棫朴芃芃旱麓边

出自:宋代·项安世《嘲热弄》

拼音:[yù][pǔ,pò,pō,piáo][péng][péng][hàn][lù][biān]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棫朴芃芃旱麓边,为薪为槱合禋天。
山墙野店茅灰里,热弄须臾亦可怜。

查看原文

注释

【棫朴】1.白桵和枹木。《诗.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毛传:"棫白桵也。朴,枹木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南郊乐歌》:"玉飞凛棫朴斯燎。"一说即白蕤。 2.《诗.大雅》中的篇名。该篇诗序称是咏"文王能官人也",故多以喻贤材众多。
【旱麓】1.《诗.大雅》篇名。颂扬周自后稷﹑公刘以来,后人承其事业,享受福禄。旱,山名。 2.干旱的山脚。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棫】

棫【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雨逼切《集韻》于臭切《韻會》影逼切《正韻》越逼切,音域。《說文》白桵也。《爾雅·釋木》棫,白桵。《郭註》小木叢生,有刺,實如耳璫,紫赤,可啖。《詩·大雅》柞棫拔矣。《鄭箋》柞,櫟也。棫,白桵也。《陸疏》引王蒼說云:棫卽柞也。孔穎達曰:二說不同,未知孰是。

棫陽,漢宮名。《前漢·郊祀志》氣蒼黃若飛鳥集棫陽宮南。

《集韻》乙六切,音彧。義同。

【朴】

朴【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匹角切,音璞。《說文》木皮也。《徐曰》藥有厚朴,一名厚皮,木皮也。《本草別錄》其樹名榛,其子名逐折。

與樸同。《史記·文帝紀》示敦朴爲天下先。

《戰國策》范雎曰:鄭人謂玉未理者樸,周人謂䑕未腊者朴。

《博雅》朴,大也,猝也,離也。

《正韻》匹各切。

《集韻》匹同。

《玉篇》普木切,音扑。本也。

《集韻》披尤切,音䬌。夷姓。《魏志》建安二十年,巴夷王朴胡舉巴夷來附。

叶蒲沃切,音僕。《陳琳·瑪瑙勒賦》太上去華尚素朴兮,所貴在人匪金玉兮。

【芃】

芃【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薄紅切《集韻》《韻會》蒲蒙切,音篷。《說文》草盛也。《詩·鄘風》芃芃其麥。《傳》麥芃芃然方盛長。

《詩·小雅》有芃者狐,率彼幽草。《傳》芃小,獸貌。《註》芃,尾長貌。

草名。《山海經》成侯之山,其草多芃。

《唐韻》房戎切《集韻》《韻會》符風切《正韻》符中切,音馮。義同。

《唐韻古音》讀凡,引《說文》云芃,从艸凡聲。

【旱】

旱【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乎旰切《集韻》《韻會》侯旰切,音翰。《說文》不雨也。《書·說命》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詩·大雅》旱旣太甚。

山名。《詩·大雅》瞻彼旱麓。《傳》旱,山名也。

《廣韻》胡笴切《集韻》下罕切,音悍。義同。

《韻補》叶形甸切。《蘇轍·沂山祈雨詩》宿雪雖盈尺,不救春夏旱。吁嗟遍野天不聞,歌舞通宵龍一戰。

【麓】

麓【亥集下】【鹿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㯟《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祿。《釋名》山足曰麓。麓,陸也。言水流順陸,燥也。《周禮·地官·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註》平林麓之大小及所生者,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詩·大雅》瞻彼旱麓。《傳》旱,山名。麓,山足也。

《說文》麓,守山林吏也。

錄也。《書·舜典》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傳》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註》亦曰山足。

與鹿通。《春秋·僖十四年》沙鹿崩。《穀梁傳》林屬於山爲鹿。

叶錄直切,音力。《易林》被服文德,升入大麓,四門雍肅,登受大福。福,音逼。

【边】

邊【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5画

〔古文〕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

《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

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

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

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