麈尾揠根柢

出自:宋代·饶节《养志堂诗为襄阳吴传朋通判作》

拼音:[zhǔ][wěi,yǐ][yà][gēn][dǐ,chí]

平仄:仄仄仄平平

我思古丈夫,出处各有意。
上焉不作名,下亦岂为利。
周旋进退间,万世作凡例。
吁嗟古人远,中夜辄三起。
老来得贤侯,气象无乃是。
少年自挺立,学问造严秘。
笔端挟风雨,麈尾揠根柢
问之为谁欤,盛德有苗裔。
广陵之外孙,右司公之子。
内师孟母贤,外交天下士。
渐磨薰蒸到,成此不凡器。
年来贰襄阳,岂为山水计。
政以承母心,欲觐淮源隧。
淮源日夜流,墓木已拱矣。
母来拜墓门,满下平生泪。
回头语儿孙,更酹坟前地。
我怀三十年,一饭不忘此。
惟诚通鬼神,志愿今乃遂。
儿身勉直道,无贻墓中愧。
宁为颍封人,勿作鱼梁吏。
到官辟高堂,涓洁亦明丽。
夜月进古几,春盘供早荠。
炉薰事禅寂,简物薄滋味。
起居饮食安,其乐固泄泄。
母身自教子,子养母其志。
要当并外家,十幅作图记。
大曾信知言,名堂书是事。
更哦诸人诗,千古激彫敝。

查看原文

注释

【麈尾】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故称。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
【根柢】1.草木的根。柢,即根。 2.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 3.植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麈】

麈【亥集下】【鹿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華陽國志》郪縣宣君山出麈尾。《司馬相如·上林賦》沈牛麈麋。

【尾】

尾【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委。《說文》微也。从倒毛在尸後。《玉篇》鳥獸魚蟲皆有之。

末後稍也。《易•未濟》狐濡其尾。《書•君牙》若蹈虎尾。

《詩•邶風》瑣兮尾兮,流離之子。《註》瑣,細。尾,末也。

《戰國策》王若能爲此尾。《註》終也。

東方星名,十八度尾爲大辰。

次名。《禮•月令》日月會於鶉尾,斗建申之辰也。

底也。《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註》尾猶底也。言其源深出於底下者名瀵。瀵猶灑散也。

《書•堯典》仲春鳥獸孶尾。《註》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因物之生育,驗其氣之和也。

陪尾,山名,在江夏安陸縣。一名橫尾。一曰負尾。

姓。《左傳》殷民六族有尾勺氏。

漢劉虞吏尾敦。

【揠】

揠【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烏黠切《集韻》《韻會》《正韻》乙黠切,音軋。《說文》拔也。《揚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閒曰揠。《孟子》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

《廣韻》拔草心也。《小爾雅》拔心曰揠。或省作扎。

【根】

根【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痕切,音跟。《說文》木株也。《左傳·隱六年》農夫之去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廣韻》根,柢也。《老子·道德經》重爲輕根。《管子·地形篇》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

《博雅》始也。

天根星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註亢氐之間。

金根,車名。《後漢·輿服志》天子車金根。

門之鋪首銅鍰曰倉琅根。《前漢·五行志》木門倉琅根。

竹根,杯名。《晉庾信報惠酒詩》山杯捧竹根。

雲根,山名。《宋孝武登作樂山詩》積水溺雲根。

姓。《姓苑》周人根牟子,善著書。

叶經天切,音堅。《三略軍讖》侵侮下民,國內譁諠。臣蔽不言,是謂亂根。

【柢】

柢【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韻會》都禮切《正韻》典禮切,音邸。《說文》根也。《徐鍇曰》華葉之根曰蒂,木之根曰柢。《老子·道德經》深根固柢。《何劭·遊仙詩》根柢無雕落。

與邸通。《爾雅·釋器》邸謂之柢。《郭註》根柢皆物之邸,邸卽底。

《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音帝。

《唐韻》《廣韻》都奚切《集韻》《正韻》都黎切,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