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消磨、区区江左

出自:元代·白朴《水龙吟 送史》

拼音:[jìn,jǐn][xiāo][mó,mò][qū,ōu][qū,ōu][jiāng][zuǒ]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壮怀千载风云,玉龙无计三冬卧。天教唤起,峥嵘才器,人称王佐。豹略深藏,虎符荣佩,君恩重荷。看旌旗动色,军容一变,鹏翼展、先声播。我望金陵王气,尽消磨、区区江左。楼船万舻,瞿塘东瞰,徒横铁锁。八阵名成,七擒功就,南夷胆破。待他年画像,麒麟阁上,为将军贺。

查看原文

注释

【消磨】1.耗去;逐渐消失:消磨粮饷|风雨消磨|豪气大半已消磨。 2.度过闲暇时间:消磨时光|老姐妹说说话,消磨了两个时辰。
【区区】1.形容数量少或不重要:区区之数|区区小事。 2.自称的谦词:不瞒您说,那考第一名的就是区区。 3.诚情挚意:感君区区怀。
【江左】1.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2.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各代的基业都在江左,故当时人又称这五朝及其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江左,南朝人则专称东晋为江左。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尽】

尽【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

《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

姓。見《萬姓統譜》。

《唐韻》《正韻》卽忍切《集韻》《韻會》子忍切,盡矣。

《韻會》皆也。《左傳·昭二年》韓宣子曰:周禮盡在魯矣。

《類篇》任也。《增韻》縱令也。《左傳·文十四年》公子商人,盡其家貸於公。《禮·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前。俗作儘。

盡盡,極視盡物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盡盡然,盱盱然。

《韻會》徐刃切《正韻》齊進切,秦去聲。亦竭也。《周語》齊國佐其語盡。《註》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所諱也。《世說新語》可以累心處都盡。《註》盡,猶空也。

【消】

消【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㴅《唐韻》相幺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音宵。《說文》盡也。

滅也。《易·泰卦》小人道消。

釋也。《禮·月令》冰凍消釋。

消耗。《揚子·太經》九事,七爲消。《註》消,意放散也。

消消,敝也。《詩·豳風》予尾翛翛。《疏》亦作消消。

地名。《詩·鄭風》淸人在消。《傳》消,河上地。

疾名,與痟通。《後漢·李通傳》通素有消疾。《註》消消中之疾也。

消石,藥名。

通逍。《禮·檀弓》消搖于門。《註》消搖,又作逍遙。

《韻補》叶新於切,音須。《崔駰·反都賦》幹弱枝彊,末大本消。叶下臾。

叶思留切,音脩。《司馬相如·大人賦》煥然霧除。霍然雲消。邪絕少陽而登太隂兮,與眞人乎相求。

【磨】

磨【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莫婆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波切,音摩。《說文》本作䃺。《爾雅·釋器》石謂之磨。《詩·衞風》如琢如磨。

去聲。《唐韻》模臥切《集韻》莫臥切,音塺。《說文》石磑也。《正字通》俗謂磑曰磨,以磑合兩石,中琢縱橫齒,能旋轉碎物成屑也。《天文志》如蟻旋磨。

《韻會》通作摩。《左傳·昭十二年》摩厲以須。《前漢·董仲舒傳》摩民以誼。《梅福傳》厲世摩鈍。

地名。《水經注》沮水又東南逕驢城西,磨城東。傳云:子胥造驢磨二城,以攻麥邑。

【区】

區【子集下】【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豈俱切《集韻》《韻會》虧于切《正韻》丘于切,音驅。《說文》藏隱也。从品在匸中。品,衆也。《徐曰》凡言區者,皆有所藏也。《荀子·大略篇》言之信者,在乎區蓋之閒。《註》區,藏物處。

