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鞠躬志

出自:明代·程敏政《咏史十四首 其八》

拼音:[xiǎng][xiàng][jū][gōng][zhì]

平仄:仄仄平平仄

孔明讨汉贼,凛凛三代师。
广厦既已倾,一木安可支。
想象鞠躬志,惨澹风云姿。
亦有王将军,举义何孜孜。
伐陈奉孱主,百折无回辞。
嗟哉古烈士,万世同一时。

查看原文

注释

【想象】见"想象"。
【鞠躬】弯身行礼:~道谢ㄧ行了个~礼ㄧ深深地鞠个躬。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想】

想【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正韻》悉兩切《集韻》《韻會》寫兩切,音鯗。《說文》冀思也。註希冀而思之也。《後漢·王霸傳》夢想賢士。《晉書·謝安傳》悠然遐想。

《增韻》意之也。物未至而意之也。

《周禮·春官》眡祲掌十輝之灋,以觀妖祥,辨吉凶。十曰想。《註》鄭司農云:想者,輝光也。鄭康成曰:想雜氣有所似,可形想也。《六書精薀》心有所欲而思也。字意从心从相,言有所著也。

【象】

象【酉集中】【豕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詳上聲。《說文》長鼻牙,南越大獸,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爾雅·釋地》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疏》犀、象二獸,皮角牙骨,材之美者也。《詩·魯頌》元龜象齒。《左傳·襄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禮·玉藻》笏,諸侯以象,士竹本象可也。

《王安石·字說》象牙感雷而文生,天象感氣而文生,故天象亦用此字。《易·繫辭》在天成象。《疏》謂懸象日月星辰也。《禮·樂記·註》象,光耀也。

《韓非子·解老篇》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易·繫辭》象也者,像此者也。《疏》言象此物之形狀也。《左傳·桓六年》申繻曰:名有五,以類命爲象。《註》若孔子首象尼丘。《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二曰象。《註》謂災變雲物如衆赤鳥之屬,有所象似。《前漢·王莽傳》白煒象平。《註》象,形也。萬物無不成形于西方。

法也。《書·舜典》象以典,用不越法。《儀禮·士冠禮》繼世以立諸侯,象賢也。《註》象,法也。

象魏,門闕也。一曰書名。《周禮·天官·大宰》正月之吉,縣治象之法于象魏。《疏》周公謂之象魏,雉門之外,兩觀闕高魏魏然也。《左傳·哀三年》命藏象魏。《疏》由其縣于象魏,故謂其書爲象魏。

象尊,酒器。《左傳·定十年》犧、象不出門。《疏》象尊以象鳳凰。或曰以象骨飾尊。《三禮圖》云:當尊腹上畫象之形。《禮·明堂位》犧象,周尊也。

通言之官。《禮·王制》南方曰象。《註》劉氏曰:象,像也。如以意倣象,其似而通之,周官象胥是也。

舞名。《詩·周頌序》維淸奏象舞也。《正義》文王時有擊刺之法,武王作樂,象而爲舞,號其樂曰象舞。《禮·內則》成童舞象。《史記·樂書》文王之舞,舞之以未成人之童,故謂之象舞。

象人,若今戲蝦魚、獅子者也。《前漢·禮樂志》郊祭,常從象人四人。

罔象,水怪名。《史記·孔子世家》水之怪龍、罔象。《註》罔象食人,一名沐腫。

藥名。《本草綱目》盧會,一名象膽,以其味苦如膽也。

象敎。卽佛敎也。《王中·頭陀寺》正法旣沒,象敎陵侇。《註》謂爲形象以敎人也。

郡名,州名,山名。《史記·秦始皇紀》三十三年爲象郡。《註》今日南。

百越地,置象州。

姓。《姓苑》潁州望族。今南昌有此姓。

《正字通》象有平、上、去三聲,諸韻書收入養韻,漾韻不收,《正韻》亦然。《六書》有一字備四音者,有轉十數音者,獨至象必限以一音,此古今分韻之謬也。

叶徐羊切,音詳。《晉書·樂志·地郊饗神歌》祇之體,無形象。潛泰幽,洞忽荒。

【鞠】

鞠【戌集中】【革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居六切,音掬。《說文》蹋鞠也。《戰國策》六博蹹鞠。《註》《劉向·別錄》:蹙鞠,黃帝作,蓋因娛戲以練武士。《揚子·法言》捖革爲鞠。

