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鲤探云笈

出自:明代·董其昌《同唐元徵宫允游善权洞四首 其三》

拼音:[kuà][lǐ][tàn][yún][jí]

平仄:仄仄仄平平

石径幽无际,金堂永不扃。
丹台犹偃月,仙掌故扪星。
跨鲤探云笈,燃犀遁水灵。
如闻淙响外,历历演黄庭。

查看原文

注释

【云笈】1.道教藏书的书箱。 2.宋张君房所撰道教著作《云笈七签》的省称。亦泛指道教典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跨】

跨【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苦化切《集韻》《韻會》枯化切,音胯。《說文》渡也。《玉篇》越也。《左傳·昭十三年》康王跨之。《註》過其上。

《廣韻》兩股閒也。《詩·魯頌》有驈有黃。《傳》驪馬白跨曰驈。《疏》郭云:髀閒也。倉頡篇云:兩股閒也。

《廣韻》《集韻》《正韻》苦故切,音庫。踞也。《晉語》不跨其國。《註》猶踞也。《史記·李斯傳》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跨野馬。《註》索隱曰:跨,乗之也。

《廣韻》苦瓜切《集韻》《韻會》《正韻》枯瓜切,音誇。吳人云坐曰跨。《類篇》大坐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瓦切,音㡁。䠚跨,行不進貌。

《集韻》枯買切,音胯。䠚跨,行貌。

【鲤】

鯉【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良止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風》豈其食魚,必河之鯉。《陶弘景·本草》鯉最爲魚中之主,形旣可愛,又能神變,乃至飛越山湖,所以琴高乗之。《酉陽雜俎》道書以鯉多爲龍,故不欲食。《正字通》神農書曰:鯉爲魚王,無大小,脊旁鱗皆三十有六,鱗上有小黑點,文有赤白黃三種。○按《爾雅·釋魚》鯉、鱣二字相偶,無二名。毛公、《說文》誤謂《爾雅》以鱣釋鯉,遂合鱣、鯉爲一,非也。

唐制,佩用魚符,亦象鯉形。

書扎曰雙鯉。《古樂府》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李商隱詩》雙鯉迢迢一紙書。《註》古人尺素結爲鯉魚形,卽緘也。《類篇》亦作。

【探】

探【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含切,音貪。《說文》遠取之也。《增韻》伺也,索也。《易·繫辭》探賾索隱。《疏》探謂閱探求取。《書·多方》則惟爾多方,探天之威。《註》自取天威也。《穀梁傳·隱元年》已探先君之邪志。《前漢·董仲舒傳》春秋深探其本。

《爾雅·釋言》探,試也。《論語》見不善如探湯。《史記·酈生傳》此所謂探虎口者也。

《集韻》《類篇》《韻會》《正韻》他紺切,音僋。義同。

《集韻》時占切,音蟾。亦取也。與撏同。《說文》本作。今文作探。《周禮》作撢。互見撢字註。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笈】

笈【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巨業切《集韻》極業切,音跲。負書箱也。《史記·蘇秦傳》負笈從師。

《廣韻》其立切《集韻》極入切《正韻》忌立切,音及。義同。

《集韻》《正韻》極曄切,音极。義同。

《廣韻》楚洽切《集韻》測洽切,音挿。義同。

《正字通》梵音讀若竭,義亦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