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陋常耳剽

出自:宋代·刘攽《次韵和杨叔恬赠郑秘丞》

拼音:[pì][lòu][cháng][ěr][piāo]

平仄:仄仄平仄平

纬萧弃明珠,龟手安絣漂。
浮生每殊涂,吹万亦异窍。
传剑不成显,谈舌无与掉。
圜冠岂误身,儒术真寡要。
岁时不我与,壮年更稚少。
白发绿鬓多,班班已盈照。
安排慕无闷,推命独孤笑。
趋愚甘就迂,遣累稍夷峭。
嵯峨天门开,事业寄周召。
登贤如弗及,得士故颇料。
乃知古犹今,孰有贺随吊。
寸善曾不遗,有功辄先调。
骅骝自西极,翠羽出丹徼。
黄钟陋巴歈,文鼎嗤畚筱。
况闻丘园秀,得以虚名钓。
唯忧有道卷,莫敢后时诮。
食苹鹿相呼,在鹤鸡群叫。
饭牛歌何哀,筑岩貌惟肖。
顾予乃迷方,黥劓谁与疗。
章甫期适越,风帆欲逾峤。
敦敦乐瓢箪,耿耿甚荧耀。
聊欢龟曳涂,犹畏牺入庙。
同声邈难期,僻陋常耳剽
逢君独欣然,夙昔共明诏。
屡闻诸侯辟,复见尚书召。
奈何竟栖栖,尘土翳光曜。
西山悲采薇,鼎食归洒削。
飞将不得封,重侯付嫖姚。
新篇一何工,大巧全众妙。
上言道路勤,山海穷听眺。
次述畴昔游,弁髦迨冠醮。
下云厌屡空,藜藿甘咀嚼。
英贤困奇蹇,为善谁复劭。
譬如饮洪钟,伟量乃能釂。
郑公亦全材,大厦方䆗窱。
珉瑶谢尺璧,丝管让清啸。
同当鹄翻云,肯为鱼在?。
千里由咫尺,西城始春烧。
吾闻天祐贤,柞棫民所燎。
胡为沮溺俦,躬耕老蓬藋。

查看原文

注释

【僻陋】1.谓地处僻远,风俗粗野。 2.偏僻简陋。 3.谓性情偏执,见识浅陋。
【耳剽】谓仅凭耳闻所得﹐犹如窃取。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僻】

僻【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芳辟切《集韻》《韻會》毗亦切《正韻》匹亦切,批入聲。陋也。

偏僻,邪僻。

《正韻》匹智切,音譬。僻倪,與。

【陋】

陋【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盧音漏。《說文》阨陝也。《論語》在陋巷。《疏》隘陋之巷。《左傳·成九年》莒恃其陋,而不設備。

《玉篇》醜猥也。《唐書·盧杞傳》郭子儀曰:杞貌陋心險。

《玉篇》隱小也。《廣韻》疎惡也。《書·堯典》明明揚側陋。

《荀子·修身篇》少見曰陋。《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唐韻正》魯故反,音路。《張衡·東京賦》奢未及侈,儉而不陋。規遵王度,動中得趨。於是觀禮,禮舉儀具。《說文》本作陋。

【常】

常【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

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水名。《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書·禹貢》作恆。

旂名。《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大常。《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常服。《詩·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廣韻》倍尋曰常。

車戟名。《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木名。《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姓。《廣韻》出河內。《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與裳同。《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耳】

耳【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也。

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註》耳食,不能知味也。

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

《韻會》助語辭。《論語》女得人焉耳乎。《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正韻》語決辭。《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詩·魯頌》六轡耳耳。《傳》耳耳然至盛也。《朱註》耳耳,柔從也。

爵名。《左傳·昭七年》燕人歸燕姬,賂以瑤罋玉櫝斝耳。《註》斝耳,玉爵。《疏》斝,爵名,以玉爲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姓。《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人名。老子名李耳。

地名。《前漢·武帝紀》罷儋耳眞番郡。《註》師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眞番,本朝鮮地,皆武帝所置也。《後漢·明帝紀》西南哀牢,儋耳,僬僥諸種,前後貢獻。《註》楊浮異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爲數枝,狀如雞腸,纍纍下垂至肩。

山名。《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疏》熊耳山,在弘農盧氏縣東,伊水所出。《荆州記》順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山,東西各一峯,如熊耳狀,因以爲名。《齊語》踰大行與辟耳之谿。《註》辟耳,山名。《史記·封禪書》束馬懸車,上耳,山名在河南太陽。

草名。《詩·周南》采采卷耳。《傳》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疏》生子如婦人耳中璫,或謂之耳璫,幽州人謂之爵耳。《博雅》耳,馬莧也。

獸名。《博雅》李耳,虎也。

綠耳,周穆王駿馬名,俗作騄駬。魏時西獻千里馬,色白,兩耳黃,名黃耳。《山海經》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註》卽鼯鼠,飛生鳥也。《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黃耳。

蟲名。《爾雅·釋蟲》螾,或謂之入耳。

曾孫之孫曰耳孫。《前漢·惠帝紀》內外公孫耳孫。《註》應劭曰:耳孫者,孫之孫也。去曾高遠,但耳聞之。

《集韻》《韻會》孫之曾孫也。師古曰:爾雅,仍孫從己而數,是爲八葉。與晉說相同。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

《諸侯王表》孫之子耳孫。《註》耳音仍。

《集韻》仍拯切,仍上聲。關中河東讀耳作此音。

【剽】

剽【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符消切《集韻》《韻會》毗霄切《正韻》毗招切,音瓢。《爾雅·釋樂》大鍾謂之鏞,其中謂之剽。《疏》不大不小者名剽。孫炎曰:剽者,聲輕疾也。李巡云:其中微小,故曰剽。剽,小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匹妙切,漂去聲。《說文》砭刺也。从刀,票聲。《廣雅》剝也。《蒼頡篇》截也。

《集韻》剽,刼也。《史記·酷吏列傳》攻剽爲羣盜。

《前漢·地理志》自全晉時,已患其剽悍。《註》師古曰:剽,急也,輕也。

《集韻》遙切,音標。識也。

《韻會》匹沼切,漂上聲。末也。《莊子·庚桑楚》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

《集韻》俾小切,瓢上聲。末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