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译争询裴令貌

出自:宋代·刘克庄《满江红》

拼音:[zhòng,chóng][yì][zhēng][xún][péi][líng,lǐng,lìng][mào]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礼乐衣冠,浑靠定、堂堂国老。出双手、把天裂处,等闲补了。谢傅东山心未遂,周郎赤壁功犹小。事难於张赵两元台,扶炎绍。恢鹤禁,迎商皓。开兔苑,延枚叟。喜奎星来聚,旄头都扫。重译争询裴令貌,御诗也祝汾阳考。更何须、远向海山求,安期枣。

查看原文

注释

【重译】1.辗转翻译。 2.特指从他国语转译的译文翻译。 3.指译使。 4.旧指南方荒远之地。 5.重新翻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重】

重【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緟。《說文》厚也。《增韻》輕之對也。《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

《廣韻》更爲也。《博雅》重,再也。

難也。《戰國策》臣之所重處重留也。《註》重,猶難也。《前漢·淮南王傳》文帝重自切責之。《註》如淳曰:重,難也。

貴也。《戰國策》張儀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註》重,猶貴也。

尊也。《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註》重,猶尊也。

尚也。《禮·緇衣》臣儀行不重辭。《註》重,猶尚也。《疏》爲臣之法,不尚虛華之辭。

數也。《左傳·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註》重,猶數也。

甚也。《禮·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戰國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註》重猶甚也。

《淮南子·汜論訓》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註》女重,貞正無邪。

《戰國策》軍重踵高宛。《註》重,輺重也。《前漢·張耳餘傳》從閒路絕其輺重。

星名。《博雅》歲星謂之重星。

縣名。《前漢·地理志》重平縣,屬渤海郡。

山名。《山海經》有重隂之山。

木名。《博雅》重皮,厚朴也。

《集韻》《韻會》柱勇切《正韻》直隴切,無二義。古人三聲通用,必謂上去異訓,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過也。

《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音褈。《廣韻》複也,疊也。《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疏》上下俱陽,故重剛也。《書·舜典》重華協于帝。《禮·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楚辭·九辯》豈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穀名。《詩·豳風》黍稷重穋。《傳》後熟曰重。《釋文》重,直容切,先種後熟曰重。

作穜,音同。

多也。《左傳·成二年》重器備。《註》重,猶多也。《釋文》直恭切。

累也。《詩·小雅》無思不憂,祇自重兮。《箋》重,猶累也。《釋文》直龍切,又直用切。

《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釋文》直龍切。

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館。《註》高平方與縣西北有重鄕城。《釋文》直龍切。

車名。《詩·衞風》猗重較兮。《傳》重較,卿士之車。《釋文》直恭切。

屋承霤也。《禮·檀弓》池視重霤。《疏》重霤,屋承霤也,以木爲之。《釋文》直容切。

地名。《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重丘。《註》重丘,曹邑。

人名。《書·呂》乃命重黎。《傳》重卽羲,黎卽和。《釋文》直龍切。

姓。《正字通》重黎之後,明有重省。

神所依也。《禮·檀弓》重主道也。《註》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旣虞而埋之,乃復作主。《疏》言始死作重,猶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喪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

《正韻》徒紅切,音同。與穜同。穀名。

與童同。《禮·檀弓》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註》重當爲童未冠者之稱。《釋文》重,音同。

《正韻》之仲切,音衆。《前漢·匈奴傳》不如重酪之便美。《註》重,乳汁也。本作潼。

《韻補》叶直良切,音長。《道藏歌》神暢感寂庭,默思徹九重。靈歌理冥運,百和結朱章。

【译】

譯【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羊昔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繹。《說文》傳譯四夷之言者。《揚子·方言》傳也。

見也。《註》傳宣語卽相見。《禮·王制》北方曰譯。《疏》通傳北方語官謂之譯。譯,說外內之言。劉氏曰:譯,釋也。猶言謄也。謂以彼此言語相謄釋而通之也。越裳氏重九譯而朝是也。《周禮·秋官·象胥·賈疏》北方曰譯者,譯卽易,謂換易言語,使相解也。

