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曾赋御前题

出自:明代·程敏政《送徐中行进士赴青州推官》

拼音:[cái][gāo][zēng,céng][fù][yù][qián][tí]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城南芳草路东西,野寺春杯惜解携。
官小暂淹名下士,才高曾赋御前题
手翻案牍仍兼易,句写山川直到齐。
旧馆为谁重下榻,待君他日听朝鸡。

查看原文

注释

【高曾】1.高祖和曾祖。 2.泛指远祖。
【御前】1.皇帝座位之前,代指帝王所在之处。 2.皇帝面前。
【前题】1.以前已读的书卷。 2.谓诗题同前一首。如清蒋景祁《瑶华集》载有顾有年的《前题》诗,意即诗题与前首周积贤的《春闺》相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才】

才【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裁。《說文》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六書正譌》才,木質也。在地爲木,旣伐爲才,象其枝根斬伐之餘。从木省。別作材,非。

天地人爲三才。《易·繫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一曰能也。《禮·文王世子》必取賢斂才焉。《論語》才難,不其然乎。《前漢·武帝紀》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唐書·百官志》擇人以四才。《邵堯夫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才者,天之良質也,學者所以成其才也。

質也,力也。《詩·魯頌》思無期,思馬斯才。《傳》多材也。《孟子》非天之降才爾殊也。《近思錄》性出於天,才出於氣,氣淸則才淸,氣濁則才濁。

姓。明尙書才寬。

《集韻》通作材。《說文》材,水挺也。从木,才聲。《徐曰》木勁直可用,故曰入山掄可爲材者。人之有才,義出於此。

《正韻》與纔通。古用才爲纔始字。《晉書·謝混傳》才小冨貴,便豫人家事。

與裁通。《戰國策》惟王才之。

與財通。《前漢·揚雄傳》財足以奉宗廟。

《集韻》將來切,與哉同。亦始也。《爾雅·釋詁疏》哉,古文作才。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作代切,音再。義同。

叶卽由切,音遒。《焦氏·易林》季子多才,使我不憂。

【高】

高【亥集上】【高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貴賤位矣。《註》高謂天體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

《集韻》《韻會》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釋文》高,古報反。

如字。

叶居侯切,音鉤。《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叶居何切。《蘇黃門·嚴顏》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韻會》俗作髙。

【曾】

曾【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詩·大雅》曾莫惠我師。《論語》曾是以爲孝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

《廣韻》經也。《增韻》嘗也。《韻會》乃也,則也。

與層通。《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文選》作層城。

《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音增。《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註》曾,猶重也。

《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註》曾臣,猶末臣。《疏》曾祖曾孫者,曾爲重義。諸侯之於天子,無所可重。曾臣猶末臣,謙之意耳。

《楚辭·九歌》翾飛兮翠曾。《註》曾,舉也。

與橧同。《禮·禮運》夏則居橧巢。《釋文》橧,本又作曾。

與增同。《孟子》曾益其所不能。《孫奭·音義》曾當讀作增。

姓。《姓氏急就篇》曾氏出於鄫,姒姓,莒滅鄫,子孫在魯者別爲曾氏。《孫奕·示兒編》曾字除人姓及曾孫外,今學者皆作層字音讀。然經史無音,止當音增。《韻會》今詳曾字有音者,合從本音。餘無音者從層音,亦通。

【赋】

賦【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法志》畿方千里有稅有賦,稅以足食,賦以足兵。《註》賦,謂發賦斂財也。

《韻會》稟受也,給與也。《禮·中庸》天命之謂性。《註》性者,人所稟受。《朱傳》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

布也。《詩·大雅》明命使賦。《傳》賦,布也。《箋》使羣臣施布之也。

鋪今之政敎善惡。《班固·兩都賦序》賦者古詩之流。

貢士曰賦。《前漢·鼂錯傳》乃以臣錯充賦。《註》如淳曰:猶言備數也。臣瓚曰:云如賦調也。

【御】

御【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禦。《說文》使馬也。《徐鍇曰》卸解車馬也。从彳从卸,皆御者之職。《詩·小雅》徒御不驚。

