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口矜詀諵

出自:明代·程敏政《讷轩为富溪宗人道宣赋》

拼音:[lì][kǒu][jīn,qín,guān][zhān][nán,nàn]

平仄:仄仄平平平

白圭重三复,金人亦三缄。
如何啬夫辈,利口矜詀諵
多君素淳朴,玉立青巉巉。
以讷署斋扁,岂为忧讥谗。
非法炳明训,琅琅若英咸。
慎哉一言出,谨尔六辔衔。
进德匪自此,云胡分圣凡。
轩居北山下,天籁多风杉。
安得寡尤者,为子铭高岩。

查看原文

注释

【利口】1.能说会道的嘴:一张~。也说利嘴。 2.〈方〉爽口:这几道凉菜,吃起来真~。
【詀諵】1.低声碎语。 2.指鸟声啾啾。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利】

利【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詈。《說文》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利者,義之和也。《前漢·鼂錯傳》兵不完利,與空手同。

《廣韻》吉也,宜也。《易·賁卦》利有攸往。

私利也。《莊子·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

《禮·坊記》先財而後禮,則民利。《註》利猶貪也。

《前漢·高帝紀》徙齊楚大族五姓關中,與利田宅。《註》師古曰:利謂便好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軸有三理,三者以爲利也。《註》利,滑密也。

州名。《韻會》巴蜀地。晉西益州,梁改利州。

姓。《韻會》漢有利乾,爲中山相。

《韻補》叶音棃。《古樂府》雨雪霏霏雀勞利,長觜飽滿短觜饑。

【口】

口【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上聲。《說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易·頤卦》自求口食。《書·大禹謨》唯口出好興戎。

戸口。《孟子》數口之家。《前漢·宣帝紀》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

《李陵傳》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單于爲兵,以備漢軍。

姓。《唐韻》今同州有之。《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祿。

古口,複姓。《正字通》漢有古口引。

壺口,山名。《書·禹貢》冀州旣載壺口。

谷口,地名。《史記·范睢傳》北有甘泉谷口。《註》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

列口,縣名。《前漢·地理志》樂浪郡,列口縣。

《史記·倉公傳》切其脉時,右口氣息。《註》右手寸口也。脉經,從魚際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

《韻補》苦動切,音孔。《釋名》口,空也。空上聲。

叶康杜切,音苦。《詩·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憂心愈愈,是以有侮。《前漢·溝洫志》且漑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宋玉·風賦》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下叶音戸。◎按唐韻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韓文考異云:今建州人謂口爲苦,走爲祖。雖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與古暗合也。是直以爲口當讀作苦,非止叶音矣。

叶恪侯切,音彄。《梁法雲·三洲歌》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

【矜】

矜【午集中】【矛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巨巾切《韻會》《正韻》渠巾切,㮗,通作槿。

《廣韻》巨斤切《集韻》渠斤切,音勤。

《集韻》渠京切,音擎。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居陵切,音兢。《六書略》矜本矛柄,因音借爲矜憐之矜。《爾雅·釋訓》矜憐,撫掩之也。

《釋言》苦也。《註》可矜憐者亦辛苦。《書·泰誓》天矜于民。《詩·小雅》爰及矜人。《註》貧窮可憐之人也。《公羊傳·宣十五年》見人之厄則矜之。《註》矜,憫也。

《小爾雅》惜也。《書·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註》矜,憐惜之意。《傳》矜持也。

《博雅》危也。《詩·小雅》居以凶矜。《箋》凶危之地,謂四裔也。

哀也。《揚子·方言》齊魯之閒曰矜。

遽也。《揚子·方言》秦晉或曰矜。或曰遽。

自賢曰矜。《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公羊傳·僖九年》矜之者何。猶曰莫若我也。《註》色自美大之貌。《管子·法法篇》彼矜者滿也,細之屬也。《註》滿招損,小人之類也。

莊以持已曰矜。《論語》君子矜而不爭。

敬也。《孟子》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

尚也。《賈誼·治安策》嬰以廉恥,故人矜節行。

竦也。《張衡·思賦》魚矜鱗而幷凌。

《詩·小雅》矜矜兢兢。《註》羊羣堅强也。

《集韻》居覲切,兢去聲。亦憐也。

《集韻》《韻會》姑頑切《正韻》姑還切。與瘝同。《後漢·和帝紀》寤寐恫矜。《註》病也。

同鰥。《詩·大雅》不侮矜寡。《禮·王制》老而無妻者謂之矜。《集韻》通作。《琅邪代醉編》鰥寡之鰥,禮記作矜。哀矜之矜,前漢于定國傳作鰥。二字通聲互用也。《六書正譌》矜从令。

【詀】

詀【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竹咸切《集韻》《韻會》知咸切,站平聲。多言也。

詀,謔也。一曰詀諵,語聲。

人名。《宋史·宗室表》防禦使士詀。

《集韻》他兼切,帖平聲。《揚子·方言》謰謱,拏也。南楚或謂之詀謕。

《廣韻》《集韻》丁兼切,點平聲。轉語也。一曰巧言。

《集韻》處占切,音襜。亦多言也。

《韻會小補》陟陷切,音站。不和貌。

《廣韻》佇陷切《集韻》《韻會》直陷切,音賺。被誑也。或作謙。

《集韻》託協切,音帖。妄言也。

佞言也。

《廣韻》叱涉切《集韻》尺涉切,襜入聲。詀讘,細語。《舊唐書·徐彥伯傳》用詀讘爲全計。

【諵】

諵【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集韻》《韻會》《正韻》同。《玉篇》語聲。《類篇》聒語也。

人名。希諵、孟諵,見《宋史·宗室表》。

《廣韻》女咸切《集韻》尼咸切《韻會》泥咸切,平聲。詁諵也。

諵諵,多言貌。《韓愈·望秋詩》論詩說賦相諵諵。

《廣韻》《集韻》去聲。《類篇》諵謏,私詈也。《集韻》或作喃。束晰作娚。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