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味秋荼苦

出自:近现代·鲁迅《哀范君三章 》

拼音:[shì][wèi][qiū][tú][kǔ]

平仄:仄仄平平仄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茗艼,微醉自沈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查看原文

注释

【世味】1.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2.指功名宦情。
【秋荼】1.荼至秋而繁茂﹐因以喻繁多。 2.指繁多的刑罚。
【荼苦】艰苦;苦楚。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世】

世【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卋《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勢。代也。《詩·大雅》本支百世。

《論語》必世而後仁。《註》三十年爲一世。《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維摩經》大千世界。《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

姓。《風俗通》秦大夫世鈞。

與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註》世與生同。

《韻補》叶私列切,音薛。《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集韻》書作。

【味】

味【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沸切,音未。《說文》滋味也。《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禮·王制》五味異和。

《老子·道德經》味無味。《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後漢·郞顗傳》含味經籍。

五味,藥名。《抱朴子·僊藥篇》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本草綱目》作菋。

《集韻》莫拜切,音。飮食之味。

莫珮切,音妹。器光澤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味縣。《註》孟康曰:味音昧。

《釋文》亡曷反,音沫。《禮·檀弓》瓦不成味。《註》味當作沫。沫靧也。○按《集韻》《類篇》引《禮·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釋文》則止亡曷反一音,今兩存之。

【秋】

秋【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鰌。金行之時。《爾雅·釋天》秋爲白藏。《註》氣白而收藏也。《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

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

《說文》禾穀熟也。《禮·月令》孟夏麥秋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書·盤庚》乃亦有秋。

《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

九月爲三秋。《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四秋。《管子·輕重乙篇》歲有四秋,而分有四時。故曰:農事且作,請以什伍農夫賦耜鐵。此謂春之秋。大夏且至,絲纊之所作,此謂夏之秋。大秋成,五穀之所會,此謂秋之秋。大冬營室中,女事紡績緝縷之所作,此謂冬之秋。

《廣韻藻》竹秋,三月也。蘭秋,七月也。

秋秋,馬騰驤貌。《前漢·禮樂志》飛龍秋游上天。

《揚雄·羽獵賦》秋秋蹌蹌入西園。《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註》秋秋,猶蹌蹌。謂舞也。

春秋,魯史名。

大長秋,皇后官名。《前漢·百官表》景帝更將行爲大長秋。《師古註》將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時,長者,恆久之義。

姓。

七遙切,音鍫。《揚雄賦》秋秋蹌蹌。蕭該讀。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簫。秋與簫爲韻。

楚俱切,音蒭。《水南翰記》北方老嫗八九十歲,齒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嬰兒,名秋姑。秋讀如蒭酒之蒭。

【荼】

荼【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同都切,音塗。《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傳》荼,苦菜也。《大雅》周原膴膴,菫荼如飴。《爾雅·釋草》荼,苦菜。《疏》一名荼草,一名選,一名游冬。葉似苦苣而細,斷之白汁,花黃似菊。

《詩·豳風》採荼薪樗。《又》予所捋荼。《註》荼,萑苕也。

《詩·鄭風》有女如荼。《箋》荼,茅秀,物之輕者,飛行無常。《周禮·地官·掌荼註》荼,茅秀也。《前漢·禮樂志》顏如荼,兆逐靡。《應劭曰》荼,野菅白華也。《師古曰》言美女顏貌如茅荼之柔也。荼者卽今所謂蒹錐也。

《書·湯誥》弗忍荼毒。《傳》荼毒,苦也。《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爲荼毒。《疏》荼、毒皆惡物。

《詩·周頌》以薅荼蓼。《孫炎曰》荼亦穢草,非苦菜也。《王肅曰》荼,陸穢。

《爾雅·釋木》檟,苦荼。《註》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作羹飮。《野客叢書》世謂古之荼卽今之茶,不知荼有數種,惟荼檟之荼卽今之茶也。詳茶字註。

《博雅》荼,僭也。

《揚子·方言》倩、荼,借也。《郭註》荼,猶徒也。

神名。《風俗通》上古之時有神荼、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蔡邕·獨斷》十二月歲竟,乃畫荼、壘,幷懸葦索以禦凶。

《唐韻》宅加切《六書正譌》直加切《正韻》鋤加切,。義同。

通舒。《禮·玉藻》諸侯荼。《註》讀如舒遲之舒。《荀子·大略篇》諸侯御荼。《註》古舒字,玉之上圓下方者。《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荆荼是徵。《索隱註》荼,音舒。《唐韻古音》神荼之荼,荼毒之荼,亦音舒。

《集韻》時遮切,音闍。《爾雅·釋草》蔈、荂,荼,卽芀也。

倉大切,音蔡。《博物記》雲南郡荼首,其音爲蔡茂,是兩頭鹿名也,永昌有之。

《集韻》余遮切,音邪。荼陵,縣名,在長沙。

姓。《通志·氏族略》《漢書·江都易王傳》有男子荼恬。蘇林云:荼音琅邪之邪。

《正韻》商居切,音書。與瑹同。

《周禮·地官》掌荼,徐邈讀作羊諸切,音余。

《集韻》後五切,音戸。亦茅秀也。

【苦】

苦【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音䇢。《說文》大苦,苓也。《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傳》苦,苦菜也。陸璣云: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

味也。《書·洪範》炎上作苦。《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集韻》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

患也。《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盭。

《類篇》急也。

《博雅》悵也。

《揚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

去聲。《正韻》苦故切,音庫。困也。《西溪叢語》今人不善乗船謂之苦船,北人謂之苦車。

姓。大夫苦成,見《國語》。

《通志·氏族略》漢有會稽太守苦灼。

果五切,音古。惡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辨其苦良。《註》謂分別縑白之麤細。《齊語》辨其功苦。《註》功,牢也。苦,脃也。《史記·五帝紀》河濵器皆不苦窳。《註》苦,麤也。

音怙。地名。《史記·老莊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鄕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盬,義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艸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