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浪若山嵬

出自:明代·程敏政《良店道中大风夜作野泊安陵达晓风息趋连窝》

拼音:[hài][làng][ruò,rě][shān][wéi]

平仄:仄仄仄平平

我行沧景路,渺渺夜过亥。
东风何太颠,势欲?鲸海。
盘涡如阱旋,骇浪若山嵬
崩腾沙口决,斩剥岸形改。
官舟浮一匏,出没渐危殆。
牵夫屡前却,舟子失精采。
无乃蛟龙怒,或恐鼋鼍馁。
合力眠高桅,择地舣而待。
家人走彷徨,船头设菹醢。
相呼酹冯夷,亦欲诉真宰。
狂飙俄尔恬,愁云散其叆。
张帆下中流,击楫歌欸乃。
起望推双篷,喜气人百倍。
向来得失心,悠悠竟安在。

查看原文

注释

【骇浪】汹涌澎湃,令人心惊的浪涛。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骇】

駭【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侯楷切《集韻》《韻會》《正韻》下楷切,音蟹。《玉篇》驚起也。《公羊傳·哀六年》諸大夫見之,皆色然而駭。《莊子·大宗師》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註》以變化爲形之駭動耳,故不以死生損累其心。

《集韻》與駴同。《周禮·夏官·大司馬》鼓皆駴。《釋文》駴本亦作駭。《王粲·英雄記》整兵駭鼓。

散也。《陸機詩》三后始基,世武丕承,協風旁駭,天晷仰澄。《註》言和風遠馳四方也。

水名。《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一曰徒駭。《疏》禹疏九河以徒衆起,故云徒駭。

人名。《春秋·隱二年》無駭帥師入極。

叶許己切,音喜。《吳子·治兵篇》戢其耳目,無令驚駭。習其馳逐,閑其進止。《韓愈·鄆州谿堂詩》淺有蒲蓮,深有葭葦。公以燕賔,其鼓駭駭。

叶于支切,音怡。《韓愈·瀧吏詩》官今行自到,那遽妄問爲。不虞卒見困,汗出愧且駭。○按古音駭讀作矣,轉怡聲。

叶喜語切,音許。《陸機·凌霄賦》因扶桑而東顧兮,天傾光之可駭。惑坤輿之茫茫兮,心蒙蔽而無緒。《註》緒,上聲。

叶許計切,音戲。《蘇轍·黃樓賦》舞魚龍於隍壑,閱帆檣於睥睨。方飄風之迅發,震鼙鼓之驚駭。

【浪】

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郞。滄浪,水名。《水經注》水出荆山,東西流爲滄浪之水。

康浪,水名。《廣輿記》在靑州臨湽。

浪浪,流貌。《屈原·離騷》霑余襟之浪浪。

聊浪,放蕩貌。《揚雄·羽獵賦》聊浪乎宇內。

浶浪,驚擾貌。《張衡·西京賦》樛蓼浶浪。

博浪,地名。《前漢·地理志》河南陽武縣有博浪沙。

樂浪,漢郡名,卽古朝鮮國。

莊浪,縣名,屬平凉府。

《唐韻》來宕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宕切,音閬。波也。水激石遇風則浪。

鼓也。《孔稚圭北山移文》浪栧上京。

謔浪,不敬也。《詩·邶風》謔浪笑傲。《註》浪,意萌也。

井名。《張僧鑒潯陽記》湓城有浪井。

姓。晉浪逢。

《集韻》里黨切,音朖。孟浪,猶較略也。一曰不精要之貌。《莊子·齊物論》夫子以爲孟浪之言。徐邈讀莽朗,向秀讀漫瀾。

【若】

若【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

《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

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

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若若,垂貌。《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註》若,海神。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若木。《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楚辭·天問》若華何光。《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水名。《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姓。《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般若,梵語謂智慧也。《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柳宗元文》蘭若眞公。《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人賒切,音婼。蜀地名。《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嵬】

嵬【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集韻》烏回切《韻會》魚回切《正韻》五回切,音巍。《說文》高不平也。从山,諧鬼平聲。《爾雅·釋山》石戴土謂之崔嵬。《註》石山上有土者。《詩·周南》陟彼崔嵬。

高大貌。《班固·西都賦》增盤崔嵬。

《廣韻》《正韻》五罪切《集韻》《韻會》五賄切,嵬,山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嵳峩㠑嵬。《集韻》或作峞。通作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