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此三琅玕

出自:明代·程敏政《程氏三节妇诗》

拼音:[tǐng][cǐ][sān][láng][gān]

平仄:仄仄平平平

一节已云寡,联芳良独难。
伟哉程氏妇,挺此三琅玕
朅从夫子亡,矢死为孤鸾。
梯也谢膏沭,姒也捐罗纨。
空闺窅无人,号恸摧肠肝。
庭乌助其哀,比邻辍其餐。
抚婴尚自苦,独处尤悲酸。
人生几何时,日月如流丸。
长者遂白头,少者颜凋残。
不见昊天广,但觉春风寒。
乃知帝降衷,本固不可刓。
滔滔东逝水,足与回狂澜。
愿言冠屦子,勿作偷生安。
如此巾帼人,输彼一寸丹。
长令天地间,凛凛节操完。
我非刘更生,闻之坐长叹。
谁当传列女,千载名弗刊。

查看原文

注释

【琅玕】〈书〉像珠子的美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挺】

挺【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徒鼎切《集韻》《韻會》待鼎切,音艇。讀若庭上聲。《說文》拔也。《廣韻》挺出也。《吳語》挺鈹搢鐸。《前漢·師丹傳》挺力田。《註》特拔異力田之人,優寵之也。《晉書·宣帝紀論》以天挺之資,應期受命。

直持也。

寬也。《禮·月令》仲夏挺重,囚益其食。

引也。《前漢·劉屈氂傳》挺身逃亡其印綬。《註》獨引身而逃難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膠東國挺縣。

《集韻》《韻會》他頂切,音珽。讀若㕔上聲。直也。《左傳·襄五年》周道挺挺,我心扃扃。《前漢·蓋寬饒傳》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詘。

荔挺,香草名。《禮·月令》仲冬荔挺出。《註》馬䪥也。

與脡通。《儀禮·鄕飮酒禮》薦脯五挺。《註》挺猶膱也。

《唐韻》特丁切《集韻》《正韻》唐丁切,音庭。挺縣別音。

《集韻》丈梗切,棖上聲。亦直也。

【此】

此【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

《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琅】

琅【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郎。《說文》琅玕,似珠者。《玉篇》琅玕,石似玉。《廣韻》琅玕,玉名。《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傳》琅玕,石而似珠。《山海經》崐崘山有琅玕樹。《本草》寇宗奭曰:西域記云天竺出琅玕。蘇恭云:是琉璃之類,琉璃乃火成者,非琅玕也。李時珍曰:山海經云開明山北有珠樹。淮南子云:曾城九重有珠樹,在其西,珠樹卽琅玕。在山爲琅玕,在水爲珊瑚。

琅琊,郡名。今沂州俗作瑯。《山海經》琅琊臺在渤海閒,琅琊之東。《註》今琅琊在海邊,有山嶕嶢特起,狀如高臺。《括地志》琅琊山在密州諸城縣東南,始皇立層臺於山上,謂之琅琊臺。

姓。《五音集韻》齊有大夫琅過。

倉琅,宮門縮首銅鐶。《前漢·趙后傳》木門倉琅根。

琅當,長鏁也。《前漢·王莽傳》以鐵鎖琅當其頸。或作琅璫。

琳琅,玉聲。《楚辭·九歌》撫長劒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周禮·夏官·司馬振鐸註》司馬法曰:鼓聲不過閶,鼙聲不過闒,鐸聲不過琅。《疏》鼓鼙與鐸,聲之有異也。

《字彙補》力宕切,音浪。《管子·宙合篇》以琅蕩凌轢人。(瑯)《廣韻》俗琅字。

【玕】

玕【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干。《說文》琅玕也。《廣韻》美石,次玉。《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爾雅·釋地》西北之美者,有崑崙虛之璆琳琅玕焉。《註》琅玕,狀如珠也。

樹名。《韻會》崑崙山有琅玕樹。《本草綱目》流離之類有五色,火劑瑞也。以靑者入藥。

《韻補》叶經天切,音堅。《曹植·美女篇》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環叶音懸。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