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戎搴大纛

出自:明代·董其昌《平海篇为大中丞邹平张公》

拼音:[yuán][róng][qiān][dà,dài,tài][dào]

平仄:平平平仄仄

圣武布遐陬,肤功张仲优。
师中推长子,晋锡重康侯。
忆昨闽邦震,真成海若羞。
鹤轩终怯战,虎穴敢深求。
遂使邻为壑,谁知幄有筹。
戈宁韬箧止,病岂养痈瘳。
大创真长策,先声乃伐谋。
如霆施号令,木雨夙绸缪。
且欲安吾圉,何能效彼尤。
元戎搴大纛,猛将建朱斿。
直捣飞云窟,长驱靖海洲。
望洋欣筑观,誓众欲焚舟。
列炬龙衔烛,连营蜃接楼。
灌坛飞破块,斋斧耀纯钩。
飓起屏翳助,烟消鬼蜮愁。
饥蛟膏染锷,毒鳄骼填沟。
兽困皆崩角,鱼悬作缧囚。
亦知矜族类,庶可报虔刘。
舴艋乘宵遁,萑苻蔽野搜。
若为骄虿尾,即巳陨旄头。
饮至芙蓉幕,欢腾杖杜讴。
任公缗既举,谢傅奕徐收。
甫颂风方穆,铙歌秘可抽。
冲皇回赫怒,天语奖分猷。
贺凯开阊阖,陈俘对冕旒。
卿能纡□□,国且巩金瓯。
枢密将真拜,冰衔尚薄酬。
襄阳元凯镇,河内寇恂留。
客有维桑恋,曾怀楚木忧。
用兵存后法,载笔踵前修。
班掾多虚美,昌黎耻暗投。
磨厓吾有勒,端拟照千秋。

查看原文

注释

【元戎】1.大的兵车。 2.大军。 3.主将,统帅。 4.军器名,弩的一种。
【大纛】军中或仪仗队的大旗。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元】

元【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原。《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在人身則爲體之長。《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爾雅·釋詁》元,始也。

《廣韻》長也。

大也。《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註》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

首也。《書·益稷》元首明哉。《前漢·班固敘傳》上正元服。《註》師古曰:元,首也。故謂冠爲元服。

本也。《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

百姓曰元元。《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註》古者謂人云善人,因善爲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公羊傳·隱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左傳註》凡人君卽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羅泌·路史》元者,史氏之本辭也。君卽位之一年稱元,古之史皆然。書太甲元年維元祀,虞夏有元祀之文,非春秋始爲法也。

氣也。《公羊傳註》變一爲元。元者,氣也。

正月一日曰元日。《書·舜典》月正元日。《註》朔日。

諡法,行義悅民,始建國都,主義行德,曰元。

姓。《韻會》左傳,衞大夫元咺。

後魏孝文拓拔氏爲元氏,望出河南。

《韻補》叶虞雲切,音輑。《桓譚·仙賦》呼則出故,翕則納新。夭矯經引,積氣關元。《史記·敘傳》莊王之賢,乃復國非文韻。

【戎】

戎【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如融切《集韻》《韻會》而融切《正韻》而中切,音絨。《說文》兵也。《禮·月令》以習五戎。《註》五戎,弓殳矛戈戟也。《周禮·秋官·掌交》九戎之威。《註》九戎,九伐之戎也。

兵車名。大曰元戎,小曰小戎。《詩·秦風》小戎俴收。

《小雅》元戎十乗。

《禮·王制》西方曰戎。

大也。《詩·周頌》念兹戎功。《箋》戎功,大功也。《書·盤庚》乃不畏戎毒于遠邇。《註》戎毒,大毒也。《揚子·方言》宋魯衞謂大曰戎。

汝也。《詩·大雅》戎有良翰。《又》戎雖小子。《註》汝也。

相也。《詩·小雅》烝也無戎。《傳》戎,相也。

拔也。《揚子·方言》江淮南楚之閒謂拔曰戎。

姓。春秋戎律,漢戎賜,明戎廉。

《集韻》如蒸切,音仍。與扔通。《前漢·古今人表》有扔君。或作。亦省作戎。

《韻補》叶而主切,音汝。《詩·大雅》南仲太祖,太師皇父,整我六師,以脩我戎。本作。俗作〈牛戎〉。

【搴】

搴【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集韻》《韻會》丘虔切,音愆。取也。一曰縮也,拔也。與攓同。《史記·河渠書》搴長茭兮沈美玉。《前漢·季布傳贊》身履軍搴旗者數矣。《註》謂勝敵拔取旗也。《楚辭·九歌》搴芙蓉兮木末。

姓。漢將搴揚。

《正韻》苦堅切,音牽。義同。

《唐韻》《正韻》九輦切《集韻》《韻會》九件切,。

草名。《爾雅·釋草》搴柜朐。

《集韻》已仙切,音鸇。引取也。互見㩃攓二字註。

【大】

大【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汏。小之對。《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隂陽者,氣之大。

初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註》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

徧也。《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

肥美也。《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註》大,以肥美者特爲臠,所以祭也。

過也。《戰國策》無大大王。

長也。《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玠。《疏》大,長也。

都大,官名。宋制有兩都大,一提舉茶馬,一提點坑冶鑄錢與提序官。

措大,士也。《書·言故事》窮措大,眼孔小,與錢十萬貫,塞破屋子矣。

唐大,弓名,見《周禮·夏官》。

四大,地、水、火、風也,見《梵書·圓覺經》。

姓大。廷氏之後,見《風俗通》。

《集韻》《韻會》《正韻》音泰。

《廣韻》《集韻》《韻會》唐佐切,音䭾。《杜甫·天狗賦》不愛力以許人兮,能絕目以爲大。

《集韻》《韻會》《正韻》吐臥切,音拕。猛也,甚也。《禮·童子不衣裘裳註》鄭康成爲大溫也。徐邈大音唾。

叶徒計切,音第。《詩·大雅》戎雖小子,而式弘大,叶厲泄愒敗。《正字通》楊愼曰:大無音一駕切者,韻書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叶下,古亦有一駕切之音。《說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達切,經史大太泰通。

【纛】

纛【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25画部外筆画:19画

《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音道。《玉篇》羽葆幢也。亦作翿。《周禮·地官·鄕師》及葬執纛,以興匠師。《註》雜記曰:匠人執翿。鄭司農云:翿,羽葆幢也。爾雅曰:纛,翳也,以指麾輓柩之役。

《前漢·高帝紀》黃屋左纛。《註》李斐曰:纛,毛羽幢也。在乘輿車衡左方上注之。蔡邕曰:以犛牛尾爲之,如鬥,或在騑,或在衡。應劭曰:雉尾爲之,在左驂當鑣上。

《集韻》皁纛,軍中大旗也。

《廣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音導。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或作纛。義同。

《集韻》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獨。義同。

《正韻》徒刀切,音陶。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