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乌龟啸月中

出自:宋代·饶节《阆人蒲君锡提举参老师悟道唱和四首 其二》

拼音:[jiǔ][wěi,yǐ][wū][guī,jūn,qiū][xiào][yuè][zhōng,zhò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魔法年来逞独雄,不令人说悟圆通。
傥无上士已亲證,争识吾家是正宗。
饱腹岂因餐画饼,开花须是得春风。
从今同道方相委,九尾乌龟啸月中

查看原文

注释

【九尾】1.九尾狐的简称。古人以为瑞兽。 2.借为妖媚多诈的象征。 3.泛指妖狐。
【乌龟】又称“金龟”、“草龟”。爬行纲,龟科。最常见的淡水龟类。背甲长10~18厘米。头小,尾短。背甲黑褐色,有三条纵行隆起;腹甲黄色,有深褐色斑纹。四肢略扁,指、趾间有蹼,末端有爪。以植物、小鱼、小虾为食。可作实验动物用。肉可食。腹甲为著名中药龟板。
【月中】1.月亮里。亦指月宫。 2.月光之中﹐月光下。 3.指一个月的中间几天。 4.指月内﹐某月之内。 5.指月子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九】

九【子集上】【乙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音久。數也。《說文》陽之變也。《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算法曰九九。《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註》若今九章算法。

《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九之爲言多也。《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陽九,戹也。《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姓。

複姓。《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

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史記·殷本紀》九侯。《註》音仇。

《集韻》《正韻》通。

【尾】

尾【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委。《說文》微也。从倒毛在尸後。《玉篇》鳥獸魚蟲皆有之。

末後稍也。《易•未濟》狐濡其尾。《書•君牙》若蹈虎尾。

《詩•邶風》瑣兮尾兮,流離之子。《註》瑣,細。尾,末也。

《戰國策》王若能爲此尾。《註》終也。

東方星名,十八度尾爲大辰。

次名。《禮•月令》日月會於鶉尾,斗建申之辰也。

底也。《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註》尾猶底也。言其源深出於底下者名瀵。瀵猶灑散也。

《書•堯典》仲春鳥獸孶尾。《註》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因物之生育,驗其氣之和也。

陪尾,山名,在江夏安陸縣。一名橫尾。一曰負尾。

姓。《左傳》殷民六族有尾勺氏。

漢劉虞吏尾敦。

【乌】

烏【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污。《說文》孝鳥也。象形。《埤雅》林罕以爲全象鳥形,但不注其目睛。烏體全黑,遠而不分別其睛也。《詩·邶風》莫黑匪烏。《小爾雅》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

《前漢·眭弘傳》石立,後有白烏數千,下集其旁。

《爾雅·釋鳥》燕白脰烏。《註》小爾雅云: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又》鸀山烏。

《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註》烏謂居,鵲之屬。

《小爾雅》去隂就陽者,謂之陽烏,鴻雁是也。

《韻會》日中有三足烏。

《說文》孔子曰:烏,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爲烏呼。《註》徐鉉曰:俗作嗚,非是。《埤雅》烏又爲歎詞者,烏見異則噪,故以爲烏霍。烏霍,歎所異也。

《玉篇》語辭也。

《廣韻》安也。《正韻》何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註》徐廣曰:烏,一作惡。

《史記·天官書》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郞位。《註》索隱曰:蔚然,漢書作哀烏,星之狀貌。《正字通》星經作依烏,後人因謂郞官爲依烏府。

《韻會》黑色曰烏。《史記·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五代史·梁符彥卿傳》太祖賜以所乗愛馬一丈烏。

《前漢·楊惲傳》仰天拊缶而呼烏烏。《註》師古曰:烏烏秦聲。關中舊有此曲,亦作嗚。《史記·李斯傳》歌呼嗚嗚。

縣名。烏氏,因水而名。《前漢·地理志》安定郡烏氏。《註》烏水出西北入河。氏音支。

烏程,烏傷,屬會稽郡。

烏孫,烏桓,皆西域國名。

《廣韻》姓也。齊大夫烏枚鳴。見《左傳》。

赤烏,殿名。《左思·吳都賦》飾赤烏之暐曄。

《集韻》《類篇》於加切,音鴉。《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師古曰:烏,一加反。秅,直加反。

