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冥栗里醇

出自:宋代·俞德邻《陈登父和再用韵奉答共说江南杜禅》

拼音:[shěn,chén][míng][lì][lǐ][chún]

平仄:平平仄仄平

煌煌光明宫,中有西方人。
当年修何道,辛苦踰十春。
道成就空灭,姬周遽嬴秦。
空令亿万劫,稽首金色身。
我无忍辱行,独立招众嗔。
常愿习净业,趺坐脚不伸。
向来宿木下,亦颇钟梵邻。
傲睨远公社,沈冥栗里醇
终然守陋巷,尚友颜生仁。
岂伊石头路,行行欠频频。
百年三万日,奄忽如飙尘。
痴人昧非想,念念生疏亲。
何当见佛影,国清甘爨薪。

查看原文

注释

【沈冥】1.亦作"沉冥"。 2.谓幽居匿迹。 3.指隐居的人。 4.低沉冥寂。 5.昏暗;幽暗。 6.犹埋没,沉沦。 7.沉迷。 8.佛教语。犹幽冥。亦指幽冥中人。
【栗里】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晋陶潜曾居于此。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沈】

沈【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直深切《集韻》《韻會》《正韻》持林切,法志》山川沈斥。《註》斥卽斥鹵,沈卽川澤。《莊子·達生篇》沈有履。《註》沈水,汚泥也。

齊人謂湖曰沈。《郭緣生述征記》有鳥當沈。

沒也。《詩·小雅》載沈載浮。《戰國策》智伯攻趙,圍晉陽而水之,城之不沈者三板。《又》常民溺於習俗,學者沈於所聞。

以毒沈水也。《周禮·秋官》雍氏禁山之爲苑,澤之沈者。《註》謂毒魚及水蟲之屬。

五齊之一。《周禮·天官·酒正》五齊,三曰沈齊。《註》沈者,成而滓沈,如今造淸酒。

九天之一。《揚子·太經》九天,八爲沈天。

水名。《後漢·光武紀》輔威將軍臧宮,與公孫述將延岑戰於沈水。《註》沈水出廣漢縣。

實沈,星次也。屬晉分。《左傳·昭元年》參爲晉星,實沈,參神也。

綠沈,畫工設色之名。《鄴中記》石虎造象牙桃枝扇,或綠沈色。《王羲之·筆記》有人以綠沈漆管見遺。《野客叢書》物色之深者皆爲綠沈。

《廣韻》《集韻》《韻會》直禁切,音鴆。亦沒也。一曰投物水中也。或作湛。《周禮·春官》以貍沈祭山林川澤。《註》沈如字,劉註直䕃反。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荏切,音審。古國名。《左傳·昭元年》沈姒蓐黃,實守其祀。《註》四國臺駘之後。

姓。《廣韻》出吳興。本周文王第十子聃季,食采於沈,子孫以國爲氏。

沈丘,縣名。《廣輿記》屬開封府,古沈子國,隋沈州,唐沈丘。

《集韻》《正韻》昌枕切,音瞫。與瀋同。汁也。《禮·檀弓》爲楡沈故設撥。《註》以水澆楡白皮之汁,有急以播地,於引輴車滑也。

《集韻》《韻會》徒南切《正韻》徒含切,音覃。沈沈,宮室深邃貌。《史記·陳涉世家》顆頤,涉之爲王沈沈者。《註》應劭曰:沈,長含反。通作潭。亦作㽎。

【冥】

冥【子集下】【冖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正韻》眉兵切,音銘。《說文》幽也。从日六,冖聲。日數十,十六日而月始虧,冖亦夜也。《爾雅·釋言》幼也。《註》幼稚者,冥昧也。《詩·小雅》噦噦其冥。《前漢·五行志》其廟獨冥。《註》暗也。《玉篇》窈也,夜也,草深也。

靑冥,天也。《楚辭·九章》據靑冥而攄虹。

北冥,海也。《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正韻》通作溟。

玄冥,水神。《禮·月令》其神玄冥。《註》少皡氏子曰脩,曰熙,爲水官。

《集韻》《韻會》母迥切《正韻》母耿切,銘上聲。《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熲。《朱註》冥冥,昏晦也。

《集韻》莫定切,銘去聲。義同。

《集韻》《韻會》《正韻》莫狄切,音覓。覆也。以繩縻取禽獸之名。周禮有冥氏,掌設弧張爲阱擭,以攻猛獸。

叶謨陽切《史記·龜莢傳》正晝無見,風雨晦冥。雲蓋其上,五采靑黃。

《集韻》䁕見切,音麪。冥眴,視不見。

【栗】

栗【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㮚。《周禮·天官·籩人》饋食之籩,其實栗。

堅木也。《公羊傳·文二年》虞主用桑,練主用栗。

謹敬也。《書·舜典》寬而栗。

堅也。《禮·聘儀》縝密以栗。

威嚴也。《司馬法》位欲嚴,政欲栗。

百穀實不秕謂之栗。《詩·大雅》實穎實栗。

栗烈,風寒也。《詩·豳風》二之日栗烈。

蹙也,謂越等。《儀禮·燕禮》栗階不過二等。

表道樹曰行栗。《左傳·襄九年》魏絳斬行栗。

觱栗。《明皇雜錄》本龜茲國樂,亦曰悲栗。

菱曰水栗。《武陵記》兩角曰菱,三角、四角曰芰,通謂之水栗。

《方言》秦俗以批髮爲栗。

縣名。《前漢·地理志》栗縣屬沛郡。

姓。《風俗通》燕將栗腹。

《集韻》《正韻》力蘖切,音裂。破裂之意。《周禮·冬官考工記》工人居幹之道,葘栗不迆,則弓不發。

叶力蘖切,音勒。《蘇軾·中秋月詩》喚酒與婦飮,念我問兒說。豈知衰病後,空盞對梨栗。○按《說文》收部,今倂入。

【里】

里【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

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

百里、相里,複姓。

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山名。《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註》沒里者,河也。

古夫稱妻曰鄕里。《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釋文》里,音以。

【醇】

醇【酉集下】【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純。《說文》不澆酒也。《前漢·曹參傳》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飮以醇酒。《註》醇酒不澆,謂厚酒也。《後漢·劉盆子傳》乃益釀醇酒。

《玉篇》專也。

粹淸也。《嵆康·養生論》神氣以醇白獨著。

厚也。《前漢·景帝紀》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老子·道德經》其政悶悶,其民醇醇。《註》其政敎寬大,而民醇醇富厚,自相親睦。

精也。《易·繫辭》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疏》萬物變化而精醇也。《朱子·本義》醇謂厚而凝也。

謹重也。《史記·萬石君傳》事不關決于丞相,丞相醇謹而已。《前漢·衞綰傳》醇謹無他。

《博雅》醇鉤,劒也。

同純。《書·說命》惟厥攸居,政事惟醇。《註》居者,止而安也。安於義理之所止,故政事不雜也。

《前漢·禮樂志》河龍供鯉醇犧牲。《註》師古曰:醇謂色不雜也。

《食貨志》天子不能具醇駟。《梅福傳》一色成體謂之醇。《集韻》或作䣩。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