《正韻》統也。《賈誼·過秦論》振長策而御宇內。

《韻會》凡天子所止曰御。前曰御前,書曰御書,服曰御服,皆取統御四海之內。《蔡邕·獨斷》御者,進也。凡衣服加於身,飮食適於口,妃妾接於寢皆曰御。《釋名》御,語也。尊者將有所欲,先語之也。亦言職,尊者有所勤御,如御牛馬然也。《禮·王制》千里之內以爲御。《註》御謂衣食。《疏》御是進御所須,故爲衣食。

《廣韻》侍也,進也。《詩·小雅》飮御諸友。《傳》御,進也。《箋》御,侍也。吉甫遠從鎬地來,飮之酒,使諸友侍之。

《正韻》勸侑也。《禮·曲禮》御食于君。《註》勸侑曰御。

主也。《禮·曲禮》問大夫之子,長曰能御矣,幼曰未能御也。《註》御猶主也。《疏》謂主事也。

禦也。《詩·邶風》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傅御,日御,御史,官名。《詩·大雅》王命傅御,遷其私人《箋》傅御貳王治事,謂冢宰也。《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日官,日御,典曆數者。《前漢·百官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秩千石,有繡衣直指。《後漢·百官志》侍御史掌察舉非法,受公卿郡吏奏事,有違失,劾舉之。凡郊廟朝會,則二人監威儀,有違失,則劾奏。

女官。《周禮·天官·女御》掌御敘于王之燕寢。《周語》內官不過九御。

姓。《正字通》周有御鞅。

《類篇》偶舉切,馭上聲。止也。《左傳·襄四年》季孫不御。《註》御,止也。《釋文》御,魚呂反。

魯邑名。《左傳·襄二十二年》雨過御叔,御叔在其邑。《註》御叔,魯御邑大夫。《釋文》御,魚呂反。

御龍,複姓。《史記·夏本紀》劉累學擾龍,以事孔甲,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

《集韻》魚駕切,牙去聲。相迎也。《詩·召南》百兩御之。《箋》御,迎也。《禮·曲禮》君命召,雖賤人,大夫士必自御之。《集韻》或作迓。

【前】

前【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歬音錢。《增韻》前,後之對。

進也。《廣韻》先也。

《禮·檀弓》我未之前聞也。《註》猶故也。

《儀禮·特牲》祝前主人降。《註》前猶導也。

《集韻》《韻會》《正韻》子淺切,湔上聲。《說文》齊斷也。俗作剪。

《正韻》淺黑色。《周禮·春官·巾車》木路前樊,鵠纓。《註》前,讀爲緇翦之翦。淺黑也。

《韻補》叶慈鄰切,淨平聲。《劉向·九歎》陸魁堆以蔽視兮,雲冥冥而暗前。山峻高以無垠兮,遂曾閎而廹身。

【题】

題【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杜溪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啼。《說文》頟也。《小爾雅》頭也。《禮·王制》南方曰蠻,雕題交阯。《爾雅·釋言》顁,題也。《註》題,額也。《史記·越世家》雕題。《註》謂刻其頞,涅以丹靑也。

《廣韻》書題。《博雅》書稱題。題,諦也。審諦其名號也。《正字通》註疏有孟子題辭,所以題號孟子之書。

《韻會》椽頭玉飾曰琁題、玉題,亦名璧璫。

題目也。《杜甫詩》天老看題目。

品題也。《李白·上韓荆州書》一經品題,便作佳士。

國名。《南史·裴子野傳》有白題及滑骨入貢。

縣名。《前漢·功臣表》題侯張富昌。

《釋名》平題,鏑也。

《廣韻》獨計切,音第。視也。《詩·小雅》題彼脊令。《傳》題,視也。《孔子·丘陵歌》題彼泰山。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