《漢鼓吹曲》朱鷺魚以烏路訾邪,鷺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誅者。下叶音鰕,者叶音遮。

《集韻》《類篇》於諫切,音晏。《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鄭氏曰:烏秅音鷃拏。師古曰:急言之聲,如鷃拏耳。非正音也。

《韻會》古文借作顧字。見義雲章。亦轉聲也。

【龟】

龜【亥集下】【龜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騩。甲蟲之長。《說文》龜,外骨內肉者也。《玉篇》文也,進也。外骨內肉,天性無雄,以虵爲雄也。《爾雅·釋魚》十龜:一神龜,二靈龜,三攝龜,四寶龜,五文龜,六筮龜,七山龜,八澤龜,九水龜,十火龜。

《爾雅·釋魚》龜三足,賁。《疏》龜之三足者名賁也。

《廣雅》龜貝,貨也。《前漢·食貨志》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人用莫如龜。

星名。《石氏星經》天龜六星,在尾南漢中。

地名。《春秋·桓十二年》公會宋公于龜。《杜註》宋地。

山各。《詩·魯頌》奄有龜蒙。《毛傳》龜,山也。左傳,龜隂之田在山北。山今在山東兗州府泗水縣。

背梁。《左傳·宣十二年》射麋麗龜。《杜註》麗,著也。龜背之隆高當心者。

官名。《周禮·春官·龜人》掌六龜之屬。

龜目,酒尊也。《禮·明堂位》周以黃目,蓋以龜目飾尊,今龜目黃。

《廣韻》居求切,音鳩。龜兹,西域國名。《前漢·西域傳》龜兹,音鳩慈。

《集韻》《韻會》袪尤切《正韻》驅尤切,音丘。龜兹,漢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郡龜兹屬國都尉治。《註》應劭曰:音丘兹。師古曰:龜兹國人來降,處之於此,故名。○按龜兹之龜,有鳩、丘二音。

《張衡·西京賦》摭紫貝,搏耆龜。搤水豹,馽潛牛。○按此則龜亦叶尤韻,不獨龜兹有丘、鳩二音也。

《集韻》《韻會》俱倫切,音麋。《莊子·逍遙遊》宋人有善爲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爲事。《註》不龜,謂凍不皺瘃也。《釋文》舉倫反。

叶於居切《易·損卦》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王褒·僮約》結網捕魚,繳鴈彈鳧。登山射鹿,入水擉龜。《正字通》龜本字。

【啸】

嘯【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正韻》蘇弔切《集韻》《韻會》先弔切,音熽。《說文》吹聲也。《詩·召南》其嘯也歌。《箋》嘯,蹙口而出聲。

《小雅》嘯歌傷懷。《司馬相如·上林賦》長嘯哀鳴。《拾遺記》前漢,西方有因霄之國,人皆善嘯。丈夫嘯聞百里,婦人嘯聞五十里。《世說新語》蘇門山中忽有眞人,阮籍往觀,對之長嘯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後嘯意盡退,還半嶺許,聞上唒然有聲,如數部鼓吹,林谷傳響,顧看,乃向人嘯也。

《集韻》息六切,音肅。吹氣若歌。《詩·王風》有女仳離,條其歗矣。《釋文》歗,本亦作嘯。

《集韻》《正韻》尺栗切。與叱同。《禮·內則》不嘯不指。詳前叱字註。唒字从口从酋。嘯字十六畫。

【月】

月【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

《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

《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

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外國名。《前漢·霍去病傳》遂臻小月氏。

《韻補》叶危睡切。《曹植·七啓》世有聖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

叶魚橘切。《黃庭經》洞房靈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煥照入子室。《類篇》唐武后作囝。《正字通》肉字偏旁之文本作肉。石經改作月,中二畫連左右,與日月之月異。今俗作月以別之。月中从冫,不从二作。

【中】

中【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