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云若待族

出自:明代·董其昌《忧旱吟》

拼音:[yóu][yún][ruò,rě][dài,dāi][zú]

平仄:平平仄平平

忧国愿年丰,岁事屡艰虞。
经春书不雨,首夏犹脩雩。
油云若待族,闾里都向隅。
未必金石流,其如禾麦枯。
不晓神灵意,果为乾封乎。
我欲登天门,为众吁以呼。
圣道方冲融,时霖应岂诬。
将无水貉尤,傥尔肥遗辜。
屯膏感玄象,修禳关庙谟。
于公一平谳,犹腾焚尪巫。
况乃吾皇仁,嘘吸通轧枢。
愿进云汉篇,庶望商霖濡。
六事既改观,三农亦登苏。
恨无双羽翼,空抱蒿目愚。

查看原文

注释

【油云】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后诗文中因以"油云"指浓云。
【云若】1.假若。 2.如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油】

油【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音由。水名。《說文》水出武陵孱陵,東南入江。《水經注》孱陵縣有白石山,油水所出。

江夏平春縣有油水。《水經注》油水,出平春縣西南油溪。

膏也。《博物志》積油滿萬石,自然生火。

石油。《水經注》高孥洧水肥可然。《夢溪筆談》鄜延出石油。《廣輿記》石油出肅州南山。

猛火油。《昨夢錄》猛火油,出高麗東數千里。日初出之時,因盛夏日力烘,石極熱則出液,他物遇之,卽爲火,惟眞琉璃器可貯之。

緹油,車飾。《後漢·劉傳》乗鮮車大馬,赤屛泥。《註》赤屛泥,謂以緹油屛泥於軾前。

橘名。《韓彥直·橘錄》油橘,皮似以油飾之,中堅而外黑。

油油,和謹貌。《禮·玉藻》三爵而油油以退。

禾黍光悅貌。《束皙·補亡詩》厥草油油。

雲盛貌。《孟子》天油然作雲。

《廣韻》《集韻》余救切,音狖。浩油,地名。《公羊傳·定四年》公及諸侯盟于浩油。《註》油音由,一音羊又反。

與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錄》珍膏油其面。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若】

若【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

《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

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

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若若,垂貌。《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註》若,海神。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若木。《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楚辭·天問》若華何光。《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水名。《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姓。《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般若,梵語謂智慧也。《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柳宗元文》蘭若眞公。《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人賒切,音婼。蜀地名。《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待】

待【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徒在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殆。《說文》竢也。《易·繫辭》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增韻》遇也。《論語》以季孟之閒待之。

備禦也。《魯語》率大讎。以憚小國,其誰云待之。

叶直里切,音峙。《魏文帝·浮海賦》衆帆張,羣櫂起,爭先逐進,莫適相待。

叶時吏切,音侍。《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埶富,君子誠之,好以待。富音沸。

叶徒帝切,音兌。《歐陽修·祭龍文》浸潤收畜,足支一歲。旱則來告,否則當待。

叶杜兮切,音啼。《屈原·離騷》路修遠以多艱兮,騰衆軍使徑待。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爲期。《朱註》待,徒奇反。

【族】

族【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㞺昨木切,音鑿。《說文》矢鋒也。束之族族也。《類篇》一曰从㫃,㫃所以標衆矢之所集。

聚也。《書·堯典》以親九族。《註》高祖至孫之親。《詩·周南》振振公族。《傳》公族,公同祖也。《周禮·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別,以辨親疏。《註》三族,謂父子孫,人屬之正名。《左傳·隱八年》無駭卒,羽父請諡與族。《疏》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傍支別屬,則各自立氏。

《書·堯典》方命圯族。《傳》族,類也。

《書·泰誓》罪人以族。《傳》一人有罪,濫。

《周禮·地官·大司徒》四閭爲族。《註》閭二十五家,族百家。

《左傳·襄八年》謀之多族。《註》族,家也。

《爾雅·釋詁》木族生爲灌。《註》族,叢生。《疏》木叢生者爲灌。

《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爲。《註》交錯聚結爲族。

《集韻》作木切,音鏃。義同。

千切,音凑。與蔟同。《前漢·律歷志》一曰黃鐘,二曰太族。《淮南子·泰族訓註》泰言古今之道,萬物之指,族於一理,明其所謂也。

《集韻》《正韻》切,音奏。樂變也。《前漢·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註》蘇林曰:族音奏。師古曰:奏,進也。

《集韻》《類篇》先奏切,音漱。嗾,或作族。使犬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