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之寄拳拳

出自:明代·王守仁《门人王嘉秀实夫萧琦子玉告归书此见别意兼寄声辰阳诸贤》

拼音:[yīn][zhī][jì][quán][quán]

平仄:平平仄平平

王生兼养生,萧生颇慕禅。
迢迢数千里,拜我滁山前。
吾道既匪佛,吾学亦匪仙。
坦然由简易,日用匪深玄。
始闻半疑信,既乃心豁然。
譬彼土中镜,暗暗光内全。
外但去昏翳,精明烛媸妍。
世学如剪綵,妆缀事蔓延。
宛宛具枝叶,生理终无缘。
所以君子学,布种培根原。
萌芽渐舒发,畅茂皆由天。
秋风动归思,共鼓湘江船。
湘中富英彦,往往多及门。
临歧缀斯语,因之寄拳拳

查看原文

注释

【拳拳】1.内心不舍:拳拳之意|拳拳服膺。 2.恳切诚挚:拳拳的忠心。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因】

因【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姻。《說文》从囗大。會意。《徐鍇曰》能大者,衆圍就之也。

仍也,襲也。《論語》殷因於夏禮。《孟子》爲高必因丘陵,爲下必因川澤。《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註》析而又析也。《禮·禮器》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享帝于郊。

依也。《論語》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托也。《孟子》時子因子而以告孟子。

由也。《鄒陽·上梁王書》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劒相眄者,無因至前也。

緣也。《傳燈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因,今生作者是。

姓。《左傳·定二年》遂人四族,有因氏。《正字通》明有因禮、因絅。

《六書正譌》借爲昏姻之姻,言女有所因。

叶烏前切,音烟。《陸雲·贈顧尚書詩》殊音合奏,曲異響連。絕我懽條,統我思因。《集韻》或作㧢。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寄】

寄【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音記。《說文》托也。《增韻》寓也。《周語》國無寄寓。《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

《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

《廣韻》附也。《增韻》傳也。《禮·王制》東方曰寄。《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

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

《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註》請寄,猶囑托也。

寄生,草名。

寄居,小蟹名。

【拳】

拳【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權。手也。《玉篇》屈手也。《前漢·鉤弋倢伃傳》武帝巡守過河閒,召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卽時伸,號曰拳夫人。

《廣雅》拳拳,憂也。一曰愛也。

勤懇也,恭也。《前漢·貢禹傳》不勝拳拳,不敢不盡愚心。《註》忠謹之意。亦作惓惓。

奉持之貌。《禮·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姓。衞大夫拳彌。

《集韻》苦遠切,音綣。

驅圓切,音弮。奉持貌。

與弮同。《前漢·司馬遷傳》士張空拳,冒白刃。《註》拳,弓弩弮也。言矢盡,故張弩之空弓,非空拳也。

已袁切,綣平聲。力也。《詩·小雅》無拳無勇。徐邈讀。

通作捲。見捲字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