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阙俨因山

出自:宋代·刘攽《嘉祐大行皇帝挽诗十首 其七》

拼音:[líng][quē,què][yǎn][yīn][shān]

平仄:平平仄平平

陵阙俨因山,明中恍下天。
燃鱼常照夜,耕象自成田。
鸿洞深投玉,莓苔密瘗钱。
涕流昭德舞,无复柏梁篇。

查看原文

注释

【陵阙】1.山陵和城阙。 2.指皇帝的陵墓。阙﹐陵墓前的牌楼。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陵】

陵【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夌音凌。《爾雅·釋地》大阜曰陵。《釋名》陵,崇也,體崇高也。《書·堯典》蕩蕩懷山襄陵。

《爾雅·釋丘》後高陵丘。《又》如陵陵丘。

東陵,地名。《書·禹貢》過九江,至于東陵。

《玉篇》冢也。《齊語》陵爲之終。《註》以爲葬也。

《玉篇》犯也。《廣韻》侮也,侵也。《易·賁象》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書·畢命》以蕩陵德。《傳》陵,邈也。《禮·學記》不陵節而施之謂孫。《註》陵,躐也。

《荀子·宥坐篇》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註》王肅曰:陵遲,陂阤也。《史記·平準書》選舉陵遲。《前漢·成帝紀》日以陵夷。

《玉篇》慄也。

馳也。

草名。《爾雅·釋草》苕,陵苕。《註》一名陵時。

淬也。《荀子·君道篇》兵刃不待陵而勁。

《荀子·致仕篇》凡節奏欲陵,而生民欲寬。《註》峻也。

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陵州仁壽郡。

姓。《正字通》永樂中濼州同知陵茂,高郵人。

《廣韻》漢複姓六氏,吳季子之後有延陵氏,高士傳有於陵子仲,戰國策有安陵丑,呂氏春秋有鉛陵卓子,漢有高陵顯,秦高陵君之後,楚有公子,食采於鄧陵,後以爲氏。

叶力中切,音隆。《胡廣·侍中箴》國有學校,侯有泮宮。各有攸敎,德用不陵。

叶落胡切,音盧。《柳宗元·佩韋賦》雲岳岳而專强兮,果黜志而乖圖。咸觸屛以拒訓兮,肆隕越而就陵。

與鯪同。《楚辭·天問》陵魚何所。一作鯪。

與凌通。《史記·秦始皇紀》陵水經地。《註》正義曰:陵作凌,歷也。《玉篇》或作天子傳》作䧙。

【阙】

闕【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袪月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月切,。《說文》門觀也。《徐曰》中央闕而爲道,故謂之闕。《玉篇》象魏闕也。《廣韻》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爲道也。《正韻》宮門雙闕也。《韻會》爲二臺于門外,作樓觀於上,上員下方,以其縣法謂之象魏。象,治象也。魏者,言其狀魏魏然高大也,使民觀之,因爲之觀,兩觀雙植,中不爲門。

宮門、寢門、冢門皆曰闕。《古今注》闕,觀也。古每門樹兩觀於其前,所以標表宮門也。其上可居,登之則可遠觀,故謂之觀。人臣將至此,則思其所闕,故謂之闕。《爾雅·釋宮》觀謂之闕。《詩·鄭風》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傳》乗城而見闕。《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于闕西辟。《註》闕,象魏也。《史記·高祖紀》立東闕、北闕。

《秦本紀》築冀闕。《註》劉伯莊云:冀猶記事,闕卽象魏也。

《廣韻》失也,過也。

《集韻》乏也,空也。

《增韻》不恭也。

《玉篇》少也。《左傳·成十三年》又欲闕翦我公室。

《廣韻》不供也。《左傳·襄四年》敞邑褊小,闕而爲罪。《註》闕,不供也。

《增韻》虛也。《禮·禮運》三五而闕。《註》一盈一闕,屈伸之義也。

《增韻》游車補闕者曰遊闕。《周禮·春官·車僕》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註》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左傳·宣十二年》潘黨率游闕四十乗。《註》游車,補闕者。

不合也。《前漢·王莽傳》歸師勿遏,圍城謂之闕。《註》此兵法之言也。闕,不合也。

毀也。《禮·曾子問》入自闕。《註》闕,謂毀宗也。

《正韻》闕翟后服刻繒爲衣,不畫也。《周禮·天官·內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註》闕狄,畫羽飾。展衣,白衣也。《詩·衞風·玼兮玼兮其之翟也傳》褕翟,闕翟,羽飾衣也。

劒名。《荀子·性惡篇》闔閭之干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

國名。《左傳·昭十五年》闕鞏之甲。《註》闕鞏國所出鎧。

獸名。《爾雅·釋獸》闕洩多狃。《疏》闕泄,獸名。其脚多狃。狃,指也。

山名。《前漢·司馬相如傳》遺屯騎於闕,北極之山也。

塞名。《戰國策》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註》闕,塞名也。

《史記·周本紀》西周恐,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註》括地志云:在洛州南十九里。

《廣韻》姓也。出下邳。漢有荆州刺史闕羽三。

《正韻》亦作屈。

《正韻》其月切,音橜。《左傳·隱元年》潁考叔曰:若闕地及泉。

《襄二十一年》方暑闕地,下冰而牀焉。《吳語》闕爲石郭,陂漢以象帝舜。《註》闕,穿也。《管子·山權數篇》北郭有掘闕而得龜者。《註》穿地至泉曰闕。

《韻補》叶音檜。《程曉·贈傅詩》元服初加,萬福咸會。赫赫應門,嚴嚴朱闕。

叶音乞。《班固·北征頌》雷震九原,電曜高闕。金光鏡野,武旗冒日。

叶音卻。《鄭虔季·贈陸雲詩》閶闔,南端啟籥。庶明以庸,帝聽式闕。

【俨】

儼【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20画

〔古文〕嚴上聲。《說文》昂頭也。一曰好貌。

恭也。《爾雅·釋詁》儼,敬也。《禮·曲禮》儼若思。

與嚴通。《前漢·匡衡傳》正躬嚴恪。音義同儼。

《詩·風》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傳》儼,矜莊貌。

《淮南子·本經訓》盤紆刻儼。《註》刻儼,浮首虎頭之屬。《韻會》琰韻,儼通曮。

【因】

因【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姻。《說文》从囗大。會意。《徐鍇曰》能大者,衆圍就之也。

仍也,襲也。《論語》殷因於夏禮。《孟子》爲高必因丘陵,爲下必因川澤。《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註》析而又析也。《禮·禮器》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享帝于郊。

依也。《論語》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托也。《孟子》時子因子而以告孟子。

由也。《鄒陽·上梁王書》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劒相眄者,無因至前也。

緣也。《傳燈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因,今生作者是。

姓。《左傳·定二年》遂人四族,有因氏。《正字通》明有因禮、因絅。

《六書正譌》借爲昏姻之姻,言女有所因。

叶烏前切,音烟。《陸雲·贈顧尚書詩》殊音合奏,曲異響連。絕我懽條,統我思因。《集韻》或作㧢。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