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明牙签

出自:宋代·敖陶孙《旅舍七首 其三》

拼音:[bèi][yè,xié][míng][yá][qiān]

平仄:仄平平平平

今晨日色佳,负暄就前檐。
晴鸢盘空阔,始觉天宇严。
怡然一欠伸,双峦引遐瞻。
亭亭倒枯荷,似是浮图尖。
出家本不难,贝叶明牙签
但恐远公社,无酒与陶潜。

查看原文

注释

【贝叶】古代印度人用以写经的树叶。亦借指佛经。
【牙签】1.系在书卷上作为标识,以便翻检的牙骨等制成的签牌。 2.指书籍。 3.报路程用的驿签。 4.用以剔除牙缝残留食物的细签。 5.牙或骨制的扣签。 6.旧时官府用以传令拘捕犯人的签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贝】

貝【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註》大貝如車渠,細貝亦有紫色者。《又》餘貾黃白文。《註》黃爲質,白文爲點。《又》餘泉白黃文。《註》白爲質,黃爲文點,今紫貝也。《又》蚆博而頯。《註》頯者,中央廣兩頭銳。《又》蜠大而險。《註》險者,謂汙薄。《疏》此辨貝居陸,居水,大小文采不同之名也。《相貝經》朱仲受之於琴高,以遺會稽大守嚴助,其略曰:貝盈尺,狀如赤電黑雲曰紫貝,赤質紅章曰珠貝,靑地綠文曰綬貝,黑文黃畫曰霞貝。下此有浮貝、濯貝、皭貝、慧貝。

《山海經》隂山漁水中多文貝,邽山濛水多黃貝。《易·震卦》億喪貝。《註》貝,資貨糧用之屬也。《書·盤庚》具乃貝玉。《疏》貝者,水蟲。古人取其甲以爲貨,如今之用錢然。

《顧命》大貝。《傳》大貝如車渠。《史記·平準書》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註》《食貸志》有十朋五貝,皆用爲貨,各有多少,兩貝爲朋,故直二百一十六。

錦名。《書·禹貢》厥篚織貝。《疏》貝,錦名。《詩·小雅》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樂器。《正字通》梵貝,大可容數斗,乃蠡之大者,南蠻吹以節樂。

飾也。《詩·魯頌》貝胄朱綅。《傳》貝胄,貝飾也。《疏》貝甲有文章,故以爲飾。

州名。《廣韻》周置貝州,以貝丘爲名。

姓。《玉篇》貝氏,出淸河貝丘。《姓苑》:古有賢者貝獨坐,唐有貝韜。

《正韻》邦妹切,音背。義同。

《集韻》敗古作貝。註詳攴部七畫。

【叶】

叶【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玉篇》古文協字。《後漢·律曆志》叶時月正日。餘詳十部六畫。

《集韻》同旪。《前漢·五行志》次四曰旪用五紀。《註》師古曰,旪讀曰叶。

《正韻》同汁。《張衡·西京賦》五位相汁,以旅于東井。《註》汁、叶同。(葉)《唐韻》與涉切《集韻》《正韻》弋涉切,音枼。《說文》草木之葉。《陸游詩註》吳人直謂桑曰葉。

世也。《詩·商頌》昔在中葉,有震且業。

《博雅》聚也。

書冊。《歐陽修曰》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後有葉子,似今策子。

姓。《通志·氏族略》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

與䔾通。《儀禮·士冠禮》贊者洗於房中,側酌醴,加柶,覆之面葉。《註》古文葉爲䔾。

式涉切,音攝。《左傳·及葉註》葉,今南陽葉縣。

《韻補》叶,逆約切,音虐。《易林》桑芳將落,隕其黃葉。

叶於急切。《易林》同本異葉,樂人上德。東鄰慕義,來興吾國。

《集韻》徒協切,音牒。與䈎同,書篇名。《韻會》或作,非。

【明】

明【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

《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

《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

《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

《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

《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

《詩·小雅》祀事孔明。《箋》明,猶備也。

《詩·大雅》明明在下。《傳》明明,察也。《爾雅·釋詁疏》明明,言甚明也。

《禮·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禮·禮運》故君者所明也。《疏》明,猶尊也。

《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疏》明者,辨說是非也。

《韓非子·難三篇》知微之謂明。

《廣韻》昭也,通也。

星名。《詩·小雅》東有啓明。《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小雅》明發不寐。《疏》言天將明,光發動也。

《正字通》凡厥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

姓。《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晉荀晞從事明預。

與盟同。《詩·小雅》不可與明。《箋》明,當爲盟。

與孟同。《周禮·夏官·職方氏註》望諸明都也。《釋文》明都,《禹貢》作孟豬。今依《書》讀。

《前漢·地理志》廣漢郡葭明。《註》師古曰:明音萌。

《韻補》叶謨郞切。《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楚辭·九歌》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旣明。

叶彌延切。《道藏歌》觀見學仙客,蹊路放炎烟。陽光不復朗,隂精不復明。

【牙】

牙【巳集中】【牙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芽。齒也。《說文》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易·大畜》豶豕之牙。

《戰國策》投之一骨。輕起相牙。《註》以牙相噬。

《詩·周頌》設業設虡,崇牙樹羽。《疏》栒之上刻爲崇牙。以鋸齒捷業然,故謂之業牙,卽業之上齒也。《禮·明堂位》殷之崇牙。

《禮·玉藻》佩玉有衝牙。《疏》其形似牙也。

《周禮·春官·典瑞》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註》牙璋,瑑以爲牙,牙齒兵象,故以牙璋發兵。

《集韻》旗名。《張衡·東京賦》牙旗紛。《註》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

《韻會》立于帳前,謂之牙門。《後漢·公孫瓚傳》拔其牙門。

《史記·東方朔傳》遠方當來歸義,而騶牙先見,其齒前後若一,齊等無牙,故謂之騶牙。

姓。《風俗通》周大司徒君牙之後。

與芽通。《前漢·金日磾傳》霍氏有事萌牙。《註》師古曰:萌牙者,言始有端緒,若草之始生。

《集韻》語下切,音雅。車罔。

《集韻》魚駕切《韻會》五駕切,音訝。《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牙也者,以爲固抱也。《註》牙讀如訝。謂輪輮也。《疏》訝,迎也。此車牙亦輮之,使兩頭相迎,故讀從之。

《唐韻正》古音吾。《詩·小雅》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轉予于恤,靡所止居。

《唐韻正》與虞吾作騶吾。《前漢·東方朔傳》作騶牙。

叶五紅切。《詩·小雅》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叶音峨。《晉京洛童謠》遙望晉國何嵯峨,千歲髑髏生齒牙。

【签】

簽【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集韻》千廉切,音籖。《博雅》簽、籯,籠也。

《篇海》簽書文字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