《爾雅·釋言》鞠,生也。《揚子·方言》養也。楚韓鄭之閒曰鞠。《詩·小雅》母兮鞠我。《書·盤庚》鞠人謀人之保居。

《爾雅·釋言》鞠,稚也。《書·康王之誥》無遺鞠子羞。《傳》鞠子,稚子。

《玉篇》推也。《廣韻》推窮也。《書·盤庚》爾惟自鞠自苦。《傳》鞠,窮也。《詩·齊風》旣曰告止,曷又鞠止。

《小雅》鞠爲茂草。《註》鞠,窮也。《戰國策》事敗而好鞠之。《註》鞠,窮也。

《爾雅·釋詁》鞠,盈也。《詩·小雅》降此鞠訩。《傳》鞠,盈也。

《玉篇》告也。《詩·小雅》師鞠旅。《傳》鞠,告也。

《韻會》鞠躬也。《儀禮·聘禮》執圭入門鞠躬焉,如恐失之。

姓。《廣韻》出東萊。《戰國策》太傅鞠武。《風俗通》漢尙書令鞠譚。《西京雜記》鞠道龍善爲幻術。

星辰。《大戴禮》鞠則見。鞠者何也,星名也。

與菊通。《禮·月令》鞠有黃華。《釋文》鞠,本作菊。

《廣韻》《集韻》渠竹切《韻會》渠六切,音趜。《廣韻》蹋鞠,以革爲之,今通謂之毬子。《集韻》或作毱。

《廣韻》驅匊切《集韻》《正韻》丘六切,音麴。《廣韻》亦姓也。

《禮·月令》天子乃薦鞠衣於先帝。《註》黃桑之服。《釋文》去六切。《周禮·天官·司服》鞠衣。《註》黃桑服也。色如麴塵,象桑葉始生。

《集韻》酒母也。本作字及麥部麴字註。

《集韻》丘弓切,音穹。《左傳·宣十二年》有山鞠窮乎。《註》山鞠窮,所以禦濕。《釋文》鞠,起弓反。《集韻》本作芎二字註。

叶各頟切,音格。《楚辭·九章》鬱結紆軫兮,離愍而長鞠。撫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躬】

躬【酉集中】【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居崇切《集韻》《韻會》居雄切,音弓。《說文》躳或从弓,身也。《五經文字》躬,俗躳字。今經典通用。《易·蒙卦》見金夫不有躬。

《艮卦》艮其身,止諸躬也。《疏》躬,猶身也。《書·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詩·邶風》我躬不閱。

《周禮·春官·大宗伯》伯執躬圭。《註》以人形爲瑑飾。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韻補》叶姑弘切《易·震卦》不于其躬,于其鄰。《班固·東都賦》登靈臺考休徵,俯仰乎乾坤,參象乎聖躬。

叶俱王切。《琳·大荒賦》延年其可留兮,何勤遠以苦躬。紛吾情之駘蕩兮,嗟吾願有弗遑。

【志】

志【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鋕。《說文》从心之聲。志者,心之所之也。《論語》志於道。《詩序》在心爲志。

《廣韻》意慕也。《儀禮·大射儀》不以樂志。《註》志者,意所擬度也。《禮·少儀》問卜筮曰:義歟,志歟。義則可問,志則否。《註》義,正事也。志,私意也。

準志也。《書·盤庚》若射之有志。《疏》如射之有所準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

章志也。《禮·檀弓》孔子之喪,公西赤爲志焉。子張之喪,公明儀爲志焉。《疏》故爲盛禮,以章明志識也。

本志也。《左傳·襄元年》謂之宋志。《註》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註》爲禮,以制好惡喜怒哀樂六志。

記也。與誌同。或作識。《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前漢書》有十志。《師古曰》志,記也。積記其事也。《後漢·劉駿傳》博見彊志。

《集韻》昌志切。與幟通。旗也。《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箭鏃也。《爾雅·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鏃不翦羽謂之志。《註》鏃,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

叶眞而切,音支。《楚辭·九章》昔君與我成言兮,曰黃昏以爲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旣有此他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