虛,晉人是居。

《韻補》喜語切,音許。《毛詩》升彼虛矣,以望楚矣。

叶虛王切。《道藏歌》提攜高上賔,反吾素靈房。道場靈沫內,高歌登大虛。《干祿字書》通作虚。

【廊】

廊【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廊廡下。《註》師古曰:廊,堂下周屋也。《揚雄·光祿勳箴》廊殿門闥,限以禁界。

通作郞。《前漢·董仲舒傳》蓋聞唐虞之時,遊於巖郞之上。《註》晉灼曰:堂邊廡。巖郞,謂嚴峻之郞也。

《司馬相如傳》陛下築郞臺,恐其不高。《註》師古曰:郞堂,下周廂也。

【灯】

灯【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集韻》當經切,音丁。《玉篇》火也。《類篇》烈火也。《字彙》《正字通》都騰切,音登。《玉篇》燈火也。《春明退朝錄》上元然燈,自昏至畫。《西京雜記》元夕然九華燈于南山上,照見百里。《又》咸陽宮有靑玉五枝燈,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銜燈,燈然鱗甲皆動,炳若列星。

釋書以燈喻法,有傳燈錄。《杜甫詩》傳燈無白日。

《正字通》金燈草,一名山慈姑,醫方取此合爲丸,名玉樞丹,詳本草綱目。

叶都郞切,音當。《魏·敷鯨魚燈賦》寫載其形托于金燈,隆脊矜尾鬐甲舒張。《集韻》本作鐙。《說文》鐙,錠也。《註》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別作燈。非是。

【烛】

烛【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集韻》持中切,音蟲。旱灼也。本作爞。或省。通作蟲。《字彙》俗作燭字。非。(燭)《唐韻》之欲切《集韻》《韻會》朱欲切,音囑。《說文》庭燎火燭也。《廣韻》燈燭。《禮·曲禮》燭至起。《周禮·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

《玉篇》照也。《前漢·武帝紀》日月所燭,莫不率。

《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註》道光照也。《梁書·文帝紀》太平玉燭,爾乃議之。

《楚辭·天問》日出不到燭龍何燿。

星名。《史記·天官書》燭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滅,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漢元鳳四年,燭星見奎婁閒。

南天燭,藥名。赤者名文燭。木而似草。故又名南燭草。

石燭,一名水肥,一名石脂,一名石液。

姓。《左傳·僖二十八年》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去聲。《前漢·武帝紀》見光集於雲壇,一夜三燭。《註》服虔曰:燭,音炷。師古讀如字。

《唐韻正》音朱。《張衡·東京賦》德寓天覆,輝烈光燭,狹三王之趢趗,軼五帝之長驅。

《唐韻正》後魏渴燭渾民,亦作可足渾民,又作可朱渾民。(燭)

【光】

光【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炗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

諡法,能紹前業曰光。

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

《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䊯。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