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节寒温都可禦

出自:明代·程敏政《十月廿六日病以酒下木香散立愈》

拼音:[bā][jié,jiē][hán][wēn][dū,dōu][kě,kè][yù]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何处堪寻却老方,等閒只有太和汤。
调中即是仙丹母,行血真为圣药王。
八节寒温都可禦,一时忧喜便相忘。
莫将安乐窝中老,错比南朝达士狂。

查看原文

注释

【八节】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八节。
【寒温】1.冷暖。 2.指问候冷暖起居。 3.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或温性。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八】

八【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拔切,音捌。《說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徐曰》數之八,兩兩相背,是別也。少隂數,木數也。《玉篇》數也。

《集韻》補內切,音背。《趙古則六書本義》八,音背,分異也,象分開相八形,轉爲布拔切,少隂數也。

《韻補》叶筆別切,音䇷。《張衡·舞賦》聲變諧集,應激成節。度終復位,以授二八。

《韻補》叶必益切,音璧。《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搏之所撞㧙。白日未及移,巳獮其什七八。

八八。《通雅》八八,外國語稱巴巴。《唐書·李懷光傳》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後。

【节】

節【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卩《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結切,音接。《說文》竹節也。

操也。《左傳·成十五年》諸侯將見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爲君非吾節也。

止也,檢也,制也。《易·頤象》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疏》節,裁節。

《節卦》節亨。苦節不可貞。《疏》節者,制度之名,節止之義,制事有節,其道乃亨。

《說卦傳》節,止也。《書·康誥》節性惟日其邁。《禮·檀弓》品節斯。《註》制斷也。《爾雅·釋樂》和樂謂之節。《疏》八音克諧,無相奪倫,謂之和樂,樂和則應節。《左傳·莊二十三年》公如齊觀社,曹劌諫曰:會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史記·樂書》大禮與天地同節。《正義曰》天有日月,地有山川,高貴賤等差異別,是大禮與天地同節。

符節,所以示信。《書·康誥》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註》諸有符節之臣,若爲官行文書而有符,今之印者也。《周禮·地官》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凡通達于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無節者,有幾則不達。《註》以王命往來,必有節以爲信。

《秋官》小行人掌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爲之。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鄙用管節,皆以竹爲之。《禮·玉藻》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註》隨事緩急,急則二節,故走。緩則一節,故趨也。《左傳·文十二年》秦西乞術曰: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諸執事,以爲瑞節。《註》節,信也。《史記·秦始皇紀》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正義曰》旄節者,編旄爲之,以象竹節。

時節。《左傳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爲啟。立秋、立冬爲閉。用此八節之日登觀臺,書其所見雲物氣色。

人君壽日皆名節,有萬壽節、天中節等名。

地名。《左思·魏都賦》掘鯉之淀,蓋節之淵。《註》蓋節淵在平原鬲縣北。

貫節,藥草名。

樂器,卽拊也,所以節樂。

諡法,好廉自克曰節。

漢宣帝改元地節。《應劭曰》欲令地得其節。

姓。明正德中,守禦指揮僉事節鐸。

官名。《眞風土記》村中人家稍密,有鎭守之官,名曰買節。

《集韻》昨結切,音截。《詩·小雅》節彼南山。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叶子計切。《曹植·王霸贊》壯氣凌雲,挺身奮節。所征必拔,謀顯垂惠。

【寒】

寒【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姓。漢博士寒朗。

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温】

温【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烏魂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昆切,音蕰。水名。《說文》水出犍爲涪南入黔水。

水名。《山海經》温水,出崆峒山,在臨汾南入河。

洛水之別名。《易·乾鑿度》王者有盛德之應,則洛水先温,故號温洛。

水名。《水經》温水,出牂柯夜郎縣。

泉名。《潘岳·西征賦》湯井温谷。《註》卽温泉也。

地名。《左傳·隱三年》取温之麥。《註》温,今河內温縣。《廣輿記》今屬懷慶府。

郡名。温州府,今屬浙江。

色和曰温。《論語》色思温。

性純粹曰温。《詩·秦風》温其如玉。

《爾雅·釋訓》温温,柔也。《疏》寬緩和柔也。《詩·大雅》温温恭人。

煖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襲狐貉之温者,不憂至寒之淒愴。

燖也。《中庸》温故而知新。《註》温如燖温之温,謂故學之熟矣,復時習之謂之温。

風名。《禮·月令》季夏温風始至。

姓。《廣韻》唐叔虞之後,受封于河內温,因以命氏。

《集韻》《韻會》《正韻》紆問切,音醖。温藉也。同蘊。《詩·小雅》飮酒温克。《箋》苞裹曰藴,謂藴藉自持,含容之義。經中作温者,蓋古字通用。

讀作盜。《史記·周本紀》周繆王得驥温驪。《索隱》温音盜,徐廣曰温,一作盜。盜竊也。淺靑色。

《韻補》叶紆權切,音淵。《蘇軾詩》四時盛衰各有態,搖落悽愴驚寒温。南山孤松積雪底,抱凍不死誰能賢。

【都】

都【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闍。《廣韻》天子所宮曰都。《周禮·地官·小司徒》四縣爲都。

諸侯子弟封邑亦曰都。《左傳·隱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

卿大夫食采之邑亦曰都。《禮·坊記》制國不過千乗,都城不過百雉。

《正韻》美也,盛也。《詩·鄭風》洵美且都。《前漢·司馬相如傳》車從雍雍,閒雅甚都。

歎美之辭。《書·臯陶謨》臯陶曰都。

《正韻》居也。《東方朔·客難》身都卿相之位。

《廣韻》總也。《曹丕·與吳質書》頃撰遺文,都爲一集。《韓愈·答崔立之書》若都不可得。

《字彙補》水所聚也。《釋名》澤中有丘曰都丘,言蟲鳥所都聚也。

姓。《集韻》漢臨亞侯都稽。

《集韻》張如切,音猪。與豬通。《書·禹貢》大野旣豬。《又》被孟豬。《史記·夏本紀》旣豬作旣都,孟豬作明都。

【可】

可【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

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

《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

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

《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

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負鄙爲難,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

叶口箇切,軻去聲。《魏文帝·寡婦賦》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來,心鬱鬱兮無可。

《集韻》歌古作可。註詳欠部十畫。

讀作何。《石鼓文》其魚隹可。《風雅廣逸註》隹可讀作惟何,古省文也。

【禦】

禦【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集韻》牛據切《韻會》《正韻》魚據切,。《註》爲之扞禦,則物咸附之。《左傳·隱九年》北戎侵鄭,鄭伯禦之。

止也。《易·繫辭》以言乎遠,則不禦。《疏》謂無所止息也。《左傳·昭十六年》孔張後至,立於客閒,執政禦之。《註》禦,止也。

《廣韻》魚巨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音語。義同。

《說文》祀也。

古通御。《詩·邶風》亦以御冬。《毛傳》御,禦也。亦通語。《史記·東越傳》禦兒侯。《正義》禦,今作語。

《韻會》禦亦作圄,守之也。亦作圉。《前漢·王莽傳》不畏强圉。

《莊子·繕性篇》其來不可圉。○按《說文》圄,守也。圉,令圉也。禦,祀也。今文圄爲囹圄字,圉爲牧圉字,禦爲守禦字,相承久矣,而禦祀義不復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