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波犹怒吼

出自:宋代·孔武仲《蔡州三首 其二》

拼音:[yú][bō][yóu][nù][hǒu]

平仄:平平平仄仄

狂霖出群山,夜半击堤口。
水横溢陵阿,馀波犹怒吼
东村五百户,一塌如摧朽。
硉兀声如雷,牛马不及走。
壮者上枝柯,幼子浮罂缶。
惊逐吞天澜,儿犹闯其母。
旁人避形迹,睨视谁敢救。
冻馁何足言,馀生岂能久。
人云淮西水,如此昔未有。
我生真厄穷,出与此灾偶。
晨兴得枯槎,泛若上牛斗。
独济恐难安,人危敢援手。

查看原文

注释

【怒吼】猛兽发威吼叫。比喻发出浩大雄壮的声音:怒吼吧,黄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馀】

余【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居切,音餘。《說文》語之舒也。《爾雅·釋詁》我也。

四月爲余月。

接余,荇菜也。

《前漢·匈奴傳》單于衣繡,褡綺錦袷被各一,比余。《註》比余,髮之飾也。

姓。由余之後。

《集韻》詳於切,音徐。余吾,水名。在朔方。

《集韻》同都切,音徒。史記檮余,匈奴山名。

于遮切,音邪。褒余,蜀地名。一作褒斜。《漢陽厥》褒斜作褒余。

叶演女切,音與。《楚辭·九思》鷃雀列兮讙譁,雊鳴兮聒余。抱昭華兮寶車,欲衒鬻兮莫取。

與餘同。《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註》余同餘。

【波】

波【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博禾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禾切,音皤。《說文》水涌流也。《爾雅·釋水》大波爲瀾,小波爲淪,直波爲徑。

水名。《水經注》波水,出霍陽西川大嶺東谷。

澤名。《書·禹貢》滎波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雒,其浸波溠。《註》波讀爲播。

洛之別名。《爾雅·釋水》水自洛出爲波。

潤也。《左傳·僖二十三年》晉公子曰: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

搖動也。《莊子·外物篇》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其孰能不波。

目光曰波。《曹植·洛神賦》托微波以通辭。

金波,月光也。《前漢·郊祀歌》月以金波。

沸波,鳥名。《禽經》王睢,魚鷹也。詩謂之睢鳩,淮南子謂之沸波。

偃波,書名。《歐陽詢·書法》偃波書,卽版書,狀如連文,謂之偃波。

流波,山名。在東海中。見《山海經》。

長年之稱。《范成大·吳船錄》蜀中稱尊者爲波,祖及外祖皆曰波。

《李翊·俗呼小錄》跑謂之波,立謂之站。

縣名。《前漢·地理志》河內有波縣。

郡名。《廣輿記》寧波府,屬浙江。本越甬東地,隋曰越州,唐曰明州,明曰寧波府。

《集韻》班麋切《正韻》逋眉切,音羆。與陂同。阪也。一曰澤障也。《前漢·江都易王傳》後游雷波天大風。《註》波讀爲陂。

《集韻》《韻會》彼義切,音賁。循行水也。《前漢·西域傳》傍南山,北波河。

【犹】

犹【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

《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

《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

《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

《集韻》可止之辭也。《詩·魏風》上愼旃哉,猶來無止。《傳》猶,可也。

本作猷。《詩·小雅》克壯其猶。《傳》猶,道也。《箋》猶,謀也,兵謀也。《疏》能光大其運謀之道。《又》謀猶回遹。《箋》謀爲政之道。

《大雅》王猶允塞。《箋》猶,謀也。

《廣韻》尚也。《禮·檀弓》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詩·周頌》嶞山喬嶽,允猶翕河。《箋》猶,圖也。小山及高嶽,皆信按山川之圖而次序祭之。

夷猶。《禮·檀弓》君子蓋猶猶爾。《註》疾舒之中。《楚辭·九歌》君不行兮夷猶。

《管子·地員篇》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

《前漢·地理志》厹猶縣,屬臨淮郡。

姓。《正字通》宋猶道明。

《集韻》《正韻》餘招切,音遙。《集韻》本作䚻。徒歌也。或作謠。

與搖通。《禮·檀弓》咏斯猶,猶斯舞。《註》猶當爲搖,謂身動搖也。秦人猶搖聲相近。《釋文》猶依註作搖,音遙。

《廣韻》《集韻》居祐切,音究。《爾雅·釋獸音義》弋又反。

《廣韻》《集韻》《韻會》余救切,音柚。《爾雅·釋獸音義》羊救反。

叶余久切,音酉。《詩·小雅》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好叶許厚反。(猶)

【怒】

怒【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曰苛,言相苛責也。

怒者,成之。

馬之肥壯,其氣憤盈曰怒。《後漢·第五倫傳》鮮車怒馬。

奮也。《莊子·逍遙遊》怒而飛。言大鵬奮起如怒也。

《外物篇》草木怒生。言乗陽氣奮出而不可遏也。

威怒也。《禮·曲禮》急繕其怒。《註》堅勁軍之威怒也。

虎怒則威。《後漢·賈彪傳》彪字偉節,兄弟三人,而彪最優。天下稱曰:賈氏三虎,偉節最怒。

怒,東方氣也。《史記·天官書》旬始狀如雄雞,其怒靑黑。《註》怒色靑也。

《玉篇》《廣韻》《正韻》奴古切《集韻》《韻會》暖五切,音弩。義同。

叶乃都切,音奴。《楚辭·九章》憍吾以其美好兮,覽余以其修姱。與余言而不信兮,蓋爲余而造怒。《顏師古·糾謬正俗曰》怒有二音,詩小雅君子如怒,大雅逢天僤怒,讀爲上聲。邶風逢彼之怒,小雅畏此譴怒,讀爲去聲。今山東河北人但知怒有去聲,不知有上聲,失其眞矣,蓋字有動靜音,人多不講,皆此類也,从心从弩省,怒若强弩之發,人怒則面目張起,凡怒當以心節之,故从心奴爲怒。

【吼】

吼【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呼后切《集韻》《韻會》《正韻》許后切,音㸸。《玉篇》牛鳴也。《增韻》虓聲。《後漢·童恢傳》一虎低頭閉目,狀如震懼,卽時殺之,其一視,恢鳴吼踊躍自奮。《梵書·大智論》辟如獅子,百獸之王,爲小蟲吼,則爲衆所笑。《玉篇》亦作吽。《廣韻》亦作呴。

《廣韻》呼音蔲。《廣韻》聲也。

《集韻》《類篇》厚怒聲。本作㖃。○按《玉篇》《廣韻》吼、㖃分載,音義各別。《集韻》《類篇》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