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补壁

出自:清代·蒋春霖《声声慢 春饮马鹤船书舍》

拼音:[huāng][chéng][bǔ][bì]

平仄:平平仄仄

荒城补壁,野涧侵篱,人来鹊起孤亭。
未到花开,可怜春已零星。
馀寒尚栖稚柳,问东风、眼向谁青。
空叹息,甚鸢肩火色,老更飘萍。
还剩苍藤古屋,趁斜阳泥饮,三两鸥盟。
拍碎阑干,长啸暗答笳声。
飞鸿漫愁印爪,算麻姑、沧海曾经。
且尽醉,梦江南、残睡未醒。

查看原文

注释

【荒城】1.荒凉的古城。 2.指荒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荒】

荒【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呼光切,音肓。《說文》蕪也。一曰草掩地也。《周語》田疇荒蕪。《韓詩外傳》四穀不升謂之荒。《爾雅·釋天》果不熟爲荒。

廢也。《書·蔡仲之命》無荒棄朕命。《傳》無廢棄我命。

大也。《詩·周頌》天作高山,大王荒之。《書·益稷》惟荒度土功。《傳》大治度水土之功。

《書·禹貢》五百里荒服。《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

掩也。《詩·周南》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空也。《吳語》荒成不盟。

蒙也。《禮·喪大記註》在旁曰帷,在上曰荒。

《集韻》同慌。《楚辭·哀郢》荒忽其焉極。

通肓。《史記·扁鵲列傳》搦髓腦揲荒。《註》荒,膏荒也。

地名。《水經注》荒谷東岸有冶父城。《梁元帝·覽賦》夕瞻荒谷之寺。

歲名。《爾雅·釋天》大歲在己曰大荒落。

姓,見《通志·氏族略》。

【城】

城【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姓。城渾。

司城,複姓。

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补】

補【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圃。《說文》完衣也。《急就篇註》修破謂之補。《詩·大雅》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

助也。《周禮·秋官·小行人》若國札䘮,則令賻補之。

益也。《前漢·董仲舒傳》凡所爲屑屑,夙興夜寐,務法上古者,又將無補與。

數也。《韻會》十兆曰經,十經曰垓,十垓曰補。

邑名。《鄭語》鄢、蔽、補、丹、依、㽥、歷、莘,君之土也。《註》八邑也。

姓。《通志·氏族略》補氏。《正字通》唐中常侍補眞。㽥字比照考証蔽字條改正。

【壁】

壁【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北激切《集韻》《韻會》《正韻》必歷切,音繴。《說文》垣也。《釋名》辟也,辟禦風寒也。《孔安國·尚書序》秦始皇焚書,我先人用藏其家書于屋壁。《水衡記》張僧繇于金陵安樂寺畫四龍于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卽飛去。人以爲誕,因點其一,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乗雲上天。

軍壘。《前漢·高帝紀》帝晨馳入韓信張耳壁,奪之軍。《周亞夫傳》吳楚反,亞夫救梁,引兵走昌邑,堅壁而守。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晉書·天文志》東壁二星主文籍,天下圖書之府。

地名。壁州,在三巴,本漢宕渠地,唐高祖武德初置,辟州節度使鄭畋有記。

赤壁,在蒲圻。《荆州記》蒲圻縣沿江南岸百里,名赤壁,昔周瑜破曹操處。黃州赤壁乃赤鼻山。《水經注》江水左逕赤鼻山,下爲赤鼻磯。蘇軾赤壁前賦及長短句,人道是三國周郞赤壁,蓋傳疑也。

凡石厓之峭削皆曰壁。《馬岌·石壁銘》靑壁千尋。《江淹詩》緬映石壁素。《神仙傳》帛和入西城山,王公令熟視石壁,二年漸覺有文字,三年得神丹方及五嶽圖。本作壁,十四畫。說文、經史皆同。字彙从省作壁,入十三畫,因之。壁字从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