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苫块三年阕

出自:明代·程敏政《钱孝子》

拼音:[jīng][xīn][shān,shàn][kuài][sān][nián][què]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至性由来不易论,两番刲股报亲恩。
惊心苫块三年阕,入眼羹墙百世存。
宅里可旌新孝子,弓裘何愧旧王孙。
此身不尽推仁处,更看城东漏泽园。

查看原文

注释

【惊心】1.惊惧的心境。 2.内心感到惊惧或震动。
【苫块】1.亦作"苫?"。 2.?,"块"的古字。"寝苫枕块"的略语。苫,草席;块,土块。古礼,居父母之丧,孝子以草荐为席,土块为枕。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惊】

惊【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

《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音京。《說文》馬駭也。《玉篇》駭也。《易·震卦》震驚百里。《詩·大雅》震驚徐方。《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

叶居陽切,音姜。《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心】

心【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

《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東方五度,宿名。《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註》氣主盛也。

《月令》季夏祭先心。《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去聲。《吳棫·韻補》息吝切。《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叶思眞切,音新。《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叶先容切,音松。《詩·大雅》吉甫作頌,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叶思征切,音騂。《揚子·太經》勤于心否貞。

叶桑鳩切,音修。《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苫】

苫【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失廉切《集韻》《韻會》《正韻》詩廉切,音痁。《玉篇》以草覆屋。《爾雅·釋器》白蓋謂之苫。《註》白茅苫,今江東呼爲蓋。《通鑑》被苫而耕。《胡三省註》被苫於身,以蔽雨也。

凶服者,以爲覆席。《禮·檀弓》寢苫枕干。《儀禮·喪服傳》居倚廬,寢苫。《註》寢苫者,哀親之在草。

姓。《通志·氏族略》魯大夫苫夷之後也。

廉苫。《晉書·索靖傳草書狀》窈窕廉苫,隨體散布。

去聲,舒贍切,音閃。義同。

《類篇》他兼切,音。靑苫,藥草。《直音》作苫。苫字从艸作。

【块】

块【備考·丑集】【土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篇海類編》音月。(塊)《唐韻》苦對切《集韻》苦怪切《韻會》苦潰切《正韻》苦夬切,音蒯。《說文》墣也。《博物志》徐州人謂塵土爲蓬塊。《左傳·僖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出亡,過衞,衞不爲禮,出于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與之塊。

《儀禮·喪服》凡喪居倚廬,寢苦枕塊。

造物之名曰大塊。《莊子·大宗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郭璞·江賦》煥大塊之流形。

壘塊,胷中不平也。《世說》晉阮籍胷中壘塊,故須酒澆之。

銜塊,請罪也。《唐書·宗紀》天寶末,安祿山反,帝欲禪位太子。楊貴妃銜塊請死,帝意沮,乃止。

孑也。一曰楚人謂我曰塊。《楚辭·九辯》塊獨守此無澤兮,仰浮雲而永歎。《陸機·文賦》塊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緯。

《類篇》苦會切,音檜。義同。

與蕢通。互見凷字註。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年】

年【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撚平聲。《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歲也。《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叶禰因切,音紉。《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

《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集韻》亦書作䄭。唐武后作。

【阕】

闋【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傾雪切,音缺。《說文》事已閉門也。《玉篇》止也。《博雅》闋,訖也。

《玉篇》息也。《詩·小雅》君子如居,俾民心闋。《傳》息也。《後漢·楊璇傳》剽人盜邑者,不闋時月。《註》息也。

《廣韻》盡也。《前漢·王莽傳》物物卬市,日闋亡儲。《註》盡也,言當日卽盡。《張景陽·七命》繁肴旣闋,亦有寒羞。

《玉篇》終也。《增韻》樂終也。《禮·文王世子》有司告以樂闋。《註》闋,終也。《周禮·夏官·大司馬》鼓戒三闋。《前漢·張良傳》歌數闋。

空也。《莊子·人閒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註》闋,空也。室比喻心,心能空虛,則純白獨生也。

《正韻》門開也。

《集韻》暌桂切,音䙆。止也。《禮·郊特牲》卒爵而樂闋。《註》闋,止也。

《廣韻》《集韻》《韻會》苦穴切,音湀。義同。

《集韻》古穴切,音玦。馬名。《爾雅·釋畜》回毛在背,闋廣。《疏》旋毛在背者名闋廣。

《韻補》叶音餽。《曹植·酒賦》敘嘉賔之歡會兮,惟耽樂之旣闋。日晻暗於桑楡兮,命僕夫而皆逝。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