《正字通》凡詁釋經義亦曰譯。

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大鴻臚屬官有行人譯官。

典屬國屬官有九譯令。

叶弋灼切,音藥。《張華·七命》語不傳於輶軒,地不被乎正朔,莫不駿奔稽顙,委質重譯。《說文》本作。

【争】

爭【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二手而曳之,爭之道也。《廣韻》競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玉篇》諫也。

訟也。《增韻》理也,辨也。《禮·曲禮》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姓。《正字通》印藪有爭不識,爭同。

《集韻》側逬切,箏去聲。義同。

《廣韻》本作諍,諫諍也,止也。《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韻會》俗作争,非。

【询】

詢【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倫切,音荀。《說文》謀也。《玉篇》咨也。《書·舜典》詢事考言。《詩·小雅》周爰咨詢。《傳》親戚之謀爲詢。《左傳·襄四年》諮親爲詢。

《爾雅·釋詁》信也。《註》宋衞曰詢。《疏》按方言:宋衞汝潁之閒曰洵。鄭風溱洧:洵訏且樂。詢、洵音義同。《玉篇》或作。

【裴】

裴【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薄回切《集韻》蒲枚切,音陪。《玉篇》長衣貌。

姓。《通志·氏族略》裴氏,嬴姓,伯益之後,秦非子之孫,封鄕,因以爲氏。六代孫陵,當周僖王之時,封爲解邑君,乃去邑從衣。

西域有裴氏。

裴回,與徘徊通。《前漢·燕刺王傳》裴回兩渠閒兮,君子獨安居。

《廣韻》符非切,音肥。卽裴,縣名。《前漢·地理志》魏郡卽裴。

《韻會》匪微切。義同。《漢書·應劭註》音非。

【令】

令【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集韻》《正韻》力正切,零去聲。律也,法也,告戒也。《書·囧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禮·月令》命相布德和令。《周禮·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四曰犯邦令,五月撟邦令。

三令。《前漢·宣帝紀》令有先後,有令甲,令乙,令丙。

縣令。漢法,縣萬戸以上爲令,以下爲長。

時令,月令,所以紀十二月之政。

善也。《詩·大雅》令聞令望。《左傳·成十年》忠爲令德,非其人猶不可,况不令乎。

姓。

《集韻》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零。厮役曰使令。

丁令,地名。見《前漢·張湯傳》。或作丁零。

令狐,亦地名。

令狐,複姓。

《詩·齊風》盧令令。《註》盧,田犬。令令,犬頜下環聲。

與鴒通。《詩·小雅》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卽鶺鴒鳥。

令適,甓也。與瓴甋同。

《集韻》郞定切,音笭。令支,縣名。在遼西。

《廣韻》力延切《集韻》陵延切,音連。亦縣名。《前漢·地理志》金城郡有令居縣。

《集韻》盧景切,音領。官署之長。

叶呂張切,音良。《韓愈·谿堂詩》凡公四封,旣富以强。謂公吾父,孰違公令。叶下邦。《說文》載卩部。从亼从卩。發號也。《徐曰》亼卽集字,人而爲之節制。會意。

【貌】

貌【酉集中】【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說文》皃,頌儀也。从人,白面,象人面形。籀文从豹,省作貌。《書•洪範》五事,一曰貌。《疏》貌是容儀,舉身之大名也。

《禮•郊特牲》委貌,周道也。《註》或謂委貌爲冠。《後漢•輿服志》委貌以皁絹爲之。

《史記•游俠傳贊》諺曰:人貌榮名,豈有旣乎。《註》榮名飾表稱譽無極也。

姓。《正字通》《戰國策》:齊有貌辨。

《五音集韻》莫角切,音瞀。《正韻》描畫人物類其狀曰貌。《唐書•后妃傳》命工貌妃於別殿。

與邈同。遠也。《韓愈•月蝕詩》完完上天東。《考異》完完,諸本作貌貌。《集韻》或作䫉。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