《前漢·揚雄傳》有田一廛,宅一區。《張敞傳》敞以耳目,發起賊主,名區處。《註》師古曰:區,謂居止之所也。

《韻會》區者,小室之名。《前漢·胡建傳》穿北軍壘,以爲賈區。《註》師古曰:區者,小屋之名,若今小菴屋之類。故衞士之屋謂之區。

《論語》區以別矣。《朱註》區,猶類也。《韓愈·別趙子詩》人心未嘗同,不可一理區。

《爾雅·釋器》玉十謂之區。《郭註》雙玉曰瑴,五瑴爲區。

區區,小貌。《前漢·楚元王傳》豈爲區區之禮哉。《註》師古曰:區區,謂小也。《禮·樂志》河閒區區小國。

《集韻》《韻會》祛尤切,音丘。域也。《增韻》分也,阜也。《韻會》曲禮,不嫌諱名,謂宇與禹,丘與區。禹宇二字,其音不別。丘之與區,今讀則異。然尋古語,其聲亦同。《陸士衡詩》普厥丘宇。

晉閣名所載若干區者,別爲丘字,則知丘之與區,其音不別。

《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甌。量名。四豆爲區。《左傳·昭三年》豆區釜鍾。

匿也。《左傳·昭七年》楚文王作僕區之法。《註》僕,隱也。區,匿也。

姓。《韻會》古歐冶子之後。《王莽傳》中郞區博。

《集韻》居侯切,音鉤。同句。曲也。《韻會》句或作區。《禮記》區萌達。《註》屈生曰區。疏:鉤曲而生。

【江】

江【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

《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松江爲三。《前漢·地理志註》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

九江,在荆州。《書·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爲江。

州名。春秋時爲吳楚地,秦爲九江郡,晉爲潯陽郡,卽古江州。《地理通釋》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攺爲江州,實非古江州地也。

姓。本伯益之後,爵封于江,後以國爲氏。

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

帝江,神鳥。出天山,識歌舞。見《山海經》。

《韻補》叶古紅切,音公。《楚辭·九章》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今滇語呼江爲公。

名江魚爲公魚。

【左】

左【寅集中】【工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臧可切《集韻》《韻會》子我切,。《增韻》左右定位。左,右之對,人道尚右,以右爲尊。《禮·王制》男子由右,婦人由左。《史記·文帝紀》左賢右戚。《註》韋昭曰:左猶高,右猶下也。

《增韻》手足便右,以左爲僻,故凡幽猥,皆曰僻左。《前漢·諸侯王表》作左官之律。《註》師古曰:左官猶言左道。僻左,不正也。漢時依古法,朝廷之列以右爲尊,故謂降秩爲左遷。佐諸侯爲左官也。《韻會》策畫不適事宜曰左計。

《正韻》左,戾也。

乗車尚左。《禮·曲禮》祥車曠左。《疏》曠,空也。車上貴左,僕在右,空左以擬神也。

吉尚左。《禮·檀弓》孔子與門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我則有姊之喪故也,二三子皆尚左。《註》喪尚右,右,隂也。吉尚左,左,陽也。

不助也。《左傳·襄十年》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疏》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爲右,不助者爲左。

證也。《前漢·楊惲傳》左驗明白。《註》左,證左也。言當時在其左右,見此事者也。

姓。《廣韻》齊之公族有左右公子,後因氏焉。

漢複姓二氏,左傳公子目夷爲左師,其後爲氏。秦有左師觸讋。晉先蔑爲左行,其後爲氏。漢有御史左行恢。

《唐韻》則箇切《集韻》《韻會》《正韻》子賀切,音佐《說文》手相左助也。《爾雅·釋詁》詔亮,左右相導也,詔相導,左右助勴也,左右亮也。《疏》皆謂佐助,反覆相訓,以盡其義。《易·泰卦》以左右民。《疏》左右,助也。《書·畢命》周公左右先王。

叶總古切,音祖。《王逸·九思》逢流星兮問路,顧我指兮從左。俓娵觜兮直馳,御者迷兮失軌。軌音矩。

叶祖戈切,挫平聲。《詩·小雅》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宜叶牛何反。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