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穿针

出自:清代·庄棫《高阳台 七夕》

拼音:[qǐ][qiǎo][chuān][zhēn]

平仄:仄仄平平

星靥脂红,山眉黛绿,良宵门户愔愔。
兰麝中衣,香囊合字霏金。
流萤点点无心扑,绕雕阑、又上罗襟。
正云屏,低度双星,银汉斜临。
秋期密约年年好,任人间儿女,乞巧穿针
自送春归,可怜盼到而今。
相思一雨柔肠转,更休论、远水遥岑。
影伶俜,露浥鸦鬟,月照鸳衾。

查看原文

注释

【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穿针】1.亦作"穿针"。 2.将线穿入针孔。 3.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穿七孔针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乞】

乞【子集上】【乙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去訖切《集韻》《韻會》《正韻》欺訖切,音䒗。求也。《禮·內則》五帝憲三王有乞言。《史記·王翦傳》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後漢·李通傳》以病上書乞身。

《釋典》比丘者,華言乞士,謂內乞法資心,外乞食資身也。

姓。五代將乞力。

乞伏,複姓。

《集韻》丘旣切《正韻》去冀切,音器。凡與人物,亦曰乞。《前漢·朱買臣傳》吏卒更乞匃之。《註》音氣。《晉書·謝安傳》謂甥羊曇曰:以墅乞汝。《鄭樵·通志》气,氣也。因聲借爲與人之乞,音氣。因與人之義,借爲求人之乞,此因借而借也。

【巧】

巧【寅集中】【工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丂苦絞切,敲上聲。《說文》技也。《廣韻》能也,善也。《韻會》機巧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爲良。《山海經》義均始爲巧,倕始作下民百巧。

《增韻》拙之反。《韻會》黠慧也。《老子·道德經》大巧若拙。《淮南子·主術訓》是故有大略者,不可責以捷巧。

《廣韻》好也。《詩·衞風》巧笑倩兮。

《韻會》射者工于命中曰巧。《孟子》知譬則巧也。

《廣韻》僞也。《詩·小雅》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傳》出言虛僞,而不知慚於人。《禮·月令》毋或作淫巧。《註》淫巧,謂僞飾不如法也。

《廣韻》苦敎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敎切,敲去聲。義同。

叶去九切,音糗。《前漢·司馬遷傳》聖人不巧,時變是守。

【穿】

穿【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昌緣切,音川。《說文》通也,穴也。《詩·召南》誰謂䑕無牙,何以穿我屋。《前漢·食貨志》彭吳穿穢貊,朝鮮置滄海郡。《註》本皆荒梗,始開通之,故言穿。

《增韻》委曲入也,鑽也,鑿也。《前漢·溝洫志》穿渠漑田。

《廣韻》孔也。《史記·鄧通傳》孝文夢欲上天,有一黃頭郞從後推之,上顧見其衣裻帶後穿。《後漢·耿恭傳》衣屨穿決。

國名。《爾雅·釋地八狄疏》六曰穿胷。

《本草》百穿,蜂房也。

《拾遺記》江東謂正月二十日爲天穿日,用紅縷繫餅置屋上,謂之補天穿。

《廣韻》尺絹切《集韻》《韻會》《正韻》樞絹切,音釧。貫也。《前漢·司馬遷傳》貫穿經傳。

叶樞倫切,音春。《揚雄·長楊賦》逮至聖文,隨風乗流,方垂意於至寧,躬服節儉,綈衣不敝,革鞜不穿,大厦不居,木器無文。《註》寧,讀近寅。穿,樞倫切。

《韻會小補》於權切,音淵。火起貌。

【针】

針【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之林切《集韻》《正韻》諸深切,瓜果酒炙,祀牛女。妃嬪各執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爲得巧。

姓。明隆慶舉人針惠。

《方書》針灸法。互詳後鍼字註。

蟲名。《古今注》蝌蚪,一名針。

書法。有垂露體,懸針體。《庾信·謝趙王啓》垂露懸針,書恩不盡。

《廣韻》之任切《集韻》《韻會》《正韻》職任切,枕去聲。《集韻》縫也